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9日中国商业新闻
作者:刘俊红来源:中国经营报
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经济从“奇迹”跌入“危机”。这个月刚好是八周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特征告诉人们,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背景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变化不是“别人家门前雪”,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易忽视的旧事。
反思:“双错位”拖累跨国经济
一般认为,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首先表现为货币危机。也就是说,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崩溃引发了大规模的银行信用危机,并在影响和传染效应下进一步演变为整体经济危机。作为其前提,1995夏季后日元对美元贬值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贸易收支出现逆差,直接投资吸引力大幅下降。这种情况直到危机前夕都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1997年中期,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实行汇制改革,搞浮动汇率制,允许资本自由进出,导致以外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为首的短期资金大量流入。比如1995的东南亚危机,各国的经常国际收支呈现415亿美元的逆差,而资本余额呈现815亿美元的顺差。1996的资本国际收支进一步超过1000亿美元,而直接投资只有58亿美元,这意味着大部分资本是短期热钱。短期资本流动性很强,并带有剧烈动荡的风险。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还缺乏“金融变压器”功能的前提下,大部分短期外资都是直接应用于国内长期产业投资,如房地产投资,而没有通过金融资本市场进行“转换”。这些“高能”资金直接应用到国内工业项目上,就像“高压电源”不经过变压器直接插在“低压电器”上,其危险性可想而知。这种“错位”融资在外资不断流入的情况下还能继续。而外资集中撤出时,由于资金压在长期项目上,无法立即偿还,导致银行的信用危机。另一方面,短期热钱大部分是美元,外资集中撤离东南亚市场,导致外汇市场集中买入美元,卖出本币,直接诱发本币贬值,形成货币“错位”。这种“双重错位”被认为是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预警:经济结构中隐现的新风险
8年后的今天,东南亚国家经济虽已全面复苏,但直接投资一直在增加,外汇储备余额全面上升。然而,东南亚经济在结构上出现了新的风险。首先,现在的东南亚,在贸易结构上,已经形成了日本、中国、东南亚四小龙的三角贸易关系;在产业分工上,重新确立了先日本,后“四小龙”,再中国的产业梯度。日本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向东南亚四小龙和中国提供生产设备、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东南亚四小龙”作为二级生产基地,进行相对先进的制造和生产;另一方面,中国提供组装和加工车间,然后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市场。在工业上,日本是“头雁”,而在贸易上,中国是“领头羊”。在这种结构下,中国成为日本和东南亚出口的“中转站”,面临美国贸易制裁的风险。
其次,在汇率制度上,自2001左右开始,东南亚与美元就存在事实上的联动关系,这再次显示了新形势下的汇率风险。再次,为了维持与美元的联动关系,在前一阶段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大量买入美元以平衡汇率,导致外汇储备剧增。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央银行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的应用方向成为各国面临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各国央行主要利用手中的美元资产购买美国国债,这导致美国国债价格大幅上涨。然而,由于以下三个因素的变化,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充满了外汇风险。第一,美国的经常和财政收支双赤字不断扩大,美元难改颓势。美元一旦贬值,将给东南亚各国央行带来巨大损失;第二,近年来,日本积极推动亚洲贸易的“美元化”。在与东南亚的贸易结算中,日元的比重急剧增加。2004年,日元结算比重首次超过美元,但东南亚国家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平均仍只有5%左右,贸易与外汇储备之间出现了新形式的货币错位。第三,在伊拉克战争和欧元升值的背景下,东南亚各国央行增加了欧元储备。近期,在美国加息、欧盟修宪投票受挫、欧元国际货币地位面临挑战的形势下,如何调整增加的欧元成为东南亚各国央行面临的新问题。
特别是美国国会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压力加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旦仓促实施,不仅会影响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由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加深,会直接影响东南亚国家的实际出口,导致各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在东南亚金融体系依然脆弱的环境下,会带来新的汇兑风险。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客观上要求各国政策的协调。东南亚危机爆发后的第八年,不仅东南亚国家需要相互协调经济政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需要积极协调与东南亚的政策,以控制潜在的经济风险。
漫画周
平民奥运主题的胜利
7月6日,国际奥委会在新加坡宣布,伦敦最终胜出,成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之前一直相当看好的巴黎在最后一轮输了。据了解,巴黎计划投资25亿欧元,低于伦敦的38亿欧元,这是失败的一大原因。其次,伦敦平民奥运的主题是历史上拯救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也为伦敦赢得了不少情感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媒体视角,更多媒体人风范,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论专栏。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论专栏。
/review/2005 07 09/14591779280 . shhtml
审视金融危机
LEARNING.SOHU.COM[李立明]
页面功能我想说两句:我想“拉”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也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风险。
过去十年,对全球经济伤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中,较大的金融危机有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
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1998 2000年土耳其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2001。
过去十年几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货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较早进入全球金融体系。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国家间自由流入和流出对债务国和世界经济都是有利的,但大量的资本账户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一旦本国货币受到国际投机者的攻击,往往是汇率先跌,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波及全社会,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甚至印尼、阿根廷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中国政府在1996年末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时,承诺在2000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正是因为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不可自由兑换,中国才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而东南亚国家被金融危机蹂躏的悲惨局面也让中国政府深感警醒。因此,从1998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主题。其中,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重塑整个信托业,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清理取消农村“三会一部”。
入世后,中国金融业将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此时,中国未来几年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如何应对,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提交给最高级别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几乎是100%!
除了中国周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外,近十年来新兴市场国家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各界的太多关注。学术界认识到政府官员关注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分析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在创造了“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金融问题和金融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就离中国很远。事实上,随着中国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极大的冲击,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也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将对中国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巨著《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系》(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预防与管理》(巴里·易成瑞著)对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
面对过去十年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许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问题:金融危机是否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一个令人不快且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该演变成* * *治理模式,解决方案是非危机事件频发还是地方自主债券模式,非履约事件很少?一个更好的秩序(即放开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并在短期资本流动放开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仔细监督金融中介机构)能否防止这些危机?应该对短期资本流动施加暂时还是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适应汇率制度的选择?这些危机得到妥善处理了吗?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该改革以及如何改革?经济学家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和国际货币体系》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对金融危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缺乏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梯若尔试图用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 * *同一代理”理论建立一个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对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看法。在他看来,大多数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未能触及问题的本质,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与确保借款人自身改革之间的冲突。他强调,为了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正确识别市场失灵是非常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和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单个国家的借贷问题。基于“双重代理”和“* * *同一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在开放资本账户的同时帮助债务国获得更多利益。对于有志于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尤其是金融危机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对于主管政府财政的官员和相关政策研究者来说,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措施,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来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巴里·易成瑞的《金融危机的预防与管理》一书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顾问易对过去十年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做了大量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在本书中,他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和金融危机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措施,分析了众多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他从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加强对金融系统的审慎监管和管理汇率四个方面讨论了预防金融危机的问题,并指出官方预防危机的努力应基于两大支柱: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措施的教训和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者来说,易的介绍和分析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任何对金融危机感兴趣的人都应该仔细阅读这两本薄薄的书。jean tirole和Barry Yichengrui将分享他们对金融危机的明智想法。
/yusuanchu/ysglkjyk/200402/t 20040701 _ 10624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