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5,在夜幕的掩护下,栗田舰队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该海峡比苏里高海峡更窄,水流更快,白天航行有些困难。栗田担心军舰在黑暗中相撞或触礁,又怕被美军潜艇伏击,于是下令航速降至16节,单列纵队,注意反潜。
17: 50,心急如焚的丰田再次来电,要求栗田即使比预定时间晚进莱特湾也要坚决进攻。20点20分,我接到西村的电话,通知他第二天早上要冲进莱特湾。栗田计算了一下自己的速度,打电话给西村,让他减速。第二天11,他和何同时从南北进攻。但是西村并没有收到这份电报,于是西村当晚就独自发动了进攻。
65438+10月25日上午1,栗田舰队安全驶出圣贝纳迪诺海峡,改单纵队为反潜编队,以95°航向小心翼翼地沿萨马岛北岸航行。0400时,加速至20节,转向150向萨马岛东南方向行驶。5点20分左右,陆续收到西村舰队被歼灭、石马舰队撤退的消息。栗田决心不改,经苏禄安岛以东海域,赶往莱特湾东口。五点半,快日出了,栗田没有小泽诱敌的消息。为了防备黎明后美军可能的空袭,栗田下令改为防空环形编队。
6时44分,日本船‘黑泽尔纳姆’号发现空中有两架美国飞机,立即开火。一分钟后,‘大和号’的观察哨在晨雾中发现了东南方向的美国舰船的桅杆,很快就辨认出是几艘航空母舰和大量的巡洋舰、驱逐舰。航母在战列舰的火炮射程内不堪一击,栗田兴奋地想到自己一直追寻的目标终于到手了。他以为是美国第三舰队主力38特遣队的航母,其实是美国第七舰队77特遣队4旅第三分队。第4旅是护航航母部队,基本任务是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共分三个支队,分别是迪纳盖特岛东南的1支队、苏銮岛东北的第二支队、苏銮岛东北的第三支队。栗田的遭遇只是克利夫顿。第三批由少将·斯普拉格指挥,包括六艘护航航空母舰,三艘驱逐舰和四艘护卫舰。护航航母由商船改装而成,最高时速18节,无装甲保护。一般携带12 ~ 18战斗机,10 ~ 12轰炸机,只有1加农炮和几十门20mm高射炮。水手们通常称之为‘番茄罐头’或‘吉普航空母舰’。几乎没有对海作战的能力。当斯普拉格收到报告说巡逻机在6: 45发现了敌人的舰队时,他认为飞行员犯了一个错误。6点48分,他看到了高射炮火和日舰特有的塔桅。他没有意识到他的团队正面临着一场多么艰巨和绝望的战斗。他所辖的所有战舰,最大口径127 mm的火炮有29门,而他的对手,200 mm以上口径的火炮有90门。但他想到莱特湾有近百艘运输舰和登陆舰没有军舰保护,他毅然决定带领这支弱小的舰队抵抗日军舰队,尽可能地吸引和牵制日军,延缓登陆滩头的进攻,虽然他的牺牲显然会来得更快。于是他发电向金凯和哈尔西求援,同时率领舰队向东南方向全速撤退,以便组织舰载机顺风起飞,拉大当天舰间距。
金凯对圣贝纳迪诺海峡早就感到不安。4: 12,他发来电报,询问哈尔西是否留下第34特混舰队守卫海峡。但当时战事紧张,电信往来异常频繁。哈尔西直到6点48分才回电说第34特遣队和他在一起。当金凯得知他还没来得及调整部署,就接到了斯普拉格的求救电话,他不得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时,他大吃一惊。同时,他命令第77特遣队4旅1和2队迅速起飞飞机支援。同时命令奥登多夫的炮兵支援旅火速守卫莱特湾,但奥登多夫不得不留下部分战船守卫苏里高海峡,只拿出3艘战列舰和5艘巡洋舰,而且由于连日作战,金凯对斯普拉格团队的命运几乎幻灭了。
6时58分,日舰与美舰凭借速度优势,距离缩短至32000米,栗田下令开火。大和号首先开火,其他日本船只紧随其后。栗田过于激动,在战术指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他应该是命令战列舰巡洋舰用大口径重炮火力掩护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然后组织舰炮攻击。但他的一声令下,使得原本还处于防空环形队形的日舰蜂拥而至,分别对美舰进行追击,展开了混乱的混战。编队的混乱使日军指挥更加困难,增加了空袭的危险。日本炮弹在美国船只周围不断爆炸,掀起巨大水柱。斯普拉格冷静地命令船只释放烟雾,全速驶进附近的雨区进行隐蔽。同时,用明码呼救他指挥舰队先向南,再向西南,以便尽快接近莱特湾,获得奥登多夫的援助。紧急起飞的美军飞机对日本船只发动了攻击。因为护航航母的任务与大型航母完全不同,飞行员没有经过攻击军舰的训练,也没有配备穿甲弹攻击军舰,只有几枚鱼雷、杀伤炸弹和深水炸弹。当飞行员向装甲防护数十甚至数百毫米的日本舰船投掷杀伤炸弹和深水炸弹时,就像挠靴子一样,毫无作用。当这些弹药也用光后,飞行员仍然不肯离开,向日舰俯冲下来,做出轰炸的样子,迫使日舰频繁掉转舵躲避,以争取时间掩护美舰撤离。