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大英博物馆》讲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记者在博物馆遇到了一个拟人化的玉壶精。她是从博物馆逃出来的中国文物,想要回到祖国。这部短片展示了中国人对文化遗产的感情和责任。短片以富有想象力和幽默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自信。
它让我们了解中国文物的历史和价值,也让我们关注中国文物的流失和保护。短片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打破传统电影制作模式和框架的一种创造性表达和创新实践的尝试。
逃离大英博物馆的创作背景:
2023年初,大英博物馆被盗的消息举世瞩目。有网友留言,希望“拍一部动画电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把各种文物拟人化,然后追回逃出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图中还可以看到主创意回复“等着我”。后来大师停了三个月,查阅了很多资料,去英国拍。
被称为“被盗的大教堂”的大英博物馆,现有中国文物约23000件,从商周青铜器到唐宋瓷器、明清金玉制品,其中约2000件长期陈列。大部分来自侵略战争的疯狂掠夺,以及清末盗墓贼的赃物买卖和清朝皇室的私卖。正如短片所影射的那样,由于管理混乱,这些艺术瑰宝无法起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而会面临被盗、被毁、被挂在电商平台上的命运。
放眼全球,至少有47个国家的265.438+08个博物馆收藏了超过654.38+0.67万件中国文物。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战争、不公平贸易等原因,有100多万件中国文物流散国外。那些背井离乡的宝藏,记录了他们流亡中的悲伤故事,也时刻提醒着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