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战而弱,至死不入郡。
他骑着一匹大马,我独自骑着一头驴。
回过头来看丹柴汗,我更担心。王梵志的诗在初唐广为流传,但后来一直被封建正统视为“下里巴人”,进不了诗艺殿堂。现存的梵天诗有相当一部分是劝世向善的诗性道德箴言,文学价值不大。梵天诗最有文学价值的是有意无意做出的幽默讽刺的世态人情画,就像这首诗一样。
此诗录自《敦煌卷子·王梵志诗集》第三卷。用第一人称语气写诗,类似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倒白”。有一个值得夸耀的法宝,那就是平和安宁。这种旧社会人民的“* * *相”在诗人的作品中是个性化的。“不与世争”的观念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诗中生动的人民语言表达出来的:“若与人争,至死不入郡。”被欺负到了极点,却不愿意去县衙告状,宁愿吃苦,这是“斗而不弱”的进一步写法,连“忍”的精神都没有。诗歌的意象带有封建时代弱者的烙印,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战斗”、“征服弱者”、诉讼都来源于生活)。“练百匹马值得”的吹嘘,足以说明人物的身份(练百匹马最重要,自然不是有钱人的意识),说明人物卑微,不知其悲。诗人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甘愿生活在弱势地位,不与人争利的小人物形象。
这首诗被子洲收录在《梁Xi漫志》卷十中。像我有一个方便,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却表现了一个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性场景。“骑大马的”和“戴钗汉”是贫富悬殊的两极。作为这两极之间的骑驴人,他的心情很矛盾:相当不满(从“独立”二字的语气就能看出来),但一看到丹柴汗,马上就安心了。诗人这里用的手法是先列出三个意象,最后一句话一下子收起来,很有意思。构图也很独特。
这首诗真实或略微夸大了人们行为和心理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令人发笑,萧玉也有所反省。这首诗可以有两种解读,既可以认为是严肃的,有说服力的,也可以认为是调侃的,讽刺的。但是,持正面观点是浅薄的,持负面观点是美妙的。这首诗劝人知足,看淡它,但把它当作中庸者的漫画来看,却又栩栩如生。
梵天这首诗并不一定没有劝诫的意思,诗人对作品中的人物还是比较欣赏同情的。但诗人并没有进行枯燥的概念说教,而是采用了“形象教学”——即将理论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他所拍的,并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概念形象,而是直接取自她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积累。它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典型的。当诗人只满足于表达意象而不加评论时,这些意象对于诗人的思想来说,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当读者从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它时,会发现意象中蕴含的许多深刻的意义,而不一定是作者所体会到的。王梵志的幽默小品,文笔犀利,比那些犀利锋芒的讽刺作品可读性更强,艺术上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