笑话大全网 - 搞笑笑话 - 海涅的颂歌

海涅的颂歌

颂诗

海涅

我是一把剑,我是一团火焰。

我在黑暗中照耀着你,

当战斗开始时,

我带头了。

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我周围上下颠倒

我战友的尸体,

但是我们赢了。

我们赢了,

但是它是颠倒的

我战友的尸体

在欢呼胜利的凯歌中

追悼会上有一首庄严的歌曲。

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去快乐,

没有时间哀悼。

号角又吹响了,

一场新的战斗开始了。

我是一把剑,我是一团火焰。

[欣赏]

亨利希·海涅(1795 ~ 1856)是德国著名的抒情诗人。这首诗是一首名篇,有着崇高而庄严的生命宣言,是“剑”与“火”的隐喻,表现了诗人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一.生活和创作

亨利克?海涅(1797—1856)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和政论家。19世纪上半叶,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但德国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全国分为许多州。

海涅

这种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德国仍然面临着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任务。海涅的作品猛烈抨击了反动的封建制度,歌颂了民主革命,他的一些作品也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他的作品在德国人民争取解放和统一祖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一个贫穷的犹太商人家庭。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进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是“德国革命的代表,革命原则的传播者,旧封建社会的破坏者”。法军的这些改革提高了被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所以海涅从小就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从1819到1823,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说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吗?威廉?施莱格尔和理想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演讲。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北海集》等脍炙人口的诗歌,多以个人经历和爱情苦恼为主,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人格的压抑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我在德国感受到和一些人一样的痛苦;说出最痛,说出我的痛。”这些诗歌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诗在1827被收集出版时,被冠以诗歌行。它们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朴实真挚的祝愿,浓郁的民歌色彩,受到广大发音人的欢迎。这些诗很多都被作曲家谱了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的优秀作品。

从1824到1828,海涅游历了祖国的很多地方,游历了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由于广泛接触社会,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写了四篇散文游记。海涅在《哈尔茨山第一游记》(1826)中以幽默活泼的笔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德国令人窒息的状况,讽刺了封建反动统治者、陈腐的大学、庸俗的市侩、反动的民族主义者和消极的浪漫主义者。它以强烈的抒情笔调描绘了祖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以深切的同情描写了山区矿工的劳动和生活。在第二个“概念——乐?在《格兰特文集》(1826)中,海涅描写了法军进入家乡的情景,刻画了拿破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向往和对德国封建统治的痛恨。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卢加巴斯》(1830)等意大利第三部游记中,描写了意大利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揭露了贵族天主教的反动本质,批判了贵族作家脱离实际的倾向。在《英格兰》(1831)的第四个片段中,作家描绘了富有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大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掠夺。这四个音符的主要倾向是攻击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期望德国发生更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四部游记的创作表明,海涅在思想上已经成长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海涅从描写青年时代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转向探讨社会现实,走向现实主义。

1830年8月初,海涅听到法国七月革命推翻赫尔戈兰波旁王朝的消息,激动地写道:“……我是革命之子,……把钢琴递给我,我来唱战歌,……语言就像从高处射下来的燃烧的星星,它们烧毁宫殿,照亮茅屋……”他满怀革命激情,写出了著名的革命颂歌。这场革命极大地激发了海涅的革命精神,坚定了海涅的革命信念。

海涅的革命倾向日益受到国内封建统治阶级的迫害。怀着对法国大革命的向往,他于1831年5月移居巴黎。在巴黎,他与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和乔治成了朋友?桑与流亡巴黎的波兰音乐家肖邦接触了欧洲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与圣西门的弟子们接触,使他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法国的现实打破了他对七月革命的幻想,使他看清了资产阶级的欺骗,认清了七月王朝的阶级本质。从移居巴黎一直到40年代初,海涅致力于研究法国和德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学,撰写了大量的政治和文学论文,具有前所未有的战斗激情和革命锋芒。他为一家德国报纸写了一篇政治文章,评论法国政治与文学之间的斗争,后来被编成画册《法国的形势》(1832)。同时,他还为法国报纸撰写文章,介绍德国政治和文学。在《论浪漫主义》(1833)中,海涅从浪漫主义文学与政治、宗教的关系分析了德国浪漫主义的反动本质,指出蒙昧主义是反动阶级统治的武器和支柱,主张文学与现实的紧密结合,热情赞扬歌德和莱辛。这篇文章体现了海涅的文学观点。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史》(1833-1834)中,他对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同时他非常敏锐地意识到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革命意义:“我们应当先完成我们的哲学,然后才是我们的革命。.....革命力量是通过这些理论发展起来的。”海涅的历史洞察力得到恩格斯的高度赞扬:“正如在18世纪的法国,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领导了政治变革。.....但是无论是政府还是自由派没有看到的,至少有一个人在1833看到了,那个人就是亨利克?海涅。”①

