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这个概念。
第一,想象是基于对事物的感知形象,即以记忆表征(储存在大脑中的已有表征)为原料,经过加工转化而形成的。比如,我们没去过草原,但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牛羊低”这句诗,一幅草原牧区的美好景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微风吹动的茂密的草地。牧场深处的牛羊不时露出来。这幅我们从未感受过的画面,是由熟悉的蓝天、草地、微风、牛羊等记忆表象组成的。
第二,人的头脑不仅能产生过去已经感知到的事物的图像,也能产生过去从未感知到的事物的图像。比如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他脑海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并不是他所感知到的。阅读《西游记》时出现在读者脑海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也是读者所不知道的。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出现了霓虹灯、潜水艇、坦克、电视机等。在他的小说中,他当时没有察觉;还有音乐家创作一首新歌时脑海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建筑师设计一座新建筑时脑海中出现的新建筑形象等等。这些他们没有感知到却出现在脑海中的新形象,都是想象的结果。
第三,想象过程中产生的新形象,称为想象表征。有四种类型的图像:
(1)现实中存在但未被主体感知的事物的表征;
(2)历史事物的出现;
(3)未来事物的样子;
(4)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的出现。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形象思维,因为对想象的形象进行加工和转化的过程是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
(二)想象力的构成
想象过程是对已有形象(表象)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想象的分析过程是从旧形象中分辨出必要的元素或创作素材;想象的综合过程是将分析过的元素或材料按照新的思路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支持
衔接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要素、特征或部分组合起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孙悟空、猪八戒、美人鱼、飞马等。粘合是想象过程中最简单的方式,多用于艺术创作和科技发明。
2.夸张和强调
夸张和强调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征增加、减少、数量增加、颜色变浓等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比如千手万眼的佛,人创造的九头龙,格列佛游记中的大国小国形象。还有,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人物的漫画,就是画家夸大或强调人物特征的结果(如图5-1)。
这种方法在各种创作中都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拟人化
拟人是将人的形象和特征添加到外部客观物体上,使其个性化的过程。比如《西游记》《聊斋》等经典名著中的很多形象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想象。雷公、冯坡、华仙、狐仙、白蛇、青蛇都是拟人化的产物。拟人也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4.代表
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相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是文艺创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比如鲁迅作品中阿q和祥林嫂形象的塑造,就是鲁迅综合了一些人物的特点后创造出来的。
第二,想象力的作用
想象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想象是丰富和深化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深刻性而言,想象不满足于仅仅像感知那样反映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联系,也不满足于仅仅像记忆那样再现过去的知识,而是人脑对已有的感知材料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进一步认识;就其广泛性而言,想象力并不局限于个人直接理解的狭窄范围,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在想象力的帮助下,人们可以驰骋在无限的现实世界和神奇的幻想世界,既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过去,也可以展望几万年后的未来。俗话说,想象力可以让人“思之千年,观之万里”,也就是说,想象力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丰富人的心理。
2.想象力是人们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试想,没有想象力,人的活动就无法进行和提高,也无法事先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活动本身及其结果的各种表象。人们对未来的预见,科学上的一切新发现、新发明,艺术新作品的创作,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都与人的想象力密切相关。列宁说:“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是不合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即使是数学,也需要想象,没有想象,连微积分的发现都是不可能的。”
3.想象有助于调节人的情绪和意志活动。
想象出来的形象会唤起人的情感体验,从而调节人的情绪。这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最深的体会。在想象的帮助下,我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哭泣,一起紧张,一起愤怒。借助想象力,我们还可以从书中的主人公身上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发展积极的情感;同时,想象力也是构成人类意志内在驱动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苏联学者鲁宾斯坦认为,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情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的意志,都有一些想象的成分。事实也是如此。没有想象力的作用,人们就不可能预见活动的结果,不可能制定明确的目标,不可能制定具体的计划,因此也就不可能开展意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