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米之外的天堂。
余庆
在黑暗中,我们摸索着寻找通往天堂的门。曾经我们都觉得太遥远了。一次跌倒,两次绊倒,三次碰撞,我们的信心很容易在无助中绝望,在绝望中崩溃,在崩溃中懈怠。然而,有一天,我们终于看到了天堂的样子。回头看起点,只有一米远。
2002年7月,我提前进入了高三。
虽然高二的暑假才刚刚开始,但学校为我们遗憾了两个月的假期,于是我们不负众望,熟练地穿梭在铺天盖地的补习班中。我正式交接了校刊副主编的职位,坐在教室里看着黑板上翻来覆去的公式,汗水的味道夹杂着电风扇的鼓励,无法抑制。当年的高考远在天边,教室后面的黑板仿佛有一种超前感。他们喜欢用小时来计算距离高考的时间。结果事与愿违,让我们以为高考是几百年后的事了。那个庞大的数字让我们感到安心。补习和上课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种心理安慰。我们每天以高三的头衔准时坐在这里看书睡觉聊天。回家后还是上网,租DVD,看太烂的电视剧,打电话,直到父母讨厌贝尔。生活很轻松,也让我们忘记了什么时候该从短袖换到长袖。在一片混乱中,我们迎来了一个真正的高三。
学校于2002年9月正式开学。
教室里似乎有一种骄傲的情结。每一年,当我们升级到一个更高的级别时,它就会爬升到下一个级别。学校好像是想让我们在爬楼梯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但是没有用。刚开学的时候,大家唯一抱怨的就是每天爬楼梯爬得脚发软,一边做腿功,不但没有增加心里的沉重感,反而诅咒天地。所以懒人有懒的办法,除了地震和火灾,我们永远不会轻易下楼。然而,也有令人兴奋的事情。作为学校里的大哥哥大姐姐,我们有不穿校服的特权。一时间,教室里五光十色,和同学聊天的话题也更有预谋的是明天穿什么。前半学期无疑是轻松的。所有让我们头疼和苦恼的地理生物都消失了。学文学的人不用苦读物理化学,乐此不疲,把过去的理科老师都气得一塌糊涂。那些彻底研究科学的人将告别历史。政治虽然逃不掉,但是课程的氛围太轻松了,他们简直把政治老师当成了隐形人,私自改成了自习课。大家都知道,在高考的前提下,老师肯定会在这些辅修课上给你足够的面子。高一高二沉重的学业负担,在高三伊始突然消失。这真让我有点高兴得不敢相信。虽然我还是说服自己有意识地做课外练习,提前背古文和政治观点,但是我的心思却完全不在其中。每天晚上坐在办公桌前四五个小时,然后用“11”的声音欺骗自己。
我仍然不记得紧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是有预谋的,但这是一次无声的入侵。作业太多,练习太多,考试太多,我们总觉得好像刚考完试,老师拿着一叠卷子从容地踱进教室。厚厚的辅导书好像是免费发放的。每收到一本,我们都会感慨,发誓这本书永远也看不完,然后笑着在封面上签上我们的名字,说要带着他们去冲刺高考。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它们只是一个开始,寿命如此之短,很快就被我们解决了,然后被推到一边积灰。
我上完了高三的上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我半年的荒废中也不算离谱。我挤进了前100名,意味着你可以进入我们重点高中的一流名校。不过这个排名我爸妈挺不满意的。他们不能理解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还能拿着四年级的成绩回来,经常二三十岁到处游荡。本该上初三的我怎么会退步成这个样子?我的解释是,大家都发力了,我的力量太小,打不起来。其实心里还是挺欣慰的,因为我知道上半学期没有全心全意的努力,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坚定信心。过年的时候,一个初一初二的小学女生打电话来问我初三苦不苦。我在电话那头咬了一串糖葫芦,含糊地回答我没事,还活着,四肢健全。他们在那里会忍不住笑,但我在这里却无比乐观,我坚信我的未来。
假期还没有结束,但我们仍然提前坐在教室里。身处高三,更能体会老师和学校的良苦用心。显然大家都不像暑假补课的时候那么马虎了。他们不仅乖乖的准时来,而且上课也很少看到有人在课桌前和周公约会。班主任夸我们越来越高三了。当然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现在我们或多或少的观察到了时间的无情,没有人愿意赌自己的未来。
