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毒药吗,没完没了?
特吕弗死得太早了。他最后一幅作品拍摄于1984。虽然他是电影史上的大师,但在舟山为数不多的碟片店中,很难找到他的作品。网购拓宽了我找片的空间。淘宝上买的隔断花是1981拍的。不过大师晚年的作品一定很精彩。一个有成就的导演,晚年可能会失去年轻时的创作冲动,但他的技巧和想法是日渐成熟的,他的天马行空绝对不是他刚出道时的作品能比的。所以我恭敬地把这个作品放进了光盘驱动器。静下心来,仔细听听这位少爷是如何用镜头语言,用他独特的方式,诠释对生命的渴望和苦难的。但是很遗憾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很一般。这部电影和很多电影一样,讲的还是猝不及防的本能冲动,以及这种本能冲动随后的压抑、扑杀和失控的疯狂。故事很老套,我们希望大师能在这个共同的主题中看到新意,享受化腐朽为神奇的惊喜。但影片未能捕捉到道德与欲望双重压迫下人物情感变化的复杂曲折,单线索自然推进的叙事结构也让整部影片显得单薄。在摄影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导演看似完全依靠跌宕起伏的剧情来维持观众的观影兴趣,但最后女主角却在肉体快感后射杀了自己的爱人并吞掉了自己,让人觉得这样的结局是导演逼出来的,只是为了印证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爱情、欲望、折磨、纠结、谋杀。正如电影主人公所说,爱情有开始,有高潮,也有结束。特吕弗眼中的世界是如此黑暗,所以这部电影的结局依然是决绝的死亡。爱情不能带来温暖,欲望只能让人崩溃。特吕弗对生活的诠释让人崩溃。至此,我不敢写下来。一代影帝,影迷,遍天下。我这么说,肯定会挨砖头。所以我就在这里多唠叨几句。这个博客只是我对一部电影的印象。这位大师的作品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肯定有几把刷子。我的印象可能不太正确或者这部电影恰好是大师众多作品中最平庸的一部。另外,昨晚在OK唱歌,很晚才回家。我洗完衣服后大约十二点钟。前半段平淡的叙述最后败给了睡眠的入侵,只好中途退出。今天利用业余时间看了下半部,比前半部好看,剧情开始延迟,曲折。最后惨淡的结局更是令人震惊,但很难说服我。这个作品很一般。和我碎片化的观看过程有直接关系吗?这部电影的唯一亮点是女主角芬妮·阿尔丹,她的演技很棒,也很有女人味。她身上有一种野性的冲动和某种纤细的东西,神秘,性感,高贵,迷人。特吕弗童年缺乏母爱,但成年后特别欣赏女性。拍完这部电影后不久,他在家乡娶了这位美丽的女人。三年后,特吕弗被诊断出脑瘤,死在了这位美女温暖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