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的方莉,画了一幅梅花图,写了一首诗,题为“梅花写得未必及时,莫怪花落。”花千百朵,也就两三朵。"
相传梁实秋年轻时曾画过一幅梅花图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并在画的一角写下了李芳芳的这首梅花诗。无独有偶,丰子恺也曾画过一幅赏梅图。在李的诗中,画面上突然出现了“千万朵花耀眼,只有两三朵花赏心悦目”的字样。可见李的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扩展数据
梅花因其艳丽的色彩,浓郁的香气,婀娜多姿的风韵,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人们给梅花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或称之为“雪中书生”,或与兰、菊、竹并称“四君子”,或与松、竹并称“老寒三友”。种梅、养梅、赏梅、画梅、爱梅也成为文人特有的爱好,也产生了许多与梅有关的典故、风俗、物件。
自秦汉以来,人们逐渐学会了欣赏花的美。当时有两种梅花,即蒋梅和宫粉,它们今天开得很灿烂。可见梅在大约两千年前就作为园林树木用于绿化,也可见古人的品味是高雅的。
从隋唐到五代,“伊美”和“品美”的风格变得更加流行。此外,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的诗词流传大江南北,从此深入人心。隋唐时期,浙江天台山国士寺的张安大师在大雄宝殿右侧的梅婷种了一棵李子树。时至今日,主人干枯之后又起死回生,枝头生机勃勃,春暖花开。
据说南北朝时,宋武帝有一个女儿,寿阳公主,非常美丽。有一天,她在宫殿里玩累了,就在宫殿的屋檐下躺下来。当时梅花盛开,一阵风吹来,一片片梅花飞落。其中一些正好落在她的额头上。梅花被染了又染,花上留下了污渍。寿阳公主衬得更有女人味,宫女们不禁惊呼。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经常在额头上贴梅花,也就是俗称的“梅花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