很快,1号和2号分队的飞机也飞了进来帮忙。在空袭中,‘鸟海’号巡洋舰的前机舱被击中,受了重伤。‘朱墨’号巡洋舰被航空鱼雷击中,尾部下沉,操舵装置损坏,在海上随波逐流。“古灵”号巡洋舰首先被一艘水面舰艇击中左舷后部,其推进轴受损。另外,油箱进水,脱落。栗田看到美军飞机越来越多,但他相信自己在哈尔西遇到了航空母舰,正在紧追不舍。美舰刚驶出雨区,就失去了雨幕的掩护,立即遭到日舰射击。‘冈比亚湾’号护航航母机舱中弹失去动力,成为日军集中攻击的目标。多次中弹,多处起火,9点07分沉没。加里宁湾号护航航母被13枚203毫米炮弹击中,斯拉普格号旗舰护航航母小芳湾号被4枚203毫米炮弹击中,怀特平原号和基特坎湾号护航航母也受了伤。因为水手们英勇作战,所以他们能够继续航行。护航航母没有遭受更多损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船只没有想到会与没有装甲保护的军舰交战。使用的穿甲弹往往只是穿透美舰一侧的薄舰体,在爆炸前从另一侧穿出。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时20分,栗田派出数艘巡洋舰向东南方向迂回,抢占上风位置,防止美舰顺风起飞。然后兵分三路,从后面和左右追击,企图包围美舰。斯普拉格采取攻防战术,先派出三艘驱逐舰,再派出三艘护卫舰进行反击。正如一艘驱逐舰的舰长在进攻前激励部下时说的那样,‘我们是在以绝对优势与敌人作战,所以不要寄希望于生存!’这些排水量不到1000吨的小战舰,以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精神冲向了日船。约翰斯顿带头冲上去对抗日船的炮火。在施放烟幕掩护后续舰艇的同时,她发射了十枚鱼雷。其中一枚鱼雷击中了日本巡洋舰熊野号,使其减速并退出战斗。然后,她用127毫米主炮向日舰460毫米和356毫米重炮射击。7时30分,该船遭到日本战列舰“金刚”号的攻击。后来发现日军巡洋舰‘亚舟’号和四艘驱逐舰准备向护航航母发射鱼雷,立即赶过去用炮火制止,接连击中‘亚舟’号十二发炮弹,迫使日舰在未占据有利位置的情况下提前发射鱼雷,导致一发鱼雷也没有发射。然而,“约翰斯顿”号立即被这些日本船只包围了。船一直战斗到海水淹没炮口,最后在10: 10沉没。舰上329名官兵,186牺牲,包括舰长。‘乔尔’号驱逐舰发射的十枚鱼雷无一命中,但舰上主炮击中了战列舰‘金刚’号的舰桥,使其速度降至20节,退出战斗。乔尔号在日军舰船的集中攻击下被击中四十余发,于8时55分沉没。护卫舰‘罗伯茨’号在战斗中被356毫米炮弹击中,舰舷被炸开一个十几米的大破口。火焰和蒸汽从裂口处喷涌而出,然后在10: 05倾覆沉没。另外三艘美舰也频频中弹,但都没有因为管理层受损而沉没。美军舰孤注一掷的攻击,最大的效果就是迫使战列舰‘大和号’向北航行,远离战区,以躲避鱼雷攻击,从而使栗田与美军舰失去联系,无法及时掌握战场情况。
9时24分,日巡洋舰已切断美舰退守莱特湾的通道,距离美舰仅9000米。看来美舰的厄运要来了。奇迹发生了,因为按照日本的规定,一旦遭遇空袭,每艘船都可以机动躲避。日本舰队的编队在美军的不断空袭下已经非常分散混乱。栗田命令编队按9: 11排列,命令各舰向‘大和号’靠拢。日本巡洋舰奉命转向北方,放弃进攻。斯普拉格还沉浸在残酷的战斗中,不敢相信这种情况。直到空中飞行员的一系列报告,他才确信日军已经撤退的事实。但此时他的心情就像一个死刑犯在行刑前突然停止行刑,搞不清楚死刑是撤销还是缓期执行。在官兵们雷鸣般的欢呼声中,他在航海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无疑是上帝赐予的礼物。然后率领血淋淋伤痕累累的舰队撤退到莱特湾。
为了掌握战场情况,栗田两次派战舰上的舰载侦察机起飞,但都很快被美机击落。11,栗田集结战舰,继续向莱特湾驶去。这时,菲律宾基地的日机报告,在萨马岛东北海域发现美国航母舰队,其实是虚惊一场。栗田考虑到莱特湾的运输船一定是接到了警报才撤离的。即使来不及撤离船上携带的物资,也已经卸了四天了。即使这些船被击沉,登陆也没有太大意义。一旦他们进入莱特湾的狭窄水域,如果被美军增援部队堵在莱特湾,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还不如攻击美国航母舰队。所以在12: 25,他放弃了轻松的胜利,虽然小泽,西村,岛都是以自己的惨重损失为代价为他的成功铺路。这个命令在莱特湾海战中成了一个谜。栗田未能做出这一命令的原因,根据栗田自己的回忆和战后历史学家的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栗田的状况很差。出征前,他患了登革热,但还没痊愈,就带兵出征了。10年10月23日,他的旗舰‘爱当’号被一艘美国潜艇击沉,他潜水逃生。这次意外落水加重了他的病情,接下来三天的激烈战斗,让他身心俱疲,神经紧绷,已经接近人的极限。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第二,战术思路不对。日军一直重视攻击敌方战斗舰,轻视攻击后勤舰。所以栗田更倾向于攻击美国航母舰队,认为这才是主力舰队的真正任务,而不是攻击运输船。
