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没法管理,唯一能管理的是自己。”秋叶叔叔
与其说时间管理大师能够控制时间,不如说他知道如何利用时间做有价值和有成效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
为了成为一个高效、自律、会管理时间的人,我报了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买了很多时间管理的书,比如《哈佛时间管理课程》《习惯的力量》《每周工作四小时》等等。
人们常说:“听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学了这么多时间管理技巧,还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与其为了自律和效率去买课程和书,不如去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对时间的失控感和平庸带来的不安全感!
其实课程和书都不算多,好的贵的。只要适合你,你就可以认真执行,坚持10天,100天,1000天...够了。
看到朋友圈有朋友发《时间管理七课》,忍不住买下来看了看。如果我没看,我就成了忠实粉丝。
看完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
这本书虽然有专业知识,但是很容易理解。既展示了时间管理的七个维度,又紧扣读者,使其深深沉浸其中。同时也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可以系统学习,碎片化,随机阅读。
“知识全、阅读易、操作快”是本书最大的亮点。
《时间管理的七堂课》作者是秋叶大叔,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秋叶PPT创始人,网易云课堂十佳讲师,秋叶商学院创始人,中欧私人俱乐部导师。这本书的内容源于大叔开设的“时间管理特训营”课程。不同于那些晦涩难懂的自我管理书籍,这本书不仅教我们方法,还诱导我们思考,提问,操作,记录我们最近的时间使用情况。
作者在序言中提到:为什么要学习时间管理?时间真的可以管理吗?
看完这句话,我忍不住想吐槽。大叔,你的书叫《时间管理七课》。难道不是要用七课来教我们管理时间吗?如果时间管理不了,学习有什么用?
当我继续阅读的时候,我庆幸自己没有放弃阅读。我舅舅告诉我一个答案:时间是无法管理的,我唯一能管理的就是我自己!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本书其实是在教我们如何管理自己,如何把时间花在有成效的事情上,让我们的时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所以,管理好书里大叔提到的七个维度,即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精力管理、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化管理、外包管理,会更容易利用时间!
有一种人,工作很忙,想做很多事情,所以定了很多目标,不管目标是好是坏,写下来就好。如果他们今天执行这个,明天执行那个,他们会过着充实忙碌的生活,每天完成很多事情,但是当考试成绩来临时,没有一项任务是完全完成的。不仅没有奖金,而且加薪幅度很小,最后还被上级公开批评什么都不做。
另一群人,平时看起来很闲很懒,每次只做一件事,却总是被表扬,被支付,被提拔。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很贪婪,总想一口吃掉一只青蛙,一次完成多个目标。但是,一旦目标超出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就会导致目标执行的失败,最后浪费很多时间。而那些看似懒惰的人,他们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做得很好,所以被表扬的总是别人。
大叔在文章中说:普通人最合理的选择就是集中精力做一次,先完成一个重点目标,再做下一个。
我们可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好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如果目标太多,可以利用聪明原理,找到好的大目标,避免锁坏造成的徒劳。
大叔提到好的目标要尽量符合SMART原则(以初中生为例)。
具体-我想越过第二条中线
可测(可测)——中考你得过xx。
可达到——每科都达到xx分。
相关——考上高中,开始你的梦想。
时限(deadline)-中考的时间。
围绕这个大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尽量每周给大目标预留八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做有成效的事情。明确这背后的动机,明确每个时间节点要完成的任务,方便我们进行时间规划。
在选择了一个大的目标后,我们可以用两个工具来帮助我们管理目标,生命的九宫格和重要紧急度模型。围绕健康、工作、财务、家庭、社交、爱好、学习、休息八大领域,九宫格根据自身情况贴上了紧急重要或紧急不重要或不紧急重要或不紧急不重要的标签。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标签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我们需要学会打破九宫格的平衡,懂得取舍,为了爱好或者休息放弃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完成目标,主动牺牲一段时间的平衡。这样的目标很快就能完成。
当一个目标完成后,我们可以继续同样的方法,继续下一个目标。
有时候因为抑郁情绪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慢慢的,焦虑、急躁、焦虑接踵而至。
大叔说:我们无法决定现实是什么,我们唯一能管理的是面对现实时的情绪。
那如何才能告别情绪化的君主,高效学习呢?
