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湖上的桃花几天前才开。
我无数次梦见,当奇花异草盛开时,湖边折树枝的人群中,会有我自己的身影。那时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样单纯和迫切,只是眼神比你更迷茫和恍惚。那年高三。
十年磨一剑,得到的几乎是一片废铁。
大一的时候,我真的差点把自己变成一个生锈的铁。上课睡觉,聊天,看漫画,吃零食,后面是男生的大呼小叫,让年轻的女老师热泪盈眶,然后洋洋自得。那真是可怕的一天,像一个五颜六色的黑洞,看起来很壮观,但鬼魅般的吸引力不知不觉把你拉向无底的深渊。于是我堕落了,于是我堕落了,更可悲的是,我知道自己在堕落,堕落,却没有能力去改变。习惯的力量真的大到我没办法,于是我放弃了最后的挣扎和努力。现在想想,那只是懦弱,只是懒惰,只是自我放纵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都是自欺欺人。
但是当时没有人指着我的鼻尖骂我,说你就是想这样破罐子破摔,就是想这样结束你的人生。有时候我想,也许他们已经放弃我了。然后就是那种可笑的不屑,不屑,自以为是的洒脱——谁要谁。其实那时候真的应该有一个人,就像很多人经历过的那样,指着我的鼻尖戳着我的脊梁骨说,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你的明天会是什么吗?
……
极度不安分的人,但那段时间,我异常的耐心和踏实,像老黄牛一样踏实。其实我无数次处于崩溃的边缘。高中五本历史书我背了六遍。一本书背六遍你就知道是什么感觉了。我一边背一边流泪,真的,我都快背不出来了,快要把书扔掉了。只是,忍不住的时候,就忍不住了。坚持确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质。那段时间,我唯一的休息方式就是站在走廊里看着远处的天空。后来发现对面楼墙上有一个大大的红字,是学校用来激励学生的。我不确定。但那句话陪伴我度过了高三的最后几天——意志的力量才是决定成败的力量。我用我所有的经历和经验去实践和证明了这句话:意志的力量是决定成败的力量。
呼啸的风卷起漫天黄沙。那个北方的春天,我们头发蓬乱,皮肤粗糙。寂静和喧嚣像美国的执政党一样交替出现,让人不禁怀疑黑暗中是否有奇怪而神奇的手。我们怀着敬畏和期待迎接并送走第一、第二甚至N个模式。每一根神经都被无情的现实磨平了,无论是习惯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还是习惯了涂鸦的意境。在这个匆忙的季节里,所有的敏感和细腻都像凯撒的厚衣一样奢侈,留下无数的希望在无数的失望面前粉碎,无数的灵感在无数的挫折下粉碎。每个人都比昨天更加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也比昨天更加努力地挣扎,试图挤过狭窄的独木桥,尽管他们知道这是徒劳的。
-会不会是徒劳的?
当这个圆锥形的问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叩击着心灵的大门,每个人都无法承受潮水般涌来的恐慌和迷茫,于是强迫自己把自己埋起来,埋在书里,埋在试卷里,埋在密不透风的黑茧里——只为有一天破茧成蝶。黑眼圈,眼带肿,手指干,嘴角焦虑起水泡。不知道那年春天流行的是粉色、蓝色、果绿色还是靛蓝色、银色、灰色。小镜子被悄悄的收了起来,因为我不忍心看到自己憔悴的脸和昏花的眼睛,因为我怕有什么东西在汪洋那张久违的脸上肆意蔓延——天啊,我是个女孩。
神无语。无声的微笑。微笑着告诉我你愿意。是的我愿意,我不后悔我的初衷,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无论是平坦还是崎岖,我都要走下去。我想继续下去。我会继续下去。
于是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了,所有的豪情都收起来了。我就像一只二月的牛,默默迈步,默默前行。当辛苦换成了努力,香格里拉在我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永远遥远而朦胧的梦,而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这个梦不再“美如鲜花”,哪怕天高云淡,绿水涌动。
当我步入考场时,我很平静。“不能做到最好的人,可以无怨无悔。”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被北大以外的任何学校录取。这与其说是信心,不如说是预感。我就想,就算北大只招一个名额,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走在考完试回家的路上,看着依然行色匆匆的人们,心里还是空荡荡的。眼睛被泪水的迷雾模糊了,视野里的东西却更加清晰。这是有科学解释的,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所有真实的感知都要以眼泪和痛苦为代价。是的,我们总是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如果你在乎的东西值得你为之付出的一切,那么所有的放弃都只是分娩前的痛苦。凡事总有取舍。蝴蝶的寿命之所以这么短,是因为它的翅膀太娇弱了。有时候,放弃只是为了真正得到。关键看你想要什么,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其实我很怀念那些日子,也会一直感激。不仅仅是我在那段时间里完成了自己的过渡和蜕变,更是因为当时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在了我可塑的性格里,成为了我一生永恒的财富。那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财富。人生中永远不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像现在这样一心一意,单纯,坚定,近乎固执,充满信念和希望,甚至与世隔绝,为某个目标而奋斗。当你在若干年后的一个悠闲的午后,回想起你的付出与放弃,你的执着与忍耐力,你的坚持与付出,你的汗水与泪水,会是怎样的感动与欣喜,会是怎样的解脱与尊重——尊重自己。是的,在这个过程中,请允许我重复一遍,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我感谢我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及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人,但我最感谢的还是我自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是我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尝试所获得的。而且我也相信这将是一件让我终身受益的事情。在这里,我想送你一句我最相信的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扩展数据
你为什么去北京大学?作者是何,山东阳谷中学(文科)毕业生。2003年,她以641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虽然这篇文章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还是影响了很多正在准备各种考试,并且深受其苦的年轻人。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改名为1912。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 * *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复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遵循思想自由的原则,采取兼容并蓄的原则”,在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胡适等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工作或任教。
1937卢沟桥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和10在北平恢复学业。
新中国成立后,1952全国高校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大的校友和老师有400多人,在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有相当一部分有影响力的人士也是北大人。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新时期,成为国家“211工程”下的两所重点大学之一。
1998 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校长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大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26日,191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曾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7月并入北京大学1946。65438-0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大医学院脱离北大,独立成为北京医学院。1985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成为首批“211工程”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党委书记邱水平和校长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