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运营商和SP一样,都是电信增值业务的一部分。运营商作为产业链的核心,责任重大,不仅要维护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还要引导产业链的变化,维护整体产业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处于弱势的固网运营商,还是处于强势上升阶段的移动运营商,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转型这张牌。
那么接下来,SP和运营商愉快合作,在越来越艰难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的最好方式就是和运营商一起转型。9月底,由增值业务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电信增值业务高层论坛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言的中外运营商代表对增值业务转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相关SP的转型策略也颇有启发。
业务和内容转型
虽然目前语音业务在中国运营商总收入中的占比不到15%,但从数据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语音业务未来的方向是物美价廉的VoIP,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过渡是必然的。所以IVR等语音增值业务压力很大。
中国移动数据部马力在演讲中指出,全程、全网是增值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通信业务越来越成为人际沟通的一种方式。移动性、私密性、数据化、宽带化的特点,都是围绕着人们的通信需求的趋势。
针对这一趋势,中国移动也制定了一系列业务创新战略,而这些业务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内容开发。WAP实现的游戏、漫画、多彩网站等业务,IVR实现的足球彩票、竞猜,移动金融实现的移动证券、门票支付,个性化定制实现的移动Flash、黄页、音乐礼品卡、移动相册。在行业应用方面,专线接入、远程办公和无线互联网也是移动运营商的重点。
行业应用方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除了特殊的位置服务,SP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他的深度大规模服务都需要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于金融、水利、电力、公安等行业,中国运营商还缺乏跨行业合作和管控的能力,单纯依靠SP的力量更不现实。个人业务中的移动金融业务和移动电视业务也涉及到跨行业合作。为了在移动电视和广播等业务中获得一席之地,SP最明智的方向是整合CP的力量,在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方面做出努力。
在个人业务上,SP并非没有机会,超女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重要的是,国外的很多经验不能照搬,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调整。比如漫画、游戏等无声业务在日本很受欢迎,前提是日本政府禁止在公共场所用移动终端大声说话,而韩国的移动博客业务之所以受欢迎,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实名登记制度下的便捷管理。移动通信带来了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移动终端也是一个新的载体。利用增值服务输出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精心策划的命题,也是利用中国特色的一个新的盈利点。
产业链转型与合作模式
3G来了,中国的增值业务也面临很多变数。中国运营商谈产业链转型,谈合作模式,当然不是空谈。
中国移动认为,梦网的发展经历了业务量至上的“蛮荒期”、解决投诉的规范期、追求产业链竞争力的受益期。接下来,梦网要想二次创业,需要从合作评估体系、运营监督考核体系、战略合作体系三个方面重塑产业链。通过制定移动梦网合作管理办法,建立DSMP移动梦网业务管理系统,加强对合作伙伴的管控。
无独有偶,加强产业链的管控也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学问。在本次增值服务会上,中国联通认为,构建坚实的无线互联网生态环境和产业价值链体系是未来的重点方向。与SP/CP保持相对稳定、持续的合作模式和政策。在内容管理方面,要在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和规范。在版权管理方面,内容服务商需要有版权许可,才能提供相关产品。而中国电信则认为,将互联网之星打造成为互联网增值业务的统一平台,不仅需要技术平台,还需要合理的价值分配模式,以加强SP和CP之间的协调能力。
在这些方面完成转型并不容易,但各大运营商都有参考目标。在日本,NTT DoCoMo不仅资金实力雄厚,而且对终端和内容服务也有严格的控制。在i-mode模式下,每项业务只选择两三家口碑较好的SP,严格约束了其运营规范、业务拓展等流程,对合作伙伴数量的控制也起到了保证质量的作用。韩国运营商SK Telecom在其音乐门户网站MelOn和DMB卫视也采取了加强运营商核心能力的策略,对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版权等关键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欧洲,许多内容开发也是由运营商的R&D部门或子公司进行的。在这种模式下,SP发挥的作用在减弱,它能分享的利润当然也在减少。
在中国,增值服务市场仍处于边缘期。在这个十字路口,SP也必须以合作模式与运营商转型。SP需要先做一个决定,是融入运营商成为运营商的一部分,还是保持独立成为运营商选定的合作伙伴?这两个选择都不容易。要融入运营商,你需要占据运营商的优势。如果在信息化和业务创新方面有足够的资源,继续保持独立,就需要在某些方面弥补运营商的不足,比如增强技术研发实力或者深耕行业背景。总之,要想在SP运营商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克服日益严峻的转型困难,必须要有独立的卖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