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一次又一次与我行开展文明礼仪的活动中,我们加深了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遵守一定的文明礼仪原则:一是尊重他人的原则。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礼仪的核心。尊重人的原则就是要求在使用礼仪的时候,一定要优先尊重和关注与之交往的人,决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二是自律原则。自律就是克己慎行;就是在使用礼仪时要主动、自愿、自我参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约束,不允许妄自菲薄、妄自菲薄;人也不能在前任之后,或者在陌生人和熟人之前有所不同。第三是适度原则。运用礼仪和做其他事情一样,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谨记为时已晚。所谓适度,就是在使用礼仪时,既要掌握普遍规律,又要针对具体情况,严肃得体,掌握分寸,不能做得过火或做得不到位。第四是真诚原则。应用礼仪,一定要真诚,真诚待人。这样做,对别人友好,尊重,就很容易被别人接受。使用礼仪不允许逢场作戏,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投机取巧,欺上瞒下,是诚信原则的含义。
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学习和使用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活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演讲、作文、漫画、征文、专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也在不断开展,社会、家庭、校园涌现出许多文明礼仪的标兵。但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我国全社会都在倡导学习和使用文明礼仪,各行各业都在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但是,为什么在持续的倡导学习中,还是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是我们的倡导力度不够大吗?还是我们的意识出了问题?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深刻反思。
我们不仅要在口头上学习文明礼貌,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注意你的嘴巴,不要说脏话,注意你的手,不要乱扔垃圾。人人树立“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文明礼仪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文明礼仪真正伴随我们成长。
作文,文明礼仪,陪伴我。
在一个国家里,个人是主体。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首先是要有文明素质。只有每个人都有文明素质,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可能会不守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一定是良好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会对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明的行为会帮助我们提高心理素质,同时提高道德素质。如果这个时候不特别注重自己道德品质的培养,那么即使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人对自己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君子,然后才能成才。我们不应该是单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机器,而应该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有了文明,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记得一个著名的人曾经说过:美德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言语。无数的例子表明,辉煌的事业和成功的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但是,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来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座右铭:“脸要正,头发要剪,衣服要修,扣子要系,头要直,肩要平,胸要宽,背要直,天气不要骄,色彩要平和,装得适当。”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外表至少要符合学校的氛围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外表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一种尊重。
同学们,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知识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自身的形象,还关系到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文明是风,可以吹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形象礼仪是一朵花,可以让校园更加美丽。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允许我们停留在自怜中,让“形象礼仪停留在心中”,让我们“学好礼仪,美化形象”,努力用双臂构筑自己的人生大厦。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文明,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即使我们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学会一切做人,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文明人,学会社会人,学会环境整洁,学会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里遍地开花。
文明和礼仪伴随着我的诗。
每个人都从我开始。
为了让地球变绿,
为了让天空变蓝,
为了让河流变得清澈,
为了净化空气,
为了让花朵绽放,
为了让鸟儿歌唱,
为了改善环境,
每个人都从我开始。
礼仪
虽然先学习很重要,
礼貌也更好。
遵守校规,
见老师是有礼貌的。
学生们相互友好,
友谊被小手紧紧握住。
爱护公物,放心,
建立新的风格。我能做到。
文明骑行歌
同学们,记住,
上下车的时候排队。
上车,别乱跑,
准备零钱买票。
在马车里,不要喊,
安静有序。
如果你有座位,不要抢,
老人小孩照顾。
当你下车时,它并不拥挤。
耽误时间很容易掉下去。
文明礼貌,
高高兴兴去上学。
大家都夸小白兔有礼貌。
白兔,过桥,
去桥上看看。
哦,山羊爷爷来了,
摇摇晃晃地过桥。
白兔,跑回来,
站在桥上招手。
“爷爷,请你先走,
一步一步来。"
河水狂笑不止,
鱼跳上跳下,
大家都夸小白兔有礼貌。
校园美女
教学楼真热闹。
柳树是绿色的,花是美丽的。
同学们,跳啊跳。
要文明礼貌。
见到老师打招呼。
向你的同学问好。
爱护环境,出新招。
如果有垃圾,会有人处理的。
当你看到废纸时,弯腰捡起来。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美丽的校园,一起欢笑。
文明礼仪伴随我成长。
如果你今天输了,你不是失败者,因为你明天会回来。
如果你亏了钱,你不是失败者,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钱袋里。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因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主要功能是:第一,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第二,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说到礼貌,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里,遇到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女工一看到列宁,就会后退让路。列宁拦住她说:“不要这样。你已经做了一半了,而我却两手空空。请先走!”他大声而友好地说了“请”这个词。然后他靠在墙上,让那个女工上楼,然后他就下楼了。这不也是礼貌的体现吗?
在这里我不想举太多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如果我们认为文明礼貌只是伟人、名人才有,那么我们就不必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感到愧疚;或者认为即使你实践了文明的要求,也不能使你成为伟人或名人。我们不仅需要道德人物,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人。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反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影响自身形象,大的影响国家声誉。清朝时,大臣李鸿章去了俄国。在一个公开场合,他有一个坏习惯,到处吐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夸张和嘲讽,羞辱中国人。这是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体现,公共文明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修养水平上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不关注自己的文明,他会有好的文明吗?不要!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基础。人要有好的文明,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要想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它的第一件事就是立人,然后人就什么都干了。”“育人”的意思是提高人的思想和文明程度。人的文明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不断提高的。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潜心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当认知达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心态,不违背良心,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这样自己的修养就会提高。这就是古人说的:求实、知、诚、正、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才会有推动社会文明的基础。
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它的人民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相信有同学去过欧洲或者日本,有切身体会。不说大的,就看过马路这种小事。只要红灯亮着,即使路上没有车,外国人也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请问,在这样的氛围下,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这就是社会风气的力量。但再想想,如果不从自身做起,这种社会风气从何而来?
一名记者采访了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你从哪里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有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要谦虚,吃饭前要洗手……”我们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也是如此,不一定有什么大的举措,而是从这些小事做起:身边的吃饭洗手。培养文明的习惯,让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面进入无意识层面,让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就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很多同学都能长篇大论地讲文明礼仪。但是,看到校园里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到一些同学的脏话,怎能不教人悲痛欲绝!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吗?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理念,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就;知行是本体,是功夫。知而不为,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却吝啬于此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和从来没有接受过社会教育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践行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种“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言语上下功夫,告别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