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很久,终于在上映第一天去看了。
上座率不高,可能是第一天大家都没来看。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或许中肯的评价是武侠剧满分,文人剧零分。
甄子丹上一部获得此评价的电影是哪部?龙虎门
但是《龙虎门》和这个有点不一样,一个漫画风格,一个现实时尚。
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玩漫画风格。没有人会说你牛逼,也没有人会说你打墙是假的,因为那是漫画,那是星空。时尚片更要注重剧情,否则会沦为为了打斗而打斗。
说到剧情,这一块的剧情真的很弱很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演话剧而设置的剧情。说是流水账也不为过。最不愉快的是,编剧似乎从来没有真正想过在剧本上下功夫。夏侯武最后的转变是完全不能令人信服的“冯说的对,功夫是杀人的技能”,完全是为了走向战争的结局。
这个角色很瘦,杨采妮的角色原本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老板。后半段还可以,但前半段一直是假的感觉。王的武侠形象一直没有展现出来。为什么杀妻会有与人争天下的想法?还是都是因为他在精神病院?
武功没什么好说的。甄子丹作为动作导演的场景真的可以入围经典场景。不会太套路,也不会太超前。
香港动作片,尤其是甄升设计的动作场面,突出了一个“硬洁”和一个突出的细节,这也是为什么《突袭》是1 &;戏份很多,但能真正记住的很少,甄嬛的动作场面能在脑子里回放。《突袭》讲究长镜头少剪辑,尽可能展现全过程,可以增加真实感,但弱化了《焦点平面》的叙事性。导火线、特殊身份、一个人的武林更注重电影中视听语言的运用。哪个位置有特色,哪个位置升级,节奏就出来了。我还记得甄升在《导火索》的制作中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是要拍电影的武术家,而是懂武术的电影人”。一部动作片好不好,更多的是看它能不能把电影的语言动起来,所以这是Raid无法比拟的。
《监狱群殴》和《终结战争》有很强的甄子丹风格,但董玮和元彬导演的两部打斗场面有点老派,但这也不是不可能。各种风格的融合也是本片的好地方。然而,前几个场景有点短。你可以说是为了最后一战做铺垫,也可以说是为了体现王的功夫功力。只是一见面就玩有点短,两分钟就结束了。
3D效果真的没必要。即使导演陈德森说他最初想把它拍成3D,这也不能成为一个理由。这部片子虽然镜头不多,但很多都是稳定的云台镜头,因为动作场景中的人物移动比较快,在3D中还是有一些阴影,很难把前景和背景分开。当然这和3D是后期制作有关。大部分文艺剧都没有3D的必要。我觉得如果这首曲子有2D的话效果会更好。
关于贡品我就不说了。作为一个港片迷,我能在片尾的彩蛋前认出客串的明星。其中,有野兽导演之称的疯子黄志强,拍过《舞厅》、《重案组》、《粤港头号通缉犯》等精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