第三,日军的通信能力和侦察能力太弱,使得栗田在没有正确了解敌情的情况下,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栗田没有收到小泽诱敌成功的重要电报;栗田要求西村配合对方进攻,但西村没有收到电报。这使得栗田不仅无法得到朋友和邻居的合作,也无法利用朋友和邻居创造的绝佳机会。再加上战区制空权的丧失,无法通过空中侦察获得必要的信息,根本不知道美军的部署和动态。不了解对方怎么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四,美军的英勇战斗,特别是斯普拉格分舰队的殊死搏斗,与美军的书信往来,以及其他部队的支援,使栗田误判断这是哈尔西的第38特遣舰队中的一个航母舰队,而第38特遣舰队的主力就在附近,所以他不想深入莱特湾,以免被困海湾而丢掉性命。
五、受战果影响,由于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四起,且美军舰艇大多起火,日本官兵习惯于夸大战果。报道的结果是击沉4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面对这样的记录,栗田感到很高兴你来了。
第六,栗田自己的思想,虽然他长期受到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并且担任过海军高级将领,但是他的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着人的理性,这与杰一号工程的武士道精神是非常矛盾的。10月24日下午的撤退,10已经体现出来了。可以说栗田潜意识里对这样的计划早有想法,一旦有了各种外界影响,就做出了这个决定。试想一下,如果西村挂帅,一定会冲进莱特湾。
随着栗田舰队的北撤,戏剧性的萨马岛海战也宣告结束。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中,美军被1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1护卫舰击沉,被4艘护航航母、1驱逐舰、3艘护卫舰击伤。日军击沉1巡洋舰,4艘巡洋舰受伤,其中3艘因伤势过重被日军击沉。总共* * *损失了四艘巡洋舰。
然而,斯普拉格船队的厄运并没有结束。10: 50,第一神风特攻队的9架自杀式飞机向他们飞来。神风特攻队最早是由日军第一航空队司令大西泷次郎组织的。在战争初期,有一种日军飞行员在飞机受伤或无法返航的情况下飞入目标的绝望战术,这种自杀式袭击被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战术。大西泷次郎是第一个制作小雕像的人。所谓‘神风’,是指公元13世纪元朝忽必烈皇帝两次派往日本的舰队,两次都在海上被台风消灭。后人把拯救日本的台风称为神风。特攻是特攻的缩写。它的战术是让出动的飞机只携带单向燃油,用炸弹携带所有多余的有效载荷。飞机俯冲敌舰,与敌舰同归于尽。9架日军飞机低空飞行,美军雷达没有及时发现。直到逼近美军航母,日军飞机才突然高高爬升,然后直扑航母。美国舰船的高射炮猛烈开火,第一架日本飞机朝着‘基特尼湾’冲了下来,擦着左舷滚进海里,左舷留下一道伤痕。第二架和第三架日本飞机向‘方小湾’俯冲,直到快要撞上航母时才被击落。第四架日本飞机被击中,但它撞上了护航航空母舰“罗晟”号的甲板。飞机上的炸弹爆炸,弹片穿透甲板落入油箱,引发大火和一系列爆炸,最终导致'罗晟'号在11: 30沉没。这是第一艘被神风队击沉的美国军舰。另外五架在撞击前被击落。第一次“神风特攻队”只是平息了。11: 15,第二次神风特攻再次来袭,击伤护航航母加里宁湾号。第三次神风特攻队袭击了第七舰队第77特混舰队第四大队1分队,击伤两艘护航航母。因为神风飞机一次次凶猛,斯普拉格离开警戒舰去营救‘罗晟’号的船员,带领四艘护航航母转向东南方向。
特万大海战是指1944年10月23日至10年10月26日之间,在菲律宾莱特湾附近海域发生的四次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海空战役和其他几次零星的海空战役。
美军参战人数多达16航母,18护航航母,12战列舰,165,438+0重巡洋舰,15轻巡洋舰,144驱逐舰,25护卫舰,592运输后勤辅助舰。战斗中击沉1航母、2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1护卫舰;4艘受伤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潜艇;损失162架,伤亡不到3000人。