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和整个欧洲一样,进入了1848革命的酝酿期,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德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公开更加尖锐。1844年,西里西亚和波希米亚爆发了纺织工人起义。德国广大工人阶级被贫穷、压迫、失业和这次起义唤醒,开始为阶级解放而斗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从思想上、组织上反对现存制度准备了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出版《莱茵报》和《德法年鉴》,积极传播革命思想,支持欧洲革命运动。这种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斗争,给海涅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内容和特点。从1843到65438+2月,海涅在巴黎遇到了马克思,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马克思的影响下,海涅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他的创作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他的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这一时期,海涅写出了他一生中最成熟的作品——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时代的诗歌》。《时代诗刊》中有几首诗含有社会主义思想,恩格斯因此称赞:“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亨利希?海涅也加入了我们的团队。”①

在短诗《等待》(1844)中,诗人大胆挑战封建专制和教会统治,预言它们必然灭亡:

暴风雨将在那一天来临,

甚至吹倒了一些榧树,

一些教堂塔楼即将倒塌,

有些宫殿也会被撼动!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为支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而写。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是早期德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海涅在他的诗歌中并没有简单地歌颂工人的苦难,而是表达了工人阶级对统治者和剥削者的强烈的阶级仇恨和不可遏制的愤怒。诗中的工人形象是自觉斗争的战士,是旧世界的掘墓人。他们把三重诅咒编织成埋葬德国的裹尸布,显示了工人阶级埋葬旧世界的伟大决心:

梭子在飞,织布机在响,

我们编织,我们日夜忙碌-

老德国,我们正在编织你的裹尸布,

我们编织了一个三重诅咒,

我们编织!我们编织!

织工们对上帝、国王和祖国的三重诅咒,正是德国执政当局想要人们支持的。《三重诅咒》标志着海涅与德国反动统治阶级及其思想道德体系的彻底决裂,以及他对这些邪恶势力的讨伐。全诗语言简洁凝练,节奏有力。因为仆人实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全诗充满了激励人们埋葬旧世界的巨大思想力量。恩格斯对这首歌评价很高:“这首歌的德文原版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力量的诗歌之一”,并亲自翻译成英文。

轰轰烈烈的1848革命因为资产阶级的无耻背叛而失败。这使海涅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幻想破灭,加重了他的病情,使他瘫痪在床。从此,他脱离了真正的革命斗争,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之中。这一时期的抒情诗集《浪漫》(1851)反映了他在革命失败后迷失方向的心境,“回到了宗教的思想和情感”。但他的革命精神并没有被完全摧毁:“我的心被摧毁,我的武器没有被摧毁,我倒下了,我没有失败。”在晚年的诗歌中,他仍然保持着对封建反动势力和资产阶级的讽刺和谴责。在《1649-1793——》(1855)这首诗中,海涅深刻讽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资产阶级对贵族和皇帝根深蒂固的奴性。英法资产阶级分别在1649年和1793年处死了他们的国王,但我不知道德国什么时候会爆发革命,他们的国王会被处死。因为德国人的“深情”,即使将来国王被送上断头台,也要按照国王的礼仪恭敬。诗人对德国资产阶级的讽刺是多么辛辣啊!

