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愿望的使者
小时候住在瓦房下,每当下雨,就能听到淅淅沥沥、凄然的雨声。长大后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听不到下雨的声音。好像生活缺少了很多灵气,一些能让人觉得柔软无力的东西,我的心也在慢慢的沙化。
所以我想念瓦房里的雨。
雨是微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的东西,它敲不倒沉重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而瓦屋,上面有雨滴,叮当作响,立刻发出悦耳的声音。住在小屋里的人也有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当雨是突然的,声音是慷慨和暴力,就像数百匹马一起唱歌,马立克奔腾。随着雨势的减缓,声音也变弱了,轻轻地渗进你的心里,像暖春里耳边的微风。这些瓷砖似乎是专门为下雨而铺的。他们尽职尽责地演奏着,听雨者的心中会溢出无尽的亲情。
人们喜欢在内心充满留恋和遗憾的时候,静静地坐着听雨。老人们有“卧半夜听风雨,铁马冰川梦”的志向;垂死的美有“雨滴打亮黄叶,灯火照亮我白头”的苦涩;相思爱好者有“梧桐潇潇,黄昏必滴”的憧憬;多情诗人有“小楼听春雨通宵,深巷卖杏花明”的遐想。
雨成了人们装点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余,我有幸回到了曾经听雨声的地方。那天正好下着小雨,我听到了这熟悉又陌生的雨声。在薄雾中,在雨中有一种奇怪的情调,很久没有交流了。它让我远离,让我看到它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我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有一种如梦初醒的畅快感和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中遇见的,是那个隔了时空的自己,它在告诉我之前的一切。我犹豫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以前的我吗?
有句话说:“少年听雨楼上唱,红烛幽幽。”风华正茂,舟中听雨,江面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不同的生活境遇,让人听雨的感觉也不一样。但是,听雨,都是在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流,听岁月的流淌。除了岁月的回响,雨声也带来了往日的遗憾和想再聊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房的小雨中,灵魂才能呼吸,生命才能延续。
雨还在响,就像我真实的心跳...
简单快乐
记忆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影子,无法消除。
也许,我太在乎了,也许,我被伤害得太深了...
迷迷糊糊,又是一个暑假。今年我们还是和往年一样。
两个月,十七天假期,
夏天出门热的让你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独处。
喜欢安静,喜欢虚无,高高挂起,
我不像以前那样在乎别人对一切的看法,我只做我自己,
不再关心对我不重要的事情,
淡然而又淡然的面对周围的一切,
安静的思考,也许,像这样,挺好的。
只是,突然,我会觉得有点孤独和恍惚。
生活在一天天的流失,而我呢?
你学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在家呆了很久,渐渐的,我开始怀念过去,那个单纯的季节。
都说:越长大越孤独。现在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真的,长大了就学会伪装自己,隐藏自己的情绪。是因为怕受伤吗?
无意中看到这句话: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长大了,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呵呵,真的,以前经常翻翻以前的日志,怀念过去。一切都结束了,真的。结束了...
告诉自己,这样的生活是美好的!一个人每天不用想太多,只要开心就好!其实想想,这就是所谓的简单的幸福!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只是总是被忽略。就像到处都是三叶草,当人们试图追求自己的“运气”时,却忽略了唾手可得的“幸福”。
加减生活
很多人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后悔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总是假设如果再给自己一次生命,他会怎么做?感觉自己不应该失去很多,觉得人生还有潜力,只是做的加法还不够。但人生是一场单程旅行,没有后悔药!
那么生命的“加法”是什么呢?是对知识、成功、财富、名利的追求。生活就像一个容器,我们总想往里面装很多东西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这没有错。关键是你想往里面放什么,怎么放。记得有一篇文章叫《生活中的大石头》,讲了一个如何管理时间的小测验:
先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头放进罐子里,直到再也放不下为止。其实也可以放碎石,填补石头之间的空隙;也可以倒沙子填补砾石之间的空隙;你甚至可以把水倒进玻璃瓶...
可见时间是挤出来的,人的潜力也是挖掘出来的,所以生活需要加法。只要你努力了,不要自满,不要自卑,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你就能跳起来完成它。信仰、知识、技能、事业都是人生的大石头。趁年轻力壮早点把它们装进自己的瓶子里,然后悠闲地享用。如果这个顺序倒过来,再装大石头就来不及了,只能是“老大徒伤悲”。
但仔细想想,你只是一辈子拼命做“加法”。有钱就要美女。有豪宅,也有名车;有了地位,还要有名声;怕自己东西比别人少,没完没了。怎么才能不累?结果可能是生活紊乱,精神崩溃。不开心。
我看过一篇散文《生命的摇篮》,很有启发:一个生命很重的人去见一个智者,智者把一个篮子扛在肩上,让他走一步捡起一块石头放进去,看他有什么感觉。当这个人到达终点时,他累得下不来了。智者说,这就是你觉得生命沉重的原因。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提着一个空篮子,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把东西放进自己篮子里的过程。有了就会多想,贪得无厌,贪得无厌。只是补充一下,很难过。明智的选择是“减去”生活。
远离名利,淡泊成败,淡泊是减法。老子说:“祸大于不满足,咎大于欲。”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意味着人生需要减法。
张亮历尽千辛万苦,帮助刘邦赢得天下,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毅然辞去了自己的职务,退隐山林,安享晚年。韩信也是战功赫赫,但对人生期望值很高,在官场打拼,最终丢掉了性命。可见减法可以消灾。
人生是一道算术题。人的一生只有三万天,少一天就会少一天。名望和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但是有一天当这两条曲线相交的时候,生活的显示屏上会出现零,0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0。再多也拿不走。这是人生的算术公式。残酷而真实。
生命的加入给了我们智慧的光芒,性格的力量,财富的积累,家庭的温暖,让生命更加丰富。生活的减法,对我们来说,减去多余的物质,奢侈的欲望,心灵的负担,环境的打扰,合理安排生活的选择,让生活更健康。
所以,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
他们是人生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一个是孔孟“济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一个是庄子和老子“顺应自然”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加减,两个轮子一起转,人生的旅程就无限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