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的原因当然很多,可是,要从根子上去寻的话,不能不寻到它的基本社会结构——八旗制上:清朝的兴起有赖于八旗,而其灭亡也得益于八旗,可谓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八旗制度是满洲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录。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八旗制度呢?早先女真人打猎的时候,十个人一个小组,每人一支箭,其中有一个人拿大箭,满语叫牛录。这十个人得有一个组长,组长满语叫额真,就是主,所以这个十人长就叫做牛录额真。大家一块围猎,努尔哈赤兴起之后,他有一个军队,军队组织怎么办呢?它就借用了女真人打猎的时候这个牛录组织,加以改造,加以扩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就整编成四旗,每三百人设一个牛录,每五个牛录设一个甲喇,每五个甲喇设一个固山,三级组织,首领叫做就是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这是满语,后来就把它翻译成汉语名字了,牛录额真叫佐领,甲山额真叫参领,固山额真叫都统,就是都统、参领、佐领,三级组织。一个牛录大约三百人,一个甲喇大约,乘五,一千五百人,一个固山再乘五,大约七千五百人,这是个规定的数字,实际数字不是这样的,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开始都是满洲人,所以叫满洲八旗。后来又增加了蒙古八旗,后来又增加了汉军八旗,三八二十四个旗,叫法,当时的叫法叫做: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我们现在有时候叫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也可以,严格说叫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那旗的颜色呢,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我说的是最后的,开始就四个颜色:黄、白、红、蓝,整个一个色。那后来增加到八个旗,这旗的颜色就镶个边,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样就变成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八个旗。
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又将归附的蒙古人编为蒙古八旗;崇德七年(1642年)将归附的辽东汉人编为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构成了清朝八旗的整体,***二十四旗,满洲八旗子弟是八旗中的精英。入关以后,八旗分驻各地,这一制度直到清朝灭亡后废止。所以满族人一般自称为“旗人”,意思是在八旗中任职。
入关前满人子弟充兵丁作战是光荣,掳掠财物奴隶则归兵丁所有,作战掳掠奴隶即可上升为奴隶主阶级。清朝建国后,正规军由八旗和绿营(吸纳的汉人军,人数远高于八旗)组成。清军入关前,八旗兵不畏艰苦,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强悍善战的程度令明军畏惧不已。当时有人这样称赞八旗兵:“我国士卒,初有几何?因娴于骑射,所以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人称我兵曰: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但由于八旗入关之后,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其子弟贪图享乐、军纪败坏,立即迅速腐化。清朝占领北京后,禁止掳掠,顺治十二年(1655年),户部尚书陈之遴指出,“远涉数千里,长征一二年。出兵之时,买马置械,措费甚难。凯旋之日,马倒器坏,又须买补。满兵月粮几何,堪此重费。”,日后马匹器械改由朝廷专设机构喂养和制作,八旗骑兵粮饷,相当于七品官的俸禄。
这种军政合一战经合一的制度在战争中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也就是靠了这样的激励,满族才从塞外边民入主中原,成为中华帝国的统治阶级。然而,当和平代替战争,建设取代杀戮后,这种战时体制马上显露出它的落后和反动——这种落后和反动,集中体现在它的大锅饭性质上。
