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要:不要给孩子每门课的考试分数指标。不要总是问孩子的成绩,否则会给孩子压力。不要规定孩子上哪所大学。不要把你的愿望强加给你的孩子。引导孩子去做志愿者,反而。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敌意,影响考试成绩。考前,家长不要和孩子谈志愿。不要送孩子去考场。把孩子送进考场,不利于增强孩子对考试的信心,反而增加了考试的压力。
鼓励孩子掌握方法
1.劝诫无效案例:王女士的女儿今年高三,在某重点高中就读。女儿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全校排名前十。进入高中后,周围的同学成绩都很好,她一下子从之前的名落孙山,掉到了中间。王女士没完没了地教育女儿,初中一定要找回自信,但女儿每次考试前总觉得自己做不到,成绩始终没有提高。高考快到了,女儿成绩却在下滑。
点评:王女士属于无效类型。她的规劝是无效的,因为女儿知道自信的重要性,但母亲的规劝并没有让她意识到去哪里寻找自信。
建议:1。把无效的规劝变成坦诚的接受。王女士的痛苦不在于女儿成绩下降,而在于她对这个现实的排斥,这也是孩子失去信心的原因之一。积极接受失败的现实,你就有机会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的痛苦上。2.和孩子一起承受挫折。女儿对挫折的容忍度太低,一次失败后就觉得不能再来一次。从现在开始,把每一次模考都当成一次挫折训练,胜不骄,败不馁,让模考的成败成为高考的成功因素。3.实践,体验小进步。哪怕下次考试成绩只提高0.5分,我也真心和女儿一起庆祝成绩,让成功成为成功之母。
第二,动机剥夺型
案例:李冯的妈妈非常焦虑。学习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上,现在中考快到了,但是孩子一点都不紧张。当他在家做作业时,他的母亲催促他快点写,但李冯仍然不得不磨蹭到午夜。李冯一坐在电视机前,他妈妈就说:“快中考了,不要看电视了。有时间就多看书,多做题。考完试,妈妈就让你看电视!”几天前,李冯的母亲和父亲讨论为他们的孩子准备一个奖励机制。如果孩子这次考上了省重点,就给他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如果考上了列重点,就买一台台式电脑。但是李冯不在乎。他知道他的父母从不遵守诺言。
点评:李冯对学业没那么在意,父母的奖励政策是重要原因。没有奖励的时候,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奖励一跟上,孩子就会误以为学习是给父母的。当他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父母的奖励承诺没有兑现,或者父母奖励了他,但是奖励力度不够大的时候,他最有效的反抗就是“我不教你!”“建议:1。如果经济能力允许,建议兑现承诺的奖励。家长的诚信也是对考生的一种教育。2.以后最好给孩子加点东西,和你的成绩脱钩。3.用表扬代替奖励。欣赏是对一个孩子能力、努力程度、性格的评价。奖励有时被用来引诱他努力工作。
三、攀比异化案例:李先生儿子今年高考。看到儿子还在慢慢看电视和漫画书,他经常督促儿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他经常对儿子说:“你看你表哥。高考他写作业到半夜,12之前不睡觉。现在他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看你表姐,她高考前那些卷子做了几十遍,现在人都考上哈工大了。”点评:李老师属于比较疏离型。他树立的榜样不一定是他儿子能做到的,但他一定是嫉妒的,因为他们的优秀被用来证明他的徒劳。不经意间,兄弟姐妹的关系疏远了。建议:1。李先生和他的孩子应该一起关注他们的成绩进步。2.对兄弟姐妹或同学的成绩采取战友的态度。也就是欣赏别人的进步,理解别人的困难,坚持自己的努力。
◇常见“考试病”的应急处理
高考临近。在这个关键时刻,注意休息、防病、保健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考试病”的应急处理方法。六月寒冷,天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也大。疲惫的考生容易得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建议,按照说明书服用常用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最好是那些白天不会产生睡意的感冒药片。同时服用一些中药颗粒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另外,不妨适量吃一些西瓜、梨等凉性水果。头痛、精神紧张和过度用脑常导致神经血管紧张性头痛。有的考生两侧太阳穴经常出现间歇性疼痛,大多是这个原因。医生建议每天服用10mg维生素B1或B2,可以滋养神经,缓解疼痛。腹泻天气渐热,因食用变质食物引起的腹泻病例逐渐增多。医生特别指出,考生家庭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痢疾等严重感染,普通腹泻只需要注意补充水分,服用适当的抗生素和具有抗菌、收肠作用的黄连素即可。不适合用眼的考生有时会感到眼周酸痛,这是由于眼肌紧张引起的。做眼保健操和按摩可以很好的缓解眼睛疲劳。此外,使用具有舒缓作用的眼药水时要注意防止污染,以免造成假眼感染。痛经考试期间来月经是一些女同学最头疼的事情。如果症状较轻,可以服用相关的镇痛药物;如果疼痛严重,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推迟经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会出现皮疹、小腹等过敏反应。失眠头晕白天面对复习题的“空白”,晚上睡不着。医生认为,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该以心理调节为主。当脑子里出现“空白”时,先深呼吸,然后静下心来,由易到难做题,先跳过不会的,在解题过程中建立信心。睡不着的时候,睡前一杯热牛奶是有效的传统方法。实在不行的时候,短期内每晚服用1-2抗精神病药。◇孩子高考将至,家长慎入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