2003年2月中旬,高三又开始了一半。
开学前一天,我把自己的座右铭写在N个帖子上,贴得满地都是——“天降大任,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始终相信,只要你现在努力,哪怕很苦,但只要你熬过去,那么未来一定会很辉煌。这个想法不仅是我的,也是每一个高三学生的。我们都很清楚进入名牌大学意味着什么,在当今社会落后意味着什么。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还有整个家庭。这个道理从小就灌输给我,所以我知道我必须努力。
老师普遍认为只有考试才能真实反映我们现有的学习水平,所以考试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没有破90分(满分150),开始感觉噩梦的开始。面对满是红叉的试卷,我几乎绝望到不想再看到数字。班主任安慰说没关系。这些考试很难,许多人没有通过。但我关心的不是有多少人考了低分。我看到的是,还是有很优秀的同学考了1230分。这种比较让我很恐慌。我无法想象,一个数学成绩还没破及格线的我,怎么能敲开自己理想的大门。
半夜醒来,我反复问自己:几个月前那个自信的“我”去哪了?我想我可能失去她了。那几天,我疯狂地到处找人找数学家教,我两次倒公交车一个人去上课,然后在漆黑的夜里一个人走过没有路灯的长街。我很难跟朋友说我是数学家教,他们会大惊小怪的说“你还在补数学吗?”那我们该怎么办?“每个人的标准和理想都不一样。因为我的性格,我过分要求完美。希望高考带的自己是优秀的。我害怕一个错误会让我彻底坠入深渊。
第一次模拟考试,我迎来了沮丧的状态。结果自然不好。按照区里的排名,我只能进中国政。这个预测让我极度失望。我不是苛求自己一定要进名牌大学,但复旦从小到大在我心里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是我的梦想,是理想,是追求。有一天当我发现这个梦想,这个理想,这个追求,我没有把握去把握,它似乎离我越来越远,那种心痛是人生难以承受的。
几个月来,我忙于结交数学。每天不管当天作业有多少,多晚完成,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多少页数学习题纸。中国有句古话,“勤能补拙。”我坚信这一点,所以我把我的时间表放在桌子下面。如果我懒,没有写完,我会用猩红色在纸上写十字。这个方法很有效,因为第二天我再趴在桌子上做作业的时候,那些叉子会很刺痛我的眼睛。我还把我那可怜的数学试卷贴得满屋子都是。那些丢人的分数很能激励我,但是每次我爸妈进来都觉得不舒服。他们说,“人们在墙上张贴奖项。你们宣传这么丑的论文,真好。”我说,现在不丑,以后就永远不好看了。
不知道是最近几个月的培训起作用了,还是老师为了给我们面子,让我们更容易。反正在以后的考试中,分数逐渐变漂亮了,我开始改变上蹿下跳的毛病,这让我很开心。但是据班主任说,我的心态越来越好,导致成绩稳定。我不知道“心态”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自信确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后来上了大学看到这段路,觉得有时候人的自信是靠一些很小的东西支撑起来的。几次失败的考试几乎可以毁掉一个人,但同样,几次成功也可以重建信心,但这个“成功”的头是最难的,就看你有多努力从地上爬起来了。那几个月我拼尽全力攻数学,现在觉得可能不如心理上那么有效,因为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攻克,所以我有绝对的理由相信我能看到自己努力后的收获。这种“绝对理性”所赋予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
全市第二次模拟考试我考的不错。我爬到了文科班第一名。