首先,分析时间管理无效的原因
是因为外界环境,任务本身,还是和你的性格行为有关?你是“先完成再完美”的积极完美主义者,“做不做”的消极完美主义者,自我否定者,解决不了任务的人,还是拖延者?这些都会导致时间管理的无效性。
第二,客观识别非理性情绪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八种非理性情绪,总结如下。
1,完成任务时渴望得到别人的“喜欢”,会增加欣赏动机,可以增加奖励机制,增加执行动机。
2、过高的自我期望,可以从失败者身上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和提高。
3,没事吓唬自己,可以调整时间,调整工作难度,或者删除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或者请外援协助。
4、逃避型,能训练自主选择的能力,培养责任感,主动承担责任,克服内心恐惧。
5、破罐破摔式,学会客观理性地找出失败的原因。
6、依赖,学会独立,尽量自己做时间安排,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给自己安排时间计划。
7.害怕被孤立,但丁先生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8、懒,这个必须要走出舒适区,克服恐惧,行动起来。
对于这八种非理性情绪,我们要客观判断自己是哪一种,并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高效利用时间。
第三,理想决策和情感决策相辅相成。
理性的决策很容易被感性的决策打败。比如我们期末复习备考的时候,情绪化的决策往往会冒出来,不断煽动我们玩手机。为了减少罪恶感,我们看几页书,剩下的时间玩手机。事后理性决策恢复的能力告诉你:师傅,对不起我来晚了,明天考试,你才看了几页。此时,我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在不停地蹦蹦跳跳,焦虑渐渐占据了整个心灵。即使我渴望通宵读书,我也不会通过考试。
为了防止这些类似的经历再次发生,我们应该花时间去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启动大脑去体验“行动(复习做题)-喜悦(科目不及格,获得奖学金)”的正反馈关联,建立条件反射,并不断强化,否则这种正反馈关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然后情绪决策又会开始“横行霸道”。
第四,不同状态时,随机应变。
在不同的性格和心情下,时间管理方案是不一样的。不要因为计划而计划。调整心态,调整适合自己的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这样会让你心情愉悦,好好利用时间。
书中提到,能量管理的本质是找到自己的能量节奏,一天,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于是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能量节奏,轻松完成目标?熬夜?失眠?
看完这一节,我总结了一个答案:吃好睡好,按时作息,精神饱满。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长期的能量呢?
喝茶吗?咖啡?做运动?不是在黑暗中?这样做只会在死亡的路上越走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精力?
第一,让灵魂上升,摆脱情绪化的君子。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走起路来脑袋发愣,感觉全身都被掏空了。当你停止工作的时候,你可以让你的灵魂振作起来,吃饭,逛街,约会,旅行,拍拍你的猫,睡觉,摆脱积累太久的压力和焦虑,摆脱你的情绪,让你的灵魂和你的身体在一起,感受快乐,然后你的能量就会回来。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管管。
第二,早上按时吃香,晚上按时睡好。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一顿礼仪性的早餐,不仅能补充能量,恢复身体,还能让你心情愉快,心情好,做什么事都精神饱满。
晚上睡饱是指提高睡眠质量,而不是睡眠时间的长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凌晨三四点睡觉,第二天下午醒来。你明明睡了很久却觉得很累。有时候你按时作息。即使睡了四五个小时,也是精力充沛。
所以,按时作息,制定作息时间表,建立吃好、工作好、学习好、休息好的制度,让身体建立“习惯性时间做某件事”的正反馈连接,让能量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这个套路要灵活运用,可以给复利的事情预留一些时间,从而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
一天,一个病人来到医院。他在舞会上被刺伤了。医生按照常规方法对他进行治疗,但并没有解决问题。原来,伤者当时正在参加一个化装舞会,刺伤他的凶器是一把长长的军刀,伤口很深,伤害很大。按一般刀伤处理,深度太浅,伤者身体已经严重受伤。医生的流单不问伤源,导致疏忽,给了他们很大的教训。
盘点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错误,规划时间,所以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日程管理,制定每天的日程。
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觉得做时间表没什么用,所以省略了日程管理,有时候做计划清单,有时候直接在脑子里搜索今天的待办事项。
然而,当我们实际开展工作时,却发现不知道应该先完成哪项工作,甚至在工作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了大量时间的浪费。
看了舅舅的《时间管理七课》,做了一个时间表。即使时间变数大,计划赶不上变化,我还是要毫无感觉地去做。先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把这些小目标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留些空余时间做调整,不怕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计划跟不上变化时,可以动态调整进度。计划死了,人还活着。如果在某个时间不符合自己的日程安排,适当调整计划,让一天的事情得到合理的规划。
心流指的是心理学上某人在专注于某一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那什么是高效率呢?
