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百年辉煌历程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动漫产业与当今新兴产业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已经有百年历史。
纵观世界动漫产业的发展,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颇具代表性,可以简单概括为五个阶段。第一部漫画在美国1907上映,吹响了动漫产业的号角。这期间的动画多为5分钟左右的短片,制作粗糙,但在这期间实现了从黑白动画到彩色动画、无声动画到有声动画的转变。1928年,华特·迪士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威利号汽船》,由此引发了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迪士尼公司推出了长达74分钟的《白雪公主》,成为美国动画片史无前例的创作,随后又推出了一系列动画长片。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迪士尼公司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游》、《爱丽丝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其他动画制作公司在迪士尼的排挤下纷纷倒闭,使得迪士尼在动画电影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第四阶段:1967 ~ 1988年是美国动画电影的休眠期,但电视动画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电视剧电影,如《猫和老鼠》。而80年代的漫画只有几部,质量一般。第五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各大制作公司(如迪士尼、SKG梦工厂、华纳兄弟(WB)、索尼影视娱乐、福克斯娱乐集团、派拉蒙影业、卢卡斯影业、环球影业、米高梅/UA等)纷纷涉足动画行业,让这个时期的美国动画多姿多彩。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回顾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国动画产业在起步阶段几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动画产业并驾齐驱。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画室里闹》于20世纪20年代初上映,仅比迪士尼的《威利汽船》晚两年。如今,它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而中国的漫画,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11左右。目前已知最早的动画片《射猪杀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记者从零星数据收集中国动漫产业历史数据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是恰如其分的。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中国的动画产业应该算是一个亮点。其中,1960年,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震惊了全世界的动画界。而一部脍炙人口的《大闹天宫》让世人领略了“中国动画派”的独特风采。在此期间,中国动画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无心快意》、《穆迪》、《傲骨将军》等。然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动画产业进入了低迷期,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动画产业才逐渐复苏。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天书奇谭也成为那个时代熟悉而珍贵的记忆。
不能丢弃的民族文化之魂
历史的车轮一直在转动。世界动画史上每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都深深地镌刻着时代的痕迹,经久不衰的作品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如今在中国,提到动漫作品,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米老鼠、唐老鸭、机器猫、龙珠、花木兰等动漫作品。中国的西游记从龙珠中借用了孙悟空的设计灵感,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花木兰在西方人眼中被解读为奇谈怪论。诚然,在当今世界大同的时代,各种文化在不断地相互吸收和交融。这虽然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但却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侵蚀,这是对民族文化无形的侵蚀。
任何一种文化侵蚀的背后都是经济扩张的需要。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比如在英国,当地的数字娱乐产业已经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产值占其GDP的7.9%;在日本,动漫产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排名第二,远远高于其他产品;在韩国,动漫产业产值几乎占到全球动漫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中国动漫产业产值只占世界动漫产值的百分之一,国土面积还不到中国一个省韩国。动漫产业的产值其实是中国动漫产业的三十倍。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旨在大力推动我国动漫产业良性发展。
作为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和最具潜力的经济中心之一,动漫产业在中国无疑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来自“中国动漫游戏人才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18岁以下的动漫爱好者多达4500万。市场决定了资本的流向,大量国内外资本的进入,使得国内从事动漫产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06年底,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动漫相关企业超过5400家,2006年中国动漫产业总规模达到6.3亿美元。繁荣的背后是“给别人做嫁衣”的无奈。据中国上海电影学院举办的“2007中国动漫游戏人才高峰论坛”统计,海外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90%,本土原创产品仅占10%左右。继服装产业之后,中国动漫产业再次成为全球动漫厂商的“加工车间”。如果把动漫行业看成是传统行业,为什么在一个火热的行业里,有资本、有市场、有原料甚至有人才,我们却成了加工者而不是领导者?
动画培训任重道远。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一些企业,试图找到答案。在业内做很多二次元动画的《神和文化传播》美术总监何老师认为,资本市场的耐心和作坊体制的格局阻碍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坊体制的原因在于人才。他强调,动画是一门综合技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虽然中国有大约447所大学开设了动画专业,学生近46.6万人,但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的学术风格无法商业化,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实用,这一点仍然非常明显。政府的大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人才没有实用性是无法创造更大价值的。企业承担更重要的培养人才的任务似乎是杯水车薪,不同企业培养人才的标准也不一样。国内动漫界知名编剧金女士也认为,国内动漫人才是阻碍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她强调,动漫人才的培养缺乏标准。这个标准不是企业制定的,应该由第三方根据企业的需求来确定。动漫人才是综合型人才,学校培养基础,但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有第三方。这个第三方的任务是深化技能培训,制定标准,让人才更实用。一品天成工作室的王老师对人才的评价似乎更直接。他认为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政府主导,以政府的技术管理部门为主,强调专业技能培养。他强调,任何行业的繁荣都是对国家有利的,人才的培养要有定位和引领。这不仅仅是市场的简单行为,人才的储备对国家也是有利的。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发现是,中国的动漫人才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最大的收获来自于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获得的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谈到了中国动漫人才评价体系缺失的现状,强调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落后于日本和美国,无论是人才培养体系还是市场运营体系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中国动漫人才的培养是随着市场来的,是一个边学边做的过程。但是,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升温,特别是过去一年,中国动漫发展趋势良好。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探索、论证讨论,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已悄然建立起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符合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特点、满足企业需求的认证培训体系。
据王介绍,这套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中国动漫企业用人的特点。定位于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配套证书为国家计算机专业证书。在此,王认为,动画作为艺术和技术的集合,很难统一其艺术标准。艺术的商业化完全取决于市场的评估,但作为技术层面,应该有技巧标准。虽然中心推出的认证培训体系标准是以技术为中心,但在技术认证过程中,培训体系以艺术在技术中的应用和展示为主导,可以强化动漫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该中心不同于以往的认证,全国计算机专业证书将采用全国通用、网上同号等级管理、网上查询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持有国家计算机专业证书认证考试的动漫从业人员信息,将自动纳入中国IT人才网专业数据库,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前景。
现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瞄准了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中国应该是未来全球文化创意盛宴的头把交椅。放眼中国,文化素材、市场规模、资金注入、人才培养都在有条不紊、悄无声息地推进,人才是创意产业的重中之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主导和企业的参与下,人力资源的提升必然会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如果各方都能共同努力,中国一定能重新夺回世界动漫产业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