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搞笑笑话 - 新疆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张谈援疆工作

新疆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张谈援疆工作

新闻纪事报讯(记者闫云)身材瘦高,一双笑眯眯的眼睛透过近视眼镜给人优雅和蔼的印象...他就是张,国土资源部援疆干部,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4月29日,记者采访了一直在阿勒泰地委三楼一间办公室里忙碌的张。

9月12是一个感人的日子。

快三年了,张对2008年9月12日到达阿勒泰的情景记忆犹新,感慨万千。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去阿勒泰的航班很晚才到,但当地很多人都没有下班回家,而是等着他们的到来。一种温暖立刻深深打动了所有人,当晚欢迎仪式上鲜花、美酒、民族歌舞营造的氛围让阿勒泰人的热情更加激动人心。那一刻,大家都觉得自己选择援疆是神圣的历史使命,也知道自己将要肩负的责任。

张说,他也感受到了压力。因为是智力援疆,他想尽快找到切入点,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阿勒泰人民和当地经济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他渴望洒下自己的激情和汗水,为促进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做出一些努力和贡献。

放弃亲情,踏上漫漫援疆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初入新疆时的迷茫与不舍。当时妻子身体不好,儿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成长阶段和凸显个性的叛逆期。他非常不愿意他的父亲去新疆工作。为了表示抗议,儿子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几天不理他,以画漫画的方式反对父亲放弃照顾他们母子去新疆的计划。当时张是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规划室副主任,很多项目和课题都在进行中。家庭面临的特殊困难,专业的特殊性,工作的连续性,都让他有很多内在的矛盾,难以割舍家庭的联系和在北京按部就班的工作。然而,一想到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勒泰地区期待着内地专业人士、学术界、矿务局的支持,在单位领导征求其个人意见时,张毅然离开了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学院,踏上了漫长的援疆之路。

智力援疆是务实的。

出生于甘肃白银的张先生,有着西北汉子的率直,在学术上追求完美。大学毕业后,他曾经回到家乡白银,在地质队的一个金矿工作了六年。深入矿井的日子激发了他继续学习的愿望。之后攻读硕士和博士,直到完成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毕业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学院,2001,硕士。在当年单位引进的人才中,他一直是佼佼者,连续两次被国土资源部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研究员。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2项,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奖1项。

来到阿勒泰后,张看到,虽然新疆当地矿产开发走在了前面,但对于全国来说,地质工作水平相对较低,人才匮乏,矿产资源规划滞后,矿政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过大量实地调研,他从专业角度为区域矿产资源“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用自己在较发达地区的工作经验向当地领导反映问题。两年多来,张个人出资7000余元,利用出差、探亲等机会,在内地购买了大量矿产资源专业书籍资料带回阿勒泰,送给地区领导、国土局、发改委、能源办参考。

三年来,张牢记国土资源部党组“融入新疆、务实不做客”的方针,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援疆工作。作为地委副秘书长,他认真履行职责,实地调查研究,用专业知识为地委领导服务,为地区矿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智力援疆作用。他走遍了阿勒泰地区几乎所有的矿井,写了69份检查报告和对策。向国土资源部及相关部门、阿勒泰地委、行署提交13报告和16对策建议;撰写了《推动阿勒泰地区与蒙古科布多、巴彦乌勒格两省经贸、旅游、矿产合作新发展》等8篇调研报告。公开发表《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业循环经济研究》学术论文10篇;已编著出版《新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研究与探索》一书30万字。其间培养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名硕士和1名博士。

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税费的征收一直是张关心的问题。在地区领导的支持下,在北疆率先推广应用矿产资源电子税控装置,应用GPS房产税务技术。这两项技术为该地区矿产资源税费的征收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做出了贡献。据统计,自2008年6月该装置实施以来的1多年中,矿产资源税1792万元。2009年全区应用GPS系统后,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分别增加1404万元和1743万元,合计增加3147万元。

更难能可贵的是,张积极为阿勒泰地区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支持。“新疆天山阿勒泰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已列入《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初期预算64亿元。国土资源部使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软项目资金20万元;协助申报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找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24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65438+2323万元;协助申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14项目,资金492万元。联系《中国国土资源报》和《地质勘探先驱报》的两名记者随中央新闻传媒集团对阿勒泰地区的国土资源进行了报道,发表了9篇文章,有效宣传了阿勒泰地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帮助贫困学生,促进民族团结

帮助贫困学生、民族团结是张在援疆工作中一直践行的行为。先后资助哈萨克族贫困学生1人,汉族贫困学生2人,三年内每年将资助每个孩子1.200元;为两名患病的少数民族青年捐款600元;向受灾牧民捐款1700元。截至目前,他个人累计捐款654.38+0.29万元,帮助阿勒泰各族困难群众,帮助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法律事务所分院资助两名哈萨克族学生完成三年学业。

在近三年的援疆工作中,张的个人生活和家庭也遭受了一些磨难。缺乏特定父爱的儿子学习成绩从班上前10降到42,妻子因严重贫血病倒在家,儿子暑假滑旱冰不慎摔倒,在60年一遇的大雪中扭伤脚踝...作为父亲和丈夫,我不知道有多少个雨夜月夜,他是孤独的。张带着对儿子和妻子的深深愧疚,一直坚持在新疆工作。甚至回北京治脚伤的时候,还拄着拐杖去部里给阿勒泰争取项目、资金、政策。还没完全康复,他就开始考虑这里的很多工作,提前赶回阿勒泰。在援疆工作中,张获2008年中央和国家机关阿勒泰地区第六批优秀干部,2010年4月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记者面前的《援疆大事记》,一一记录了张援疆的无数功绩。由于篇幅所限,很难用笔墨描述他对阿勒泰人民的热爱和奉献。他说,单独援疆也是全家、全单位的援疆,全体人民对援疆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关怀。我必须用我的工作成绩来证明我对得起组织的任命和我的正确选择。

三年的金山银水之路也让张收获颇丰。他说,政治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改变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纯学术的生活方式,挖掘了很多个人潜力,开阔了视野。援疆工作经历让我更加成熟,淡泊名利。非常感谢地区把援疆干部当做宝贵的人力资源,对他们政治上的高度信任,工作上的自由使用,生活上的充分关心...我很高兴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

援疆工作即将结束,张再次面临难以割舍的选择。他的调查、勘探、规划、矿产资源整合、矿业深加工、优势资源转化...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他对矿业发展的新思路,他对矿业特区的研究,都需要一一落实。

援疆情结已经深深地溶进了张的血液,正如他在散文《第二故乡》中所写的:“天地之间,人在何处,人生谁能无情,并不重要。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是无私的关怀,是博大的爱。一片热土,一个人的情怀,一个人对生活的关注……”最后,张告诉记者,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有望在年底获得国务院批准。届时,该地区可以按计划申报重点项目,可以预见,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牧民定居和抗击雪灾奠定坚实的基础。20万元软科学项目即将完成,为该地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他坚称,回到北京后,将继续为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各方面尽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