我认为是单位时间内,在正确的方向上产生的高能量和高效率。和同样工作的人相比,你的产出比他们高。比如,一个学生十分钟做五道题,只答两道,效率很低。还有一个同学十分钟就全搞定了,这就是效率。
经常听到父母说:我家明明很努力。每天晚上为了完成作业,写到凌晨眼皮都粘在一起了,还不肯睡觉。为什么每次考试我都是倒数?
你的孩子效率高吗?先来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一旦进入状态,他们就只专注于学习和作业。再看看你的孩子。一有麻烦他们就开始转移注意力吗?作业写好了,他们会去散步,玩小东西,看手机发呆。
高效的孩子写完作业后,吃饱喝足,玩足了,睡足了床,却还要在家里继续操心。现在是大清早,作业还没写完!
那么怎样做才算高效呢?大叔在书中提了几个建议,我总结如下:
1,建立流动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2.打开流量开关,告诉自己要学习要工作。比如你可以在某个地方学习工作。一旦进入这个环境,就意味着你要打开流量开关,专心学习。或者你可以在手上绑一根橡皮筋。当你想进入心流状态时,可以弹橡皮筋告诉自己开始集中时间。打开的方法有很多,只有它能让你进入心流状态。
3.寻找外部监督
4.从简单的开始
如何达到高能?
找到多个目标,用复利思维提升价值。
比如一个学生在做一道数学题,他可以举一反三,学习套路,做类型题强化知识,教同学被崇拜,考试得高分,最后考上理想的学校。这是多重目标。
同时,他教其他同学做题,既巩固了他们的记忆,又教会了他们得到老师的钦佩、表扬和考试高分。这就是复利思维。
碎片时间是我们已经安排好的时间,很难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但又不得不花费。比如你在排队等外卖,比如你在等公交车,这些都是你不得不花费的时间。那么这些时间碎片能做什么呢?
于是我拿出一张纸,写下我所有的片段,然后写下所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比如我可以在等车的时候听歌,看文章,看小视频,学一门新技能。比如我带宝宝睡觉的时候,可以带着耳机听书或者听音乐;比如我在做饭做家务的时候,会带着蓝牙耳机听网易云课堂叔叔的线上课...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时间串联起来,完成我们复杂的工作,为这个复杂的工作做准备。
比如学生学新课,排队做题时复习大概内容,排队上厕所时和同学讨论解题思维,然后花一两分钟思考你还没掌握的内容。到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已经复习完了,掌握了题目,只需要学不会的。此时,他已经高效地完成了一半的作业,而其他同学才刚刚开始。
想象一下,你10+H下班要挤地铁,回到家,筋疲力尽,想好好休息,却发现地面还没拖,衣服还没洗,桌子上堆着一堆杂物,工作还没做完,孩子们吵着要你抱抱,高高举起...我在这里想哭,生活充满了折磨。这也是我之前的正常生活。我真的很想放松一下去做。
后来看到《时间管理七课》的外包管理,觉得醍醐灌顶。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资源腾出几个小时。这个时候可以看电影,可以学习,可以参观一些宝藏,可以选择。
比如用扫地机器人帮我们扫地、拖地;用洗衣机给我们洗衣服;借家人,让他们帮忙带孩子;如果工作太难,可以利用同事和上级帮你解决。事后,你应该告诉他们你的感受和感激。我相信下次他们还是会很乐意帮助你的...
学会利用,腾出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时间管理的七课与其说是教我们时间管理,不如说是教我们如何管理自己。
目标混乱,情绪不稳定,精力不足,都会导致时间管理的失败。只有管理好自己的目标、情绪和精力,才能有效地进行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化管理和外包管理。而这些管理需要我们先管理好自己。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时间管理技巧,我建议你自己读一读《时间管理的七课》这本书。相信看完之后你会和我收获一样多。
最后建议大家,知行合一,立即行动。
利用好这七个维度,实施,反思,改进,坚持10天,100天,1000天...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时间管理大师。
我是玉子。如果你有更好的时间管理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侵会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