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古代笑话 - 说面子(鲁迅)

说面子(鲁迅)

“面子”是我们经常在谈话中听到的,因为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想想的人大概都不太好。

很多。

但是最近从外国人的口中,有时会听到这两种声音,他们好像在研究。他们认为这是一回事

爱很难理解,但它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像24年前拔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拔。相传清初,洋人到丞相衙门索要好处,并以此相要挟,使大官欣然答应,离开时却被从侧门送出。你不给他前门,他没面子;因为他没有

这个面子,自然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我不确定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中国和国外有相当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

所以我挺怀疑他们是想独家给我们“面子”。

但是什么是“面子”呢?我不想没事,但是想想就觉得很迷茫。好像有好几种,每一种社会地位都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的“面子”。这张“脸”有线条。如果低于这条线,就很没面子,也叫“丢面子”。不怕“丢脸”就是“不要脸”。但如果你做了一些超越这条线的事情,你就会“有面子”或“露脸”的方式因人而异。比如一个司机坐在路边赤膊抓虱子不算什么,一个有钱的大叔坐在路边赤膊抓虱子就成了“输”。

脸。”但马车夫不是没有“面子”,但这时候也不是“丢了面子”。他想踹老婆一脚,躺着哭,这成了他的“耻辱”。这个“丢面子”定律也适用于士绅。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比上流社会的人有更多“丢脸”的机会,其实也不一定。比如司机偷钱包被发现,他就很没面子。不过,上层人士为了好玩做一批金珠似乎也不会“丢脸”,而且还有“海外考”

审视”[2]是一个改头换面的好方法。

每个人都想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但是“面子”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9月30日的《申报》告诉我们一则新闻:木匠罗背着大包去给母亲办丧事,请开“棺材铺”的王夫妇帮忙。由于宾客众多,白衣不足以分发,而且当时他是有名的君王,绰号三希子,也来参加葬礼,认为不光彩,心怀怨恨。.....“白衣服是亲戚精心打扮的人穿的,现在一定要‘穿’得‘丧气’,说明不是亲戚,却认为‘不光彩’,演变成这样的战争。这个时候,似乎只要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都是“面子”的,而你变成了什么样,完全可以忽略。这种脾气是“士绅商人”所避免不了的:袁世凯[3]快要当皇帝的时候,有人把他的名字列在劝进的名单里,说是“爱面子”;当一个国家从青岛撤军[4]时,有些人认为被列在人民的保护伞下是“爱面子”的。

所以,可以说“有面子”不一定是好事——但我并不是说人就应该“不要脸”。现在很难开口。如果你提倡“不孝”,有人会说你是在煽动父母打他们,提倡男女平等。有人会说你这是在鼓吹滥交——这种说法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骄傲”和“羞耻”有时很难区分。不是有个笑话吗君子有钱有势。让我假设他被称为四巨头。人们为能和他交谈而自豪。有个喜欢吹牛的小混混。有一天,他高兴地告诉别人,“已经有四个大人找我谈话了!””有人问他,“你在说什么?”回答:“我站在他家门口,四个大人出来对我说:你给我滚!”“当然,这是形容这个男人‘无耻’的玩笑话,但在他自己身上,他认为自己有‘面子’。如果有这么多人,他真的会变“脸”了。其他很多人,四大难道连“滚蛋”都没对他说吗?

在上海,“吃洋火腿”[5]不算“面子”,但也不算“面子”。但比起被一个国内的下等人踢来踢去,似乎已经接近“面子”了。

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这个“面子”是“圆机活法”[6]又善于变化,所以掺杂了“不要脸”。长谷川漫不经心地说“偷泉”[7]:“古君子恨其名,不饮之。今君子改名而饮之。”也道出了“今日君子”的“面子”秘密。

10月4日。

抄送

[1]本文最早发表于1934年10月《上海喜剧生活》第二期。

【2】“出国考察”在旧社会,军阀、政客在失势或失意时,往往以“出国考察”作为暂时的退路。

撤退,等待机会重新开始。他们有的并不是真的“出国”,只用这句话来挽回面子。

[3]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市人。原来是清朝的直隶总督、北洋总督。

大臣,总理,大臣。辛亥革命后,他窃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君主制于1916年1月恢复,

自称“洪宪皇帝”;同年3月,在国民谴责声中被迫取消帝制,6月病逝。

4.有一个国家在1922年12月日本撤出占领青岛的军队时从青岛撤军。

【5】“吃洋火腿”是一句老上海谚语,意思是被外国人踢。[6]“循环机活法”随机应是

改变的方式。“圆机”,见《庄子·盗足》:“若不可,固守圆机。”据唐代程注:

“圆形机器,还在响;在擂台上持道是是非非。”

[7]长谷川是日本评论家(1875-1969)。《现代社会批判》的作者,

日本人的性格等。不饮盗泉,原是中国的故事,见《赶尸人》(清代张宗元):

“孔子...太渴了,不能喝水,他讨厌他的名字。”据《水经注》:贼泉出边程(今山东泗水)

县东)东北边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