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古代笑话 - 请问谁能帮我找一下这个资料:分析一下1940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

请问谁能帮我找一下这个资料:分析一下1940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

我看了看楼上的浆糊,我全拿来了,说只是国统区的一个段子。

国统区的戏剧和小说创作;

(1)陈戏剧的艺术特色: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也产生了优秀的讽刺喜剧。陈是这一时期国统区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剧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悲剧《寒年》和喜剧《升迁图》。陈喜剧的艺术风格。

1.在题材和主题上,陈一般不取材于家庭生活,而善于把讽刺的矛头指向事关中国人民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尤其是揭露旧中国“官场”的丑恶状态,表现出相当的勇气。比如1936出版的《宫法彩》,就以抗日救国为名,嘲讽了官僚政客的富贵自私。此外,还有两部写于抗战初期的讽刺喜剧《窑洞》和《乱世男女》。前者竭力嘲笑和诅咒沦陷区的汉奸,后者集中鞭挞一群打着“抗战”旗号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市井败类”。通过这些乱世男女的表现,人们感受到这种生活的真正原因是国统区的腐败。而陈的《不撒尿升职图》却以犀利的笔触揭开了国统区“官场”的内幕,尤其是升职图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官僚主义的揭露和讽刺颇有建树。

2.陈的创作个性中有着非常活跃的幽默感。他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可笑因素,把题材当成一部特别的喜剧。他的喜剧风格清晰、尖锐、强烈、辛辣。陈除了将反讽置于幽默之中,还经常运用滑稽的手法来加强反讽的力度和深度,使我们从夸张、畸形的外表中深切地感受到那些人物灵魂的“丑”。

3.陈的作品刻画了生动传神的“丑画”,这是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喜剧深厚传统的又一大特色。

4.陈擅长设置讽刺喜剧场景,如《升职图》。第一,他把人物行动的激烈程度(追求升官发财)和实际结果的假象(梦境不长)做了可笑的对比;其次,“梦”的设计,以及剧中人物时间、地点、官职的模糊性,为充分利用剧中必不可少的夸张、变形甚至荒诞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5.陈的喜剧语言通俗、简练,充满滑稽夸张。他运用漫画式的手法,在日常台词中加入一两句政治话语,使得作品的讽刺喜剧效果非常强烈。

(2)、张爱玲与钱钟书

钱钟书、张爱玲等在国统区的文学创作,可以了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大致情况。钱钟书和张爱玲的创作风格是国统区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品,集中体现了《围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马凡陀的传奇、闲话、民歌,以及国统区讽刺文学的主要特点。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一、钱钟书的创作及基本风格:钱钟书的创作概况:钱钟书的小说讽刺、幽默高超。二、《围城》的思想意蕴和哲学意蕴:《围城》最初连载于《上海文艺复兴》第2期(1946)至第6期(1947),由上海陈光公司于1947出版。《围城》的意义分析:(1)《围城》的思想意蕴。(2)《围城》的艺术成就。(3)《围城》中塑造的一批现代新儒家的典型意义。

张爱玲的传奇与八卦1。传奇与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1)张爱玲的创作。(2)《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中的人物。张爱玲小说中的传奇故事和弥漫其中的梦魇气息。解析:(1)《金锁记》的悲剧意蕴和艺术特色。(2)《倾城之恋》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二、《闲话》与张爱玲散文的艺术价值:《我自己的文章》和《中国人民的宗教》是张爱玲散文的名篇。“耳语”叙事模式在张爱玲散文中的成功运用。

“七月”派诗歌小说回忆:(1)“七月”派概述。(2)“七月派”诗歌和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概况。“七月”诗派的异同。分析:路翎小说《财主之子》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九叶”诗派笔记:(1)“九叶”诗派概述。(2)穆旦创作概况。悟性:九叶派的美学追求。分析:穆旦在诗歌方面的独特艺术成就。《马凡陀民歌及其他国统区讽刺文学志》:《马凡陀民歌》是诗人袁水排以马凡陀为笔名出版的100多首民歌集,是这一时期政治讽刺诗的杰出代表。马凡陀的《民歌》是新诗民族化、大众化的新尝试。

国统区的抗日暴露小说

1,邱东平和他的七连

2.张天翼和他的华威先生。

3、沙汀和他的《在其香茶馆》。

4.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5.黄谷柳和他的《虾球传》

6.赵树理--中国杰出的农村题材小说家。

张天翼讽刺小说《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抗战初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从冷落到繁荣的过程。无论从题材、主题、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开拓。其中,表现抗日和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现实是两大主题和主旨。

张天翼是当时讽刺文学创作的先驱。鲁迅对他的日本朋友增田说“中国作家只翻译我的作品会很孤独”,他推荐了郁达夫和张天翼。张天翼的小说基本都是讽刺小说,他曾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最伟大的喜剧演员。他和老舍是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佼佼者。

1,张天翼创作内容:

张天翼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几乎触及了中下层的方方面面。抗战爆发前,张天翼的作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描写各种普通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塑造了许多这样平庸可笑的形象,是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比如《一个松散的爱情故事》描述了年轻的罗慕路斯和朱烈的恋爱过程。他们的爱是去公园和看电影。张天翼描写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恋爱过程,不是甜蜜的爱情生活,而是酸涩平庸的低级趣味。当时的读者已经厌倦了小资产阶级爱情的情调和趣味,张天翼的写作自然赢得了很高的评价。