5月,本该是最后的冲刺时间,但半年的弦已经绷紧,让大家在这个时候开始疲惫,而这个时候,一个名副其实的不速之客——“非典”来到了中国。它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混乱中,我们被老师叮嘱不要忘记每天好好学习,努力上进,有空的时候看看温度计,在人多的地方把自己裹好。上海依旧风平浪静,但气氛依旧紧张,让我们感到一丝兴奋,枯燥的学习一扫而空。我们想尽办法从地摊上找了各种好看的口罩戴在学校炫耀,也有了充足的理由不喝白开水,于是去杂货店多买了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橘子。
但是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学校很快就放了我们一个大假,让我们回家复习。回到家,我突然感到无所适从。第二天,我睡到下午两点,然后一个人四处游荡了两天。然后我想起来老师在我们离开的时候反复叮嘱我们要保持紧张。所以我责怪自己。为了制止自己的行为,我拿掉了墙上的试卷,摆出一副“天堂与地狱只有一步之遥,成功与失败只有一箭之遥”的样子。横批是“杀在复旦”。我把这幅潦草的对联贴满了整个房间来警告自己。但是我爸妈认为我的决定是不上天堂就一定下地狱,就喊我撕了。但这次我态度明确的说不。人有时候要带着某种压迫感去逼自己。至于高考失利后怎么办,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给自己太宽松的未来,留下太多的退路,那么不可避免的是,在考试中,你永远无法将自己的全部潜力发挥出来,这也正是项羽自断退路的原因。我在日记里对自己说:世界是一场单程旅行,去了之后就不可能再回去了。高考容不得丝毫大意,否则我就进入了另一条人生轨迹。
2003年6月7日,高考正式开始。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确切的那三天了,只有数学考试后的第一天印象最深刻,最难忘。今年的数学考试很难。我的很多朋友在参加完数学考试离开考场后就已经绝望了,然后把这种绝望带到了接下来的四次考试中,无限的翻倍。其实我也考得很惨,惨到现在都不敢想,和我当初的希望大相径庭。在回家的路上,我冷得几乎失去了体温。但是我一直告诉自己,坏的只有一个,我没有理由这样放弃。“向前看”是最完美的方式,否则我会后悔把抑郁症带到后面的考试科目中。
后来成绩出来了,我的数学真的有我想的那么差,但是其他五科都正常,还有几科是超常的。所以总分也不难看,后来也收到了梦想中的录取通知书。
今天坐在电脑前,我看到过去一年的自己在手指的敲击下重新出现在屏幕上。那种感觉非常复杂。高考真的会让人成长,有很多感情是永远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有真正走过这条路,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那一年,我们常常感叹有“一考定终身”这种怪事。然而,现在我们重温那些日子,却又略带感激。我们在这一年里尝尽了酸甜苦辣,哭过,笑过,在那一次次磨砺中成熟了。再回头看过去,真的只是一米之外的世外桃源,走完就能拥抱天地。
2.“你为什么去北大”
最后一个湖上的桃花几天前才开。
我无数次梦见,在奇花异草盛开的时候,湖边折树枝的人群中会有我自己的身影。那时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样单纯和迫切,只是眼神比你更迷茫和恍惚。那年高三。
十年磨一剑,得到的几乎是一块废铁。
大一的时候,我真的差点把自己变成一个生锈的铁。上课睡觉聊天看动画片吃零食,后面跟着男生大呼小叫,让年轻女老师泪流满面,然后洋洋自得。那真是可怕的一天,像一个五颜六色的黑洞,看起来很梦幻,但鬼魅般的吸引力不知不觉把你拉向无底的深渊。于是我堕落了,于是我堕落了,更可悲的是,我知道自己在堕落,堕落,却无力改变。习惯的力量真的大到我没办法,于是我放弃了最后的挣扎和努力。现在想想,那只是懦弱,只是懒惰,只是自我放纵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都是自欺欺人。
但当时没有人指着我的鼻尖骂我说:“你就这么破罐子破摔,就这么想玩一辈子吗?”有时候我想,也许他们已经放弃我了。然后就是那种可笑的不屑,不屑,自以为是的洒脱——谁要谁。其实那时候真的应该有一个人,就像很多人经历过的那样,指着我的鼻尖戳着我的脊梁骨说:“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你的明天会是什么吗?”