海涅晚年的思想矛盾和疑虑,突出表现在对* * *产品主义的信仰和理解上。在1854法文版《卢茨蒂亚》的序言中,他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坚信未来属于* * *产品主义的信念,同时又表达了对* * *产品主义的怀疑,害怕胜利的无产阶级会破坏他的诗。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认同未来的* * *产品主义,这是难能可贵的。

海涅的思想矛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正如列宁在纪念赫尔岑时所说,“它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产物和反映,在这个时代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革命性质正在消亡(在欧洲),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质尚未成熟”。同时也反映了海涅自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性。1856年2月27日,海涅去世。

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政治抒情诗《德国——冬天的童话》(1844)是海涅流亡法国1843+00个月后首次返回德国的产物。12多年后,海涅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祖国。然而,出现在诗人面前的祖国仍然是分裂和停滞的,封建反动统治依旧,进步的社会运动受到压制。对此,海涅极为反感。在他的长诗中,海涅用梦、幻想、童话和传说来揭露、讽刺和鞭挞德国的封建反动制度,并指出了其腐朽、衰落和灭亡的必然趋势。德国现有的制度是如此的腐朽落后,德国的反动政府试图用假象、虚伪和诡辩来掩盖其腐朽,长期保存德国的封建制度。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童话幻想。作为幻想,必然破灭,德国现有体制注定灭亡。这是一首长诗标题的寓意。诗人还用萧条的冬天,所有的活力都死了,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他在“童话”之前就用了“冬天”的描写。

长诗《德国——冬天的童话》是一篇诗意的游记,共27章。海涅通过描述他在祖国的一次旅行来反映德国的现实。第一章开始写诗人经过12年的流亡回到祖国时的激动,但诗人还是听到了反动的浪漫主义和绝望的调子。

莱茵报

相比之下,诗人唱了一首“新歌”,宣扬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从第二章开始,诗人抨击了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特别是普鲁士政府、军队、天主教会、德国自由派和庸俗的资产阶级市侩。长诗的结尾与第一章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虚伪的老一代正在消亡”、“新的一代正在成长”的信念。长诗结构严谨。

这首长诗抨击了德国尤其是普鲁士的封建统治,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刻骨仇恨。普鲁士和沙俄结成“神圣同盟”,镇压革命,消灭进步势力,恢复封建制度。普鲁士的反动统治者在国内实行专制主义,控制和操纵德意志联邦议会和其他各州,是德意志联邦事实上的统治者。海涅对它充满了深深的敌意。长诗无情地嘲讽了普鲁士的书报审查制度,用戏谑的描写揭露了普鲁士被俘虏的军队和宪兵的无知和顽固,尖锐地揭露了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科隆大教堂是囚禁人们精神的监狱。诗人尤其讨厌普鲁士国徽上的鹰,这是反动普鲁士的象征。诗人发誓,一旦这只鸟落到他手里,他就拔掉它的羽毛,砍掉它的爪子。诗人号召受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莱茵人民向它开枪,希望人民奋起反抗,用暴力推翻普鲁士的反动统治。

长诗通过封建皇帝的鬼魂——红胡子皇帝的传说,抨击了弥漫于德国社会的反动倒退的逆流,批判了德国的自由派。红胡子皇帝的传说在德国广为流传,封建反动统治者用它来美化君主制,暴露了他们通过普鲁士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反动企图。资产阶级自由派把统一德国的幻想完全寄托在普鲁士君主身上,于是红胡子皇帝成了他们的梦想皇帝。他们试图用“中世纪的妄想和现代的欺骗”的混合物来欺骗人民,小资产阶级激进分子也梦想通过一个君主来统一和解放德国人民。在长诗中,海涅通过梦中与红胡子皇帝的对话和对其周围环境的描写,以极其尖锐的讽刺戳穿了这个浪漫奇幻的传说,使其揭露了复辟君主的反动内容。诗人还赞扬了自由主义者所提倡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国粹派严厉批判,唱出了皇帝不合时宜的“没有你我们也要自救”这样耀眼的诗句。

