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谏山创以其文化冲击了世界。创作了一部作品《如果进击的巨人是岛力的游戏,那就是谄媚力的游戏》《进击的巨人》,在IMDb和豆瓣的评分分别为9.1和9.6。据传,华纳兄弟已经与这个岛国进行了谈判,并计划将其改编成好莱坞大片。是什么让攻击巨人崛起并流行起来的?
首先,孤岛动画把发展战略定在了战争后期。后来被称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在《铁臂阿童木》诞生后认识到了一个事实:“我们在动画制作技术上无法超越美国。”因此,手冢治虫为海岛动画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针:“不要盲目烧钱争画面,而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性,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多年后,作为岛国动画产业的继承者,鸟山明和岸本齐史都继承了手冢治虫的创作理念,并为故事倾注了心血和哲学。于是,海岛动画逐渐超越西方,占领了大部分国际市场。21世纪初,龙珠和火影忍者席卷美国,引起文化狂潮。《纽约时报》将这一事件称为“对珍珠港的第二次袭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进击的巨人》这样的经典之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攻巨剧的核心是通用的。整个剧本从头开始设定,所有的伏笔都已经设定好了。第一集第一行:那一天,人类回忆起被自己主导的恐怖囚禁在笼子里的耻辱...
它的开头是一段叙述,很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上校会回忆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场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众所周知,《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进攻的巨人》本质上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在一个架空的世界里建立了整个故事的时空脉络。“巨人突然出现在世界上,吞噬并杀死了大部分人类。剩下的人类找了一个岛,修了三道墙。从此,巨人无力进攻,人类获得了和平与稳定。”
第一集《穿墙而出肆虐的巨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吃人是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在这里,看似巨人吃人,实质是人吃人。换句话说:巨人只不过是现实世界中让我们害怕的东西的典故和象征。当你在作品中看到一个巨人时,它会与暴力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它会反映出随时可能威胁和夺走你生命中一切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第一部分揭示了社会真相中的残酷,打开了“巨人”与“人类”二元对立的大门,那么第二部分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真相中的矛盾。随着主角们参军对抗巨人的故事,墙内独裁政府的各种“无知者”政策,墙外敌人的出现,多线剧情发展。突然,作品的颠覆开始出现。第一,它颠覆了“善恶”。三个墙里的间谍潜伏到主角身边。五年时间,他们和别人一起训练,在艰苦的环境中收获了友谊和羁绊。在战斗中,他们和以前的同伴一起战斗。没有人是善良的,也没有人是邪恶的。他们只是为了各自的阵型而战。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生活、亲人和缺点。甚至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留下好人去毁灭好人,苦难、无奈、爱恨交织,充满宿命的人间悲剧。
二是颠覆“崇高”。军人以血肉之躯对抗强大的巨人,为保护人民而战。如果说以前这种牺牲和奉献被认为是“崇高”的话,那么当揭露独裁政权早就知道巨人的真相时,只允许士兵牺牲。政府为了赢得民心,把收来的粮食用来扶贫,造成了“为民着想”的假象。为了维持现状,给人们一个“希望”,政府还要求调查团出城远征,调查他们已经知道的情况。不管牺牲多少士兵,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士兵对死亡的反应包括恐惧、逃避和绝望。在真实的人性面前,死亡毫无意义。
三是颠覆“敌我”。前半段一直在看墙内世界的生存状态和观点,让是非善恶黑白极其分明。墙内的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想好好活着,他们是正义的一方,他们是受害者,但是墙外吃人的巨人和派那些巨人入侵墙内世界的幕后使者,是邪恶的,可怕的。突然主视角变了,我们居然切换到了送巨头的国家。我们才发现,那些所谓的敌人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也长大了。他们的街上有孩子在玩耍,也有老人坐在阳台上乘凉,欣赏街上的风景。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正常人。这时候我们才发现,整天宣扬的敌我“生死”观是多么可笑。一路追这部漫画,会发现整部作品都在有目的的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一路颠覆了我们的三观。
作品一直用这种颠覆在鞭策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与我的区别,不要狭隘。对敌还是对敌,一个人是正义还是邪恶,如何对一件事做出决定,都不是简单的二元对抗可以解释的。世界的复杂多变,往往让人觉得自己是游戏里的瞎子。他们只能在有限的信息中依靠自己的经验或强烈的信念去探索生命的形式,最终到达所谓的“命运”。也许作者创作《进击的巨人》的初衷是为了警示我们,一旦放弃思考,不再为真理而战,这个世界将变成一个人吃人的地狱。
《进击的巨人》被认为是目前海岛动画的集大成者,所以它必须体现海岛动画的特点。除了注重哲学思辨之外,细腻的情感刻画、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对集体主义的推崇、岛国“哀物”美学在其中比比皆是。可以说,作品中对特色的“传承”和对思想的“颠覆”也达到了极致。所以,与其把作品的成功归功于作者的天才,不如说是他通过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幸运。
最后,回到我们国家的动画,反思自己。承认落后不是自嘲。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习岛国的优势。我认为中国动画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动漫是“绘本”或者是“反派之书”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导致现在的中国动漫是一部年轻的作品,也就是内容幼稚的年轻读物。体现在创作上的是一流的绘画技巧,二流的对剧本的理解,三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我们不能仅仅把动漫当成一种娱乐手段,或者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工具。海岛动画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观众(80、90后群体逐渐占据主流),这类群体迫切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和具有民族性格的动画形象。近年来,我们从《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票房中看到了“国家的方向”,从《大护法》和《大世界》的作品中看到了“国家的进步”,从一个人的巨大成功中看到了国家的前景。但仍然不可否认的是,是民族情绪成就了这些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甚至是整个行业各个维度的对比,我们国家和海岛动漫还是有很多差距的。
前几天在《一个座位》上看到一个年轻人的故事。5岁开始看海岛动画,深深着迷于《火影忍者》,后来决定投身动画行业。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大学主修动画。毕业后奋斗十年,终于执导了单集《火影忍者》,成为第一个做这份工作的中国人。他的故事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骂声,反响最大的是“唤起对梦想的追求”。
或许我们也能从他的奋斗中看到中国动画的梦想和希望,那就是培养更多这样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多的项目,更成熟的产业链,诞生真正属于我们的动画经典。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