还有他对中产阶级社会人物灵魂的生动描写,如《皮带》中的邓兵先生,为了升官而出丑;《大胡子湾》中,大胡子湾骂死不还钱的人是故意设的圈套,骗走他的钱,向阎王隐瞒债务。在动员抗战捐款时,他在形势所迫下,努力捐了一毛钱,想出版。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这些人物的灵魂。在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品中,最突出的是《包父子》,既深刻剖析和讽刺了普通市民的心理,又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2)在农村小说中,他着重描写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描写地主内部斗争的同时反映这种阶级关系,揭示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如《万仞之约》、《清明节》等作品,而《菩萨的力量》、《儿女》等作品则反映农民的反抗和暴动。这类作品从另一个侧面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3)从五四到30年代,尤其是叶圣陶《稻草人》发表后的近10年间,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几乎是一片空白。童书一般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童话故事或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张天翼填补了这个空白。他创作的《大林与小林》、《光头王》、《蜜蜂与金鸭帝国》等童话故事,想象力丰富,故事生动,符合儿童心理,富有教育意义。

2.沃里克先生的讽刺艺术:

抗战前,张天翼的作品不多,但有三部小品(华威先生、新生活、谭九先生的作品)很有影响。《华威先生》是张天翼抗战初期的代表作。

华威先生发表于1938。当时普通作家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沉浸在一种极度乐观的氛围中,很少注意到阻碍抗战的暗流。张天翼的《华威先生》不同于那种盲目乐观的作品。他揭露了抗战中潜伏的逆流,提醒人们警惕,所以这部作品在当时影响很大。华威先生表现了作者对抗战的清醒认识。

华威先生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通过人物透视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揭示国民党号称抗日,实际上却是限制人民,防范人民的本质。华威的形象可以说是抗战初期国民党上层的一个缩影。

沃里克先生标志着作者的艺术成熟。

辛辣的讽刺是沃里克先生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有两点:①真实与夸张的统一。讽刺的生活来源于真实。华为先生的形象是真的,在国统区有很多这样的官僚。作者对华为先生的描述是真实的,同时也是夸张的。总的来说,这种形象是被放大的,是真实与夸张的统一,是讽刺文学的重要特征。合理的夸张能更充分地暴露事物的本质;②对比技术的应用。这样,作者不需要做评论,只用事实说话。一旦对比,矛盾就暴露出来了,讽刺效果就展现出来了,使作品具有内在的讽刺力量,而不是外在的华而不实之笔。在作品中,作者介绍了华威先生参加的三次不同的会议。

三种不同态度的对比生动地刻画了沃里克的性格。

张天翼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准确、幽默、规范,收集了不同职业、阶层、地域的口语,内容广泛。他的作品中很少使用方言,语言干净利落。

这一时期国统区的文学创作历程;

1,抗战初期(65438+7月0937-65438+6月0938)

①“文联”成立: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联合会在武汉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等文学运动合流,在文坛形成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两党作家参加的大联盟。“文联”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参军”的口号。

(2)从文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文学:首先,战前并不发达的报告文学和传播学成为此时最热门的话题;其次,诗歌向广场艺术方向发展,追求通俗性、鲜明性、昂扬性,有墙诗、传单诗、枪杆子诗等易于宣传和鼓励的形式;第三,各种流行的小众便携的文学形式,在文学界起到了主导作用。

(3)主题上,这一时期的文学以崇尚“英雄主义”和宣传抗日救国为中心,表现了民族解放战争中新人的诞生和新国民性的孕育和形成,色彩朴实而鲜明。

2.抗日战争中期(1938+00月-1944年9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特别是随着1941皖南事变的发生,国内形势发生逆转。当初快战论激发的意气风发的社会心理已经逐渐平复,人们开始正视战争的残酷性和打赢的艰巨性,正视各种封建文化的积淀和现实中的腐败。

(1)在主题上,这一时期的文学明显增加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作家们开始在抑郁和沮丧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自己,为民族的复兴寻求新的出路,从而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向多元思考和全方位观察转变,爱国主义主题也得到拓展和深化,创作主题向纵深和立体方向探索;

②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主要是小说、长篇剧本、长篇叙事诗和抒情诗。

③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凝重而深邃。

3.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9月1944-9月1949)

1944年,中国* * *产党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在民族地区掀起了民主运动的浪潮。文学重新获得了生命力。

①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集中在两个方面:黑暗的诅咒和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以及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反思和历史总结;

在这个阶段,各种文学体裁都充满了活力;

各种作品都笼罩在时代大转折中特有的紧张、愤怒、嘲讽与痛苦、希望、期待、焦虑与不安之中,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声音。然而讽刺是这一时期文学最鲜明的主色调。相比之下,国统区文学的基调是阴郁凝重的,带有戏剧性的批判;解放区的创作基调是明朗而朴素的。

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命名,以艾青、田甜为首,其他有鹿苑、易门、曾卓等。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文体为主要形式。形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1940年代在国统区出现的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杜、杭友鹤等。主要刊物有《诗歌创作》、《中国新诗》。他们忠于时代和现实的斗争,也忠于艺术创作。它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技巧。

我搜集了一些1940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可能会更详细一些。看看你是否能使用它们。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