但是,再冷漠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底线,就像再深的谷,也会有它的低谷。一切都像一个滑梯,我一路上狂笑,最后重重地摔在下面,摔破了头。
也许,人只有在痛苦的时候才会认真反思自己到底走错了哪一步,才会一直摔倒在学会绕路的路上。但这个简单的道理,我用了整整一年才真正明白。一年365天,可以让居里夫人发现镭,一年可以让爱因斯坦证明E=mc的平方,一年可以让一个婴儿学会跌跌撞撞的投入母亲的怀抱,一年可以让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有始有终。但今年,我只得到那句话。还好不是亏,也不晚。
高二,我选了文。你想象不到我中学的文科班有多烂——三本上线。本科网上三本是什么概念?当我现在的大学同学相当得意地告诉我,他们在北大的中学班去了几十次的时候,我轻轻一笑。我的文科班是文科班,本科三个。讽刺的是,他们三个都是复读生。就是在大家或无奈或讽刺或无意义的目光中,我毅然在文科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真的是我这辈子写的最好的。
我只是突然醒悟,觉得不能这样过一辈子。事后很多人问我怎么回事。可能他们是想在这里听一个浪子回头的传奇故事,那是我当时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我只是觉得我的一生不应该被这样玩弄。
但我还是低估了过去一年对我的影响。第一次月考,成绩12。也许这是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但只有良心和理智足以提醒我,这是一个文科班,有三个本科生。如果不能抛下所有人,12和120有什么区别?我仍然记得那个考试得第一名的女孩。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又瘦又小,带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趴在书桌上的身材常常有些佝偻。而这种印象的产生,是因为所有人只能看到她永远躺在桌子上的身影。她总是班上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我对那种学生一直抱着一种莫名的排斥和抵触。我一直觉得你很棒,只是学习很努力。如果我像你一样努力学习,我就会是全市第一名了。其实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前,我还是对她不屑一顾的。然后,我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会。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那个班主任,因为如果不是她的座位,我现在也不会在任何地方。在班会上,她说:“这个成绩很能说明问题。本该考得好的都考得好。”然后她看了我一眼,我明白了她的潜台词,也就是说,在她看来,我属于那种没有理由考不好的人。奇怪的是我没有脸红。不知道是长期的堕落不自觉的打磨了原本敏感的自尊心,还是潜意识里对她的话依然不置可否。我面无表情地迎着她的目光。她的眼睛只是平静地瞥了我一眼,然后继续说:“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聪明有才华,看不起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总认为自己是笨鸟先飞,这是先天不足。”但我想说,你只是软弱!你不敢尝试,只是不敢像他们那样努力,因为你怕自己比不上他们,努力了也考不了第一。结果,你宁愿不去尝试,只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你甚至承担不起这个风险,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对自己根本没有把握...“我记不清她后来说了什么,我是真诚的。你只是个懦夫。当时的感觉是整个人被雷电击到了,脑子里只有一句话:“你就是窝囊。“她说得对。
那种突然觉醒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也不想用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结果去想象,也只需要通过结果去想象。那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写道:“试试看!我不想强求什么,我只想试一试,看我这么努力、这么辛苦的学习一个月,有没有效果。”那时候我根本不敢承诺自己有什么结果,我真的承受不起。我只是有个想法,试一试。然后是我一生中最戏剧性的一个月。之所以有戏剧性,是因为就像很难想象唐僧不再啰嗦,孙悟空不再咄咄逼人,八戒不再贪婪一样。我不敢相信,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还坐在自己位置上的人,能是我自己。其实没那么简单。真的没那么简单。当我一点一点去做的时候,发现要在几天内改变365天养成的习惯,太难了;而且要在一个月内创造一个惊艳的奇迹,太难了。习惯成自然,正所谓“心如平原,易放难收。”很难一下子找回一颗狂野的心。经常坐不住,内心开始浮躁,眼神开始游离,好几次差点放弃。只是当我在最危险的边缘徘徊的时候,我总是按着它,告诉自己,当我忍不住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了。其实说白了只有一句话: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次。我承认我骨子里是一个很自大的人。我就是不相信我努力了会比谁差。我就是不相信,当我真正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做不到。我就是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不可能。我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然后,我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期中考试。我还记得考完试的感觉。抱着一本书走在回家的路上,发呆的看着来来往往忙碌的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考完了?为什么心里没有着落?那确实是我人生中最特别的一次考试,因为关系到我以后的方向和道路选择,风险太大了。我怎么能安定下来呢?其实测试结果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我真的让大家真的惊呆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名,全班第一名。
