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心跳停止,气息消失,是生物性死亡;
第二次是葬礼,然后在社交网络里悄悄离开;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忘记你的人。整个宇宙都将与你无关,是真正的死亡。
但其实在第一次肉体死亡之前,很多人的精神早就死了。
史提夫·卡茨的动画短片《在秋天》在短短一百秒内刺穿了残酷的现实,改变了一百万人。
一个无精打采的中年人正在吸着烟,在屋顶上浇花。他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倒了。
他吓坏了,旁边出现了一个屏幕:
你会死的。这是你生命中所有美好的时刻。
几十年的时光迅速回放。
作为一个孩子,他喜欢踢足球,骑自行车和机器人...他有各种各样的爱好,每天都面带微笑。
然后,他走进学校,上课,玩游戏,拿奖品...毕业后,他遇到了喜欢的女孩。
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结婚了,有了工作。
30多年来,他每天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伏案工作。
起初,他斗志昂扬,每天都充满活力和勤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变了。桌上的打字机变成了电脑,胡子长了又剃掉,身材开始发胖,头发越来越少。
笑脸变成了苦瓜脸,甚至崩溃哭了。
唯一不变的是,他一直守着那份工作,不敢离开,不管他有多反感。
回放后,中年男子一脸迷茫和震惊。
他似乎意识到这种生活不是他早就想要的。
他松手,摊开双手,然后点了根烟,笑着开始等死。
从童年的天真,青春期的阳光,到初入职场时的期待,失望,厌倦,麻木,崩溃。......
他的余生都被锁在办公桌前,直到去世。
换句话说,当他失去快乐和微笑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富兰克林说:“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他们75岁才被埋葬。”
25岁的“死”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让自己过早进入舒适区,看似忙碌,实则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01
“死”在小隔间里的年轻人随处可见。
“绝大多数上班族在某些时候会觉得自己是行尸走肉。”
法国摄影师大卫·特辛斯基(David Tesinsky)曾在日本拍摄了一组上班族的照片。
衣着光鲜,却一脸沮丧,似乎没有一丝生活气息。
甚至玩游戏的时候也是面无表情。
看到他们的状态,大卫既惊讶又不解:为什么要这样生活?
有多少人,像摄影师镜头下的上班族一样:工作之后,生活失去了激情和活力,初入职场时的理想早已被遗忘,只是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等待退休,既不快乐,也没有意义。
有网友讲了自己去马场看到的:马厩里的马呆在小隔间里,有的安安静静地吃草,眼神呆滞;
有些是活泼的。如果你逗他们,他们会翻翻嘴唇,所以他们应该回应。
就像摩天大楼里的小隔间或工作站里的上班族:大多数时候,他们把自己埋在屏幕前,除非必要,否则拒绝起床;
只有几个性格活泼的人才会稍微活跃一下气氛。
最讨厌周一,最期待周五下午。每天下班后才会偶尔“回春”。
他们被称为“橡胶白领”。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疼痛,没有反应。
在职场多年,就像是橡胶做的,毫无羞耻感和荣誉感。
你要改造他们,弱的话根本没有反应,强的话就会反弹。
一份枯燥的工作,难以沟通的同事,后来居上的新人。......
种种无奈,让一个“应届生”变成了“橡胶白领”。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生活从二十几岁一直持续到五六十岁。
当信心和激情耗尽,生活只剩下无聊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精神死亡”了。
02
稳定是扼杀激情的糖衣炮弹。
日复一日的麻木生活,离不开个人的选择。
大多数人不可能放弃自己不热爱的工作,为了寻求一份“稳定”。
唐山收费站的一个大姐曾经登上热搜。
河北省唐山市撤销路桥收费站,失业人员去找领导讨说法。
视频中,一位大姐说:“我今年36岁,青春已经付出。我现在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学不会。”
其实周围还有很多类似的言论:
“我不会做别的。丢了工作能怎么办?”
“辞职了,去哪里找更好的?世界上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中国有独特的“稳”文化:女生不要打,要稳;
人到中年,不能冒险,要稳;
我们都结婚了,不能到处流浪,应该安定下来,生孩子过日子。
但是,稳定不是平衡,也不是持久,只是维持现状。
现状好不好,适不适合,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曾说,“大多数人在二三十岁时死去,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就只是影子了。
之后的余生都是在模仿前半生中度过的,日复一日,更机械、更矫情地重复着自己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想所爱所恨。"
也许是唐山大姐为代表的一类人的真实写照。
追求“稳定”,无形中是在施加限制,压缩选择的空间。
麦肯锡前合伙人、现任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在演讲中说,“要贪婪”。
她曾经想学油画,但是白天要上班,晚上要陪孩子,所以请老师晚上10在家教。
如果你想学钢琴,你要到晚上才有时间。为了不打扰孩子,买个电子琴,带着耳机练习。
“我其实在三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学会了钢琴和油画。虽然两个人都是业余的,但我很开心,也很骄傲。”
对于追求“稳定”和“保障”,她表示难以理解:“我发现一流大学毕业生最好的工作是在中学教书,因为有编制和保障,而不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生了孩子就要做家庭主妇,再也学不会跳舞了;如果你学文科,可以做一些文书工作,但是不能学计算机...
这些限制,其实经不起深究,不过是一些误导孩子的“街头智慧”。
还有所谓的追求稳定,其实是偷懒的借口。
Xu zhēng在《将死求生》大火后接受采访时说:我非常后悔的是,三十多岁的我太懒了,不够勤奋。
二三十岁,有灵活的大脑和充沛的体力去尝试和学习,却总是懒于行动。
年近四十,失去了年龄优势和体力优势。让我震惊的是,同龄人因为年轻时的积累而变得越来越优秀,年轻一代有取代自己的潜力,逐渐变得力不从心。
干脆眯着眼睛做个职场“老油条”,一辈子“就这么干”。
追求稳定的人,遇到时代的大变革,比如时代的变迁,行业的兴衰,就会被无情地击垮。
更何况,千变万化的世界,没有真正的稳定。
03
永远不要被过去的自己所限制。
一位互联网从业者曾经讲过行业内的一个现象:
有的员工入职早,所以几年就成功升到了中高层干部,于是开始给“放大假”,把事情交给下属,退居二线,过着“退休”的生活,然后毫无建树。
“睡在功劳簿上”是很多人都会陷入的困惑。
有很多人拒绝强迫自己。
但是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走。
硅谷天才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年纪轻轻就创办了paypal、特斯拉等明星公司,数次跨界赚了大钱。
埃隆·马斯克/视觉中国
他本可以停下脚步,用投资舒舒服服地度过余生,但他没有忘记童年的梦想——去火星。
于是他飞了一个没人看好的私人火箭。
饱受嘲讽,今年2月他的火箭发射成功,震惊世界。
“有时候不拼命冲,你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世界上不缺优秀的人。缺的是敢于和过去挥手告别,继续努力奔跑的人。
漫画家大卫·萨拉钦在《11生活》中说:人只能活一次,这是错误的。
一个人掌握一项技能只需要七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活到88岁,他这辈子有11的机会成为“大师”。
这就是你人生的11人生:
你可以当一辈子诗人,木匠,厨师...你的人生应该有无限可能。
没有人愿意“25岁死,75岁葬”过平庸的生活。
十几岁阳光灿烂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充满理想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