这种大锅饭性质的具体表现是八旗制的所谓十定:第一,定身份。旗人当时不叫满族,旗人,就是在旗的,民人就是不在旗的,不在旗的叫民人。我看有的书说叫“旗民”,这是不对的。它是两个概念,旗是旗,民是民。北京吧,旗人就是在旗的,不在旗的汉人、回族等等,都叫民人。它叫只分旗、民,不分民族。这个身份是终身的,你在旗终身在旗,世世代代在旗,民人不在旗,世世代代不在旗,个别的例外。第二,定旗分。八个旗,镶黄旗,你就终身是镶黄旗,子子孙孙是镶黄旗。第三,定佐领。某某人是八旗满洲里面的正黄旗,正黄旗下某参领,某参领下的某佐领,下面谁谁谁,世世代代都是这个佐领,子子孙孙都是这个佐领,个别情况有调整、有例外。第四,定住地。住在哪儿是固定的。以北京来说,两黄旗住在北城,两白旗住在东城,两红旗住在西城,两蓝旗住在崇文门和宣武门以里,这叫京师八旗。那驻防八旗呢,就设立满城,杭州、成都、福州等等,设立个满城,就旗人在里面住,修了城墙。第五,定钱粮。吃饭怎么办?国家供养,旗人有钱粮,俗话叫“铁杆庄稼,旱涝保收”。第六,定土地。原来是在关外他是有地的,在赫图阿拉他是有地的,进关到北京以后,这地怎么办?圈地,京畿圈地,圈所谓“无主荒田”,分给从龙入关,八旗官兵及其眷属。问题就来了,他住在北京城里,地可能分在丰润、宝坻,怎么种啊?这就出现了庄头,《红楼梦》里的乌进孝这类庄头,给他经营,帮着给拿地租,后来有人把地卖了。 第七,定营生。旗人不许做工,不许务农,不许经商。当兵他是一家出一丁,后来当然有点变化了,他有八个儿子不能都当兵去了,缺不够,兵员不够,没那么多,剩下人做什么呢?吃的有保证了,有钱粮;住的有了,到北京以后圈房,我讲到顺治的时候,讲到六大弊政,圈地占房。北京内城原来所有人统统搬走,房子留给旗人住。住有了,占了房子,地有了,圈的地分了,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做什么呢?有人说,说清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八旗子弟游手好闲。这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他做什么呢?手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这手只有游手,没有事干只有好闲。 第八,定学校。后来发现这小孩要上学,学校要分等级:宗学、觉罗学,就归宗人府管;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归内务府管;八旗叫八旗官学,也叫八旗学,归八个旗分着管。学校是固定的,分等级的,和汉人不是一个,第九,定婚姻。旗、民不通婚,不是满、汉,民包括汉人、回人、苗民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不光是汉族。旗、民不通婚,个别有例外了,那另说了,就总体做了规定,旗、民不通婚。第十,定司法。旗人犯了法,地方官不能审理,单有一个审理的程序。旗、民犯了同样罪,同罪不同刑。《大清律例》规定:旗人犯了徒刑,一年折合枷号五天,就是判一年刑,要是民人判一年刑的话,旗人就关五天就行了。
这一锅八旗子弟什么都定的大锅饭吃下来,很快八旗子弟就腐化堕落了。到平定“三藩之乱”的战役中,八旗军力已大不如前,康熙十三年正月,宁南靖寇大将军勒尔锦1.1万余骑节节败退,孙延龄、耿精忠亦先后反,云、贵、川、湘、闽五省尽为吴三桂所有,清廷局势极为不利。幸好此时吴三桂选择与清廷隔江而治,战局不致恶化,双方形成隔江对峙。六月至九月间,清廷出兵5路增援前方,十二月,陕西提督王辅臣反,京师已无八旗主力可调。清廷只好延用汉籍将领,以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情势逐渐好转。康熙十六年五月,尚之信、耿精忠、王辅臣相继投降。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吴三桂病死。康熙十八年湖南全境平定。全国统一之后,八旗子弟和八旗兵更加骄纵,无恶不作;不仅军纪败坏,吸毒聚赌,敲诈勒索,甚至欺男霸女,蹂躏百姓。到了乾隆阅兵时,所见已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农村彻底破产,随着割地赔款,白银外流,天朝已经无力供养八旗子弟,有大批旗人沦为乞丐,俗称“黄杆子”。太平天国时,八旗子弟已完全派不上用场,清王朝只好借助汉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湘军淮军平叛,而最后,也亡于由这些汉族武装演化而来的新军手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也沿着供给制、大锅饭、铁饭碗的体制一路走来,最后走到“经济到了崩溃边沿”。不得已,这才实行改革开放,端掉铁饭碗,打破大锅饭,这才走上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
取自/s/blog_48b0011f0100g8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