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佛经中归来》
作为《西游记》的圆满结局,调性大的音乐往往给人一种炉火纯青的感觉。配乐开头使用了混声合唱,气势磅礴,仿佛有一种宇宙救世的感觉,直接完整的使用了西游记开篇音乐的素材,给人一种首尾皆宜的完美感觉。
歌曲主歌的动机来自于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副歌的主题,在音乐上更加连贯和串联,没有孤立感,听众也能感觉到确实是西游记的音乐。
歌曲之所以具有听觉冲击力,是因为作者大胆采用了突破性的不规则段落。三部曲是我最喜欢的作曲方式,往往能把歌曲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2.女儿的爱
毫无疑问是西游记里的经典热播,我自己也很喜欢。首先,歌词,杨洁导演,写得很好,可以简单概括故事经脉,皇后柔情,唐僧决心。
我个人觉得这首歌是先有词,然后作曲家许镜清先生靠词作曲,作曲家巧妙地只用了一段很简单的素材就把它发展成了一首很动人的歌。
主打歌《小鸭子,小鸭子,蝴蝶一起飞》的旋律,有四句,前三句稳稳的是羽音,最后以五声音阶和弦的宫调结束。多聪明的事啊!其实这种用法对于写民谣很有效,听起来往往很好听。
3.绿色菩提树
这首歌很有趣。音乐动机是以猪八戒的配乐开头,然后发展成这样一个庄严而饱满的曲调。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李景贤的声音很好听,很圆润。我听她唱这首《青菩提树》仿佛在听观音菩萨唱歌,满满的肃穆之情。
4.《天竺姑娘》
这是西游记最有挑战性的一首歌!如何在中国的童话中表现印度音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国流行很多印度歌曲,所以没有不可以借用的素材。
每个国家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而一旦随心所欲地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国家甚至哪个民族,就要抓住他们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去夸大他们的“特殊性”,就像画一幅漫画,试图夸大一个人的特点,这样会让他更像那个人。
与中国的民歌不同,印度音乐尽量避免“法”和“Xi”,而是大量强调这两个音。《天竺姑娘》中的“发”音一直被不厌其烦地强调,“西”也是。
再一个就是带有地方特色的口语。比如藏语歌里经常有“亚拉力索”之类的,让人想到那个民族,那个国家。《天竺姑娘》中反复出现的“沙日瓦”很有印度味。
5.晴朗的日子月亮很亮(空)
这盘磁带是茅野写的,他以前看过介绍,没有印象。电视上写的是唐僧的扮演者钟瑞池唱的,旋律上有一些小的区别。
比如那句“师徒激情扫塔”之类的,但最大的是磁带上唱的是“晴空明月”,电视上唱的是“晴空明月”,但听两个版本,确实是两个人唱的,但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就不提歌手的唱功了。
这首歌出现在唐僧和孙悟空在祭祀国扫塔的时候。简单工整的单段,重复了两句歌词,加了一个尾音结尾,表现出一种“虔诚”的心境!
不需要勾画太多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不能表现出“虔诚”,简洁明了,巧妙的是,歌曲的发展是一条很简单的旋律线,先上后下。
这是对作曲家想要表达的“简单”二字更有力、更完美的表达,以表现唐僧师徒扫地塔的虔诚,简单的曲式套出了简单的旋律线!真的很奇妙!拍手尖叫!
6.“敢问路在何方”
我觉得这种通俗易懂的音乐不需要太多的文字来阐述,这样会显得苍白无力!
作为电视剧主题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新民谣的革命,流行音乐的概念!
7.“何必去西天,万里之遥”
吴京唱这首歌比《女儿恋》还好听!在星仙手舞足蹈牵着唐僧的手的时候唱这么一首优美又妖娆的歌,给电视剧增色不少。
阎肃老师的字很漂亮。前四句,星仙打桃花,打梅花,打牡丹,打梨花,对作曲很有信心,吴京表达的很准确。
直到那一句“点起一盏香茶迎你,星摇云飘”,作曲家用的都是短句,而且经常用递进重复的作曲手法,与前一句形成对比,有一种煽情的感觉,因为是妖。
最后高潮句是点题“西天为何远万里”的笔,重复了两遍,旨在突出,后面还有一句补充,“幸福就在当下,幸福就在今夜”,生动搞笑,音乐很有情境性。
8.无底船之歌
一首短小精悍的歌,而且不沿袭传统的“船歌”三拍模式。按故事来说,这首船歌应该是“印度船歌”,所以作者加了很多异域特色。
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哪个国家的,调性变化很大,在主旋律和从属旋律之间频繁变换,增添了神秘感,但感觉像是融合了日本民谣、印度民谣和湖南民谣,特别像洞庭鱼米之乡的感觉。
因为风格怪异,很难把握。可能普通人更喜欢接受通俗易懂的音乐,所以排在第八位,因为这确实是一首很有创意很有特色的歌。作曲家很有勇气把它写在西游记里。
9.“走走走”
也是小品,歌的背景是唐王送唐僧出城时唱的。配乐是李景贤,电视上是于俊健。我还是喜欢李景贤唱的。走走走:92分。
10,《五百年沧桑》+《我吹不走一点悲伤》
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因为都是余俊健唱的,感觉唱给他的风格都差不多。于俊健声音很紧,发音很紧,肢体动作很紧,很不舒服。他不喜欢。他特别喜欢用僵硬的身体晃脖子。这两首歌是为他“啜泣”!
原来,丁小青版的《他想成为一棵草》很舒服,听者真的会觉得可惜。好在作品本身的水平还在,所以还是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