参战的日军可以说是全部都有,包括4艘航空母舰,2艘空中战列舰,14重型巡洋舰,7艘轻型巡洋舰,32艘驱逐舰,约600架飞机。战斗中击沉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0驱逐舰;空中战列舰1,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288架飞机损失,超过10,000人伤亡。
由于日军在莱特湾的溃败,美军掌握了菲律宾的制空权和制海权,陆上日军14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美军6月占领莱特岛5438+0945,2月占领马尼拉。日本海军的基础实力在战斗中损失巨大,在未来战争中已无力发动大规模远洋作战。
日军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整个形势在战略上极为不利,战术力量处于绝对劣势,还有具体的原因:
一是航空兵力量薄弱,在飞机性能、数量、飞行员训练水平、战术素养等方面都远不如美军。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成功实施捷-1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协调性太差。栗田、小泽、西村、岛和岸基航空兵之间几乎没有紧密有效的配合。甚至西村和岛两个舰队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执行同一任务。却没有统一指挥,相互联系,实在令人费解。虽然以日军的通信能力很难组织如此复杂的大规模作战,但从西村和岛的案例可以看出,日本海军缺乏协同精神。
第三,敌情不明,日军侦察在了解敌情部署,判断敌情意图,或者评估战果方面都很差。盲人如何像大象一样赢得战斗?虽然Jie-1项目是在美国大兵的压力下进行的大胆计划,但是1944+00年6月的日本战争机器是无法支持这样的行动的。
美军的主要问题是指挥不统一。战场上的两支舰队分别由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指挥,两人在菲律宾和珍珠港。能统一指挥他们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离华盛顿万里之遥。如果前线有统一的指挥,就不会发生哈尔茜的全军离开莱特湾而金凯不知道的情况。
至于双方将领,就日军而言,丰田副武被哈尔西的佯攻所欺骗,在台空战中浪费了宝贵的空军力量,严重影响了捷-1计划的实施,是丰田最大的失误。栗田是最有争议的。军事上,他在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错过了,指挥上失误很多。但在人性方面,他更理性,更人性化,没有武士道的热情。如果他进入莱特湾,肯定会让美军损失惨重,但也会被赶来的哈尔西消灭。小泽的出色表现受到多方称赞。他不仅完成了诱敌任务,而且在发现美国杜博斯舰队追击时,果断组织了反击。如果美军不及时撤退,他们很可能会遭受损失。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支自杀舰队中准备牺牲的战舰,大部分都被带回了日本。西村太勇敢了,虽然有死的心,却没有让自己的牺牲更有价值。
至于美军,哈尔西太过咄咄逼人,差点铸成大错。战后,他遭到多方批判,由于尼米兹的保护,他才免遭批判。金凯处理得当,挽救了登陆海滩。奥登多夫巧妙地利用地形,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斯普拉格在这场海战中堪称英雄。正是他冷静的指挥,击退了栗田的进攻,自救上岸,在海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日军即使赢得了捷-1工程,也无法挽回战争的失败。因为美军可以凭借其庞大的产业迅速弥补战争中的损失。面对美国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日本取胜的机会是在美国战争机器还没有完全开动之前就击败它,而这个机会已经在中途岛海战中失去了。莱特湾之战的意义在于,日本的最终战败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正如日本海军军事指挥部长永野修身将军在得知结果后所说:这就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