你永远无法想象那个结果对我有多重要。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异常平静。那时候我才明白,躁动和呐喊的冲动,只有到了顶峰才会平静。当久违的名字出现在成绩单第一行的时候,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改变过那种态度和方法。其实说白了也没办法。只有一个字:努力。
我坚持我的不是方法的方法,也坚持我的名字在成绩单上的位置。直到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我都是第一。然而,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开始。就算我能稳稳占据第一,就算我每次都能把第二名落下几十分,我知道北大离我还是太远了,远到连做梦都见不到。所有的老师都坚信我会是学校历史上最优秀的文科生,而在他们的观念里,最优秀的文科生就意味着你可以去山大,运气好的话,你可能伸手就能摸到复旦甚至人大的门槛。而我就是要北大。我从未告诉过任何人我的志愿者——如果你能称之为志愿者的话。我只想保存我所有的力量。
高三下学期,我们搬进了新落成的教学楼。搬迁那天,楼道里噪音很大,楼道里传来拖桌子板凳的声音。我一言不发地跳过窗户,踏上了二楼窗框外的大平台。操场对面,初雪未融,空气湿冷,光秃秃的树枝直刺云霄。雪天的阳光很凉,透过睫毛洒在我的眼睛里。我的眼睛静静地望着远方的天空。我说了一句话,只有一句话。面对着远方的天空,我默默地对自己说:“等着吧,我要让你见证一个奇迹。”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我从来不知道,当压力足够大的时候,人的潜力可以被激发到那种程度。我是一个极度不安分的人,但那段时间,我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沉着,踏实得像一头老黄牛。其实我无数次处于崩溃的边缘。高中五本历史书我背了六遍。一本书背六遍你就知道是什么感觉了。我一边背一边流泪,真的,我都快背不出来了,快要把书扔掉了。只是,忍不住的时候,就忍不住了。坚持确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质。那段时间,我唯一的休息方式就是站在走廊里看着远处的天空。后来发现对面楼墙上有一个大大的红字,是学校用来激励学生的。我不确定。但那句话陪伴我度过了高三的最后几天——意志的力量才是决定成败的力量。我用我所有的经历和经验去实践和证明了这句话:意志的力量是决定成败的力量。
呼啸的风卷起漫天黄沙。那个北方的春天,我们头发蓬乱,皮肤粗糙。寂静和喧嚣像美国的执政党一样交替,让人怀疑可能有一双奇怪而神奇的手。我们怀着敬畏和期待迎接和送走一个模子、两个模子甚至N个模子,每一根神经都被无情的现实磨砺得坚硬无比,无论是习惯了杨柳岸晓风和残月的诗意,还是习惯了涂鸦的绘画意味。在这个匆忙的季节里,所有敏感的细胞都像凯撒的厚衣一样奢侈,留下了无数的希望在无数的失望面前粉碎,无数的兴奋在无数的气馁下粉碎。每个人都比昨天更加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也比昨天更加努力地挣扎,试图挤过狭窄的独木桥,尽管他们知道这是徒劳的。
-会不会是徒劳的?
当这个圆锥形的问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次又一次撞上心门,每个人都无法承受潮水般涌来的恐慌和迷茫,于是强迫自己埋葬它,埋葬在书里,埋葬在试卷里,埋葬在密不透风的黑茧里——只为有一天破茧成蝶。黑眼圈,眼带肿,手指干,嘴角焦虑起水泡。不知道那年春天流行的是粉色、蓝色、果绿色还是靛蓝色、银色、灰色。小镜子被悄悄的收了起来,因为我不忍心看到自己憔悴的脸和昏花的眼睛,因为我害怕有什么东西会在我那张长期受苦的脸上蔓延开来——天啊,我是个女孩。
神无语。无声的微笑。微笑着告诉我你愿意。是的,我愿意。我不后悔我的初衷。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无论平坦还是崎岖。我必须继续下去。我想继续下去。我会继续下去。
于是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了,所有的豪情都收起来了。我就像一只二月的牛,默默迈步,默默前行。当努力被努力所取代,香格里拉在我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永远遥远而朦胧的梦,而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这个梦不再“美如画过云”,哪怕天高云淡,哪怕绿水涌动。
当我步入考场时,我很平静。“不能做到最好的人,可以无怨无悔。”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被北大以外的任何学校录取。这与其说是信心,不如说是预感。我就想,就算北大只招一个名额,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走在考完试回家的路上,看着依然行色匆匆的人们,心里还是空荡荡的。眼睛被泪水的迷雾模糊了,视野里的东西却更加清晰。这是有科学解释的,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所有真实的感知都要以眼泪和痛苦为代价。是的,我们总是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如果你在乎的东西值得你为之付出的一切,那么所有的放弃都只是分娩前的痛苦。凡事总有取舍。蝴蝶的寿命之所以这么短,是因为它的翅膀太娇弱了。有时候,放弃只是为了真正得到。关键看你想要什么,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其实我很怀念那些日子,也会一直感激。不仅仅是因为我在那段时间里完成了自己的过渡和蜕变,更是因为当时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在了我可塑的性格里,成为了今生永恒的财富。那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财富。曾经的坚持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将是怎样的感动和幸福,怎样的欣慰和尊重——尊重自己。是的,在这个过程中,请允许我重复一遍,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我感谢我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及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人,但我最感谢的还是我自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是我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尝试所获得的。而且我也相信这将是一件让我终身受益的事情。在这里,我想送你一句我最相信的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