长诗通过汉堡守护女神的形象讽刺了德国资产阶级封建势力的软弱、中庸和妥协。长诗中汉堡的守护女神汉·莫格纳的形象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特征。汉堡是资本主义发达的自由城市,但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毅力进行革命。“德国资产阶级知道德国只是一个粪堆。但是他们在这个粪堆里很舒服,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粪,周围的粪让他们觉得很温暖。”①汉·莫格纳美化了德国的过去,对它的逝去表示惋惜:美好的诗篇正在消失,人们再也享受不到静心的宁静和田园的热爱。她还向诗人吹嘘,现在“我们在进步”,书报不再严格把关,儿孙们吃饱喝足。由于资产阶级和封建反动势力的妥协和合流,德国的未来将是三十六个“粪坑”的继续存在,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恶臭。这正是德国资产阶级所希望的。相比之下,海涅指出“不能用玫瑰油和麝香来治疗德国的‘重病’”,表明应该用革命的手段来改变社会的态度。这首长诗表达了诗人对德国革命早日到来的渴望和作为革命者的坚定信念。

诗人回到祖国,依然听到消极浪漫主义用来欺骗人民的“沉默之歌”和“摇篮曲”。相比之下,诗人唱了一首新的更好的歌,呼吁人民不要再等待“天国的幸福”,而要在地面上建立一个天国:“我们将在地面上幸福地生活,我们再也不会挨饿。”诗人热切期待欧洲革命的到来。对祖国和欧洲未来革命的向往,给了诗人强大的力量。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诗人通过《一个穿黑衣的伪装的同伴》深刻地表达了思想必须看在行动上,用暴力推翻封建反动统治的革命思想。在第12章中,诗人报复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诽谤,表明了自己忠于革命的立场:“我将永远是一只狼,有着狼的牙齿和心”,“我是一只狼,我将永远嚎叫,追随狼群——”在最后一章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旧时代正在消逝,新时代正在成长。

这本充满诗意的游记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描述德国的现实时,总是飞到幻想的境界,又时不时地回到对现实生活的描述。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非常独特的长诗风格。在长诗中,诗人写了那么多的梦和幻想,但这些梦和幻想都植根于现实;从梦和幻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现实和诗人的思想。因为他描绘了一个幻境,所以诗人可以更大胆、无所顾忌地写作。在幻想中,诗人在描述社会现实时,可以说一些不方便说的话。幻想是诗人思想和愿望的体现。然而,也有许多幻想只能由于朦胧的浪漫幻想来表达,因为诗人对事物缺乏清晰、具体和科学的认识。

诗人在他的长诗中,对德意志社会的黑暗丑恶现象和各种代表人物,如关税同盟、关税制度、骑士精神、普鲁士的反动统治者和军队、“死者、国王和圣贤”、教会、宗教、僧侣、勇克贵族、帝国文人、民族主义者、国粹主义者和非利士人,进行了尖锐、辛辣和广泛的评论。它的锋利已经达到了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发挥了巨大的战斗力。虽然都是讽刺作品,但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无论是幽默的、讽刺的、揭露的还是轻蔑的,目的都是为了揭露一种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腐朽反动本质,摧毁它。由于讽刺的运用,极大地加强了鞭挞和批判封建反动制度的力量,增强了长诗的战斗作用。总之,作品中极大的讽刺来自于对封建专制的深仇大恨。

长诗不仅表达了对德国封建制度的强烈憎恶和仇恨,而且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但是,海涅始终没有突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世界观的局限。在他的长诗中,他所唱的《没有剥削的新社会》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他虽然提出了“我们也会自救”的思想,但缺乏具体的历史内容,对未来新时代的信仰也比较模糊。同时,由于诗人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在他的长诗中看不到人民的形象,看不到诗人对人民力量的理解和反映。无论是对腐朽君主制的强烈痛恨,还是对自由资产阶级的无情嘲讽和鞭挞,抑或是对宗教僧侣虚伪反动嘴脸的深刻揭露,诗人都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我们看到的是诗人与整个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所以诗人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往往会感到软弱和无望。“我打,不想赢。”这种思维必然会让长诗的某些部分带上阴郁的基调。由于对旧制度的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刺,长诗洋溢着批判战斗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但因为没有看到人民的力量,所以缺乏那种震撼人心、激励人们战斗的磅礴气势和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