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王朝战争也被称为普法战争。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的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四州保持独立,德国的统一尚未完成。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国潜伏在其东方,也想转移因国内政局不稳而怨声载道的民众的注意力。因此,俾斯麦和拿破仑三世都在积极准备战斗。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法国不利。1859法国开工的苏伊士运河于1869建成通车。英国将此视为对其统治下的中东和印度的潜在威胁,因此将普鲁士视为对抗法国的力量。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沙皇俄国与英法的关系相对冷淡。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抗法国,以渔翁之利。另一个大国奥匈帝国想支持法国报复普鲁士,却力不从心。
普法战争的导火索是所谓的“埃姆斯电报”,这是齐默政治技巧的杰作。1870年7月初,霍恩索伦家族的一位王子被选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拿破仑三世命令法国驻普鲁士大使提出抗议,借口是法国不能容忍东西两翼同时受到威胁。当时,威廉一世正在艾姆斯温泉疗养院休养。他告诉法国大使,霍恩索伦家族可以考虑放弃继承西班牙王位的权利。但拿破仑三世仍然没有放弃,并命令法国大使向威廉一世索要书面保证。威廉一世答应回柏林去谈判此事,同时给俾斯麦发了一份回电。俾斯麦接到电报后,删除了电报中的一些内容,使之成为威廉一世拒绝与法国大使谈判,并在报纸上发表了这一消息。拿破仑三世以受到侮辱为借口向普鲁士宣战。
7月1870日,法国正式向普鲁士宣战。战争从法军的进攻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迅速转移到法国。8月6日,法军巴赞军在维尔特和福尔巴特溃败,退守梅斯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拿破仑三世派遣麦克马洪军团前往救援,我亲自与他同行。由于被普鲁士军队阻挡,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被迫撤退到塞当。1年9月,双方在色当交战,法军再次大败。第二天,拿破仑三世率领65438+万法军投降。9月4日,巴黎工人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1870年底,德国西南部的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四个州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国最终实现统一。
都德(1840—1897)是法国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度过,熟悉法国其他省份的风俗民情。他的许多作品都以这些地方为背景。1857,都德因为父亲破产被迫辍学。后来,他来到巴黎,开始了文学创作。
1866年,都德出版了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信札》,以诗的风格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怀。两年后,小说《小事》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体作品,充满了无伤大雅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
生活为他的短篇小说集《月与夭的故事》(1873)提供了素材。这本集子里的大部分作品都反映了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最后的教训》和《柏林之围》都在其中。《柏林之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巴黎的故事。
作者虽然只描写了茹夫上校生前的曲折经历,但人物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突出了爱国主题。战后,杜德在塔拉斯孔(1872-1890)创作了小说《达达兰》等作品,其主题大多反映了法国第二、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的生活。
杜德是一个多产的作家。除了大量的小说,他晚年还写了两本回忆录,《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