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经典笑话大全 - 中国的设计对世界设计史有什么影响?

中国的设计对世界设计史有什么影响?

简单直接地回答问题。也就是19世纪,中国艺术对欧洲设计基本没有影响。首先,中国没有美术和装饰艺术的分离,这是设计出现的前奏。日本艺术独自走出了这条路。其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中国的手工艺品在欧洲已经流行了几个世纪,跟不上欧洲艺术的发展,已经走向衰落,而日本艺术正好契合了这个过程,所以受到欧洲的青睐。

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是角度很好。总的来说,关于日本艺术对欧洲影响的讨论集中在美术的层面,比如印象派,已经被说烂了。但从设计的角度来探讨东方对西方的影响,却是一个难得的角度。

设计本身的含义是很宽泛的,根据问题的描述,可以很清晰的把握这个题目的范围。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都指向了现代设计诞生的前夜,这些活动本身就反映了它们正处于装饰艺术向现代设计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从19年底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伴随着德国工艺联盟的诞生和俄国构成主义的出现。

这些活动的目标本身就是艺术对工业社会的一种回应。在机器产品充斥社会之前,但在它们找到自己的风格之前,根本目的是将艺术带入新兴中产阶级的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是在这个阶段,日本的艺术和手工艺与欧洲一起繁荣起来。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讨论日本艺术对欧洲的影响。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工艺美术运动与日本工艺的交集。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日本热”在欧洲是如何产生的。第三部分是重点,分析日本工艺美术所蕴含的现代性,旨在说明日本工艺美术为什么能最终与欧洲工艺美术融合,而中国为什么不能。

一、源于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

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设计已经从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环节。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复制和机器生产,这就意味着在进行生产活动之前,必须事先确定产品的样式、规格和工艺,所以设计师和生产者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的环节。而在工业产品刚刚大量进入市场的时候,设计环节更注重功能的实现,以及如何满足量产的需求。工业产品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设计风格。“工业美”的缺失,让当时的工业产品成为劣质廉价的代名词。

米切尔·托勒第14 1853号椅子

最著名的机制椅,Sanna 14。这种简单的风格在当时并不被接受。

同时,由于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艺人,大量传统手工艺人无法与廉价工业品竞争,走向衰落。而且,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过去由贵族支撑的传统手工业者失去了权力,使得他们的服务对象转向了新兴的中产阶级。这意味着传统的贵族审美趣味不再流行,寻求新的装饰风格成为必然需求。

在这种趋势下,工艺美术运动出现了。他们一方面厌恶工业产品的庸俗,另一方面又厌恶“维多利亚风格”的矫饰。如何应对新时代的审美需求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工艺美术运动的流行深受当时唯美主义的影响。这种思潮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不再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也不再是宗教的外衣。艺术不需要有思想,只要专注于色彩、造型、线条带来的快感就够了。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纯粹形式美的探索在欧洲得以出现。

这种变化可谓是传统设计现代化的标志,装饰艺术可以从“美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由此,一切能为装饰艺术提供养分的材料被不断挖掘,从哥特复兴到伊斯兰艺术的装饰图案,再到日本工艺美术。

在工艺美术运动中吸收了日本元素的家具

E.W. Godwin -日式餐具柜,约1867

这种变化使日本艺术影响欧洲成为可能,因为日本艺术中的现代因素逐渐被欧洲人发现,并与现代艺术的发展融合,但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呢?为什么中国的艺术没有得到这样的重视?这就不得不提到19世纪后期弥漫欧洲的“日本热”。

2.从“中国风”到“日本风”

事实上,中国味道和日本味道都是东方主义下“异国想象”的一部分。这是中国热、日本热出现的契机。这种热潮能持续多久,取决于欧洲的口味转向哪里,也就是说,当时欧洲社会的现实需要什么样的口味和风格。

说到中国艺术对欧洲的影响,我们不能回避洛可可风格。16-18世纪,外销瓷器通过对外贸易不断流入欧洲。中国瓷器复杂的装饰图案和描绘生活情趣的图画曾经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世纪的欧洲,艺术不断从宗教题材的影响中退却,人类欲望的享乐主义思潮兴起,洛可可风格登上舞台。中国工艺品的风格和主题符合这种风格的定位,于是在工艺美术领域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然而,随着洛可可艺术被新古典主义所取代,这一热潮在18年末逐渐消退。

中国园林弗兰?ois Boucher

然而在此期间,由于其锁国政策比中国严厉得多,欧洲人对此知之甚少。除了利用清初的海禁,部分瓷器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田少/一万邵丽)出口欧洲,欧洲人对日本的工艺美术基本不熟悉。

油田烧1725

不过是1867,巴黎世博会给了日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是日本第一次正式参加世博会,也是日本的工艺美术第一次大量引入欧洲,无论是陶瓷、漆器还是版画,都让欧洲耳目一新。通过这次展出,整个欧洲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日本外交使团1867

(PS:而且很搞笑的是,日本居然是基于两个国家

萨摩还自己设计了一枚勋章,这让幕府很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

19世纪中叶欧洲社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中产阶级的都市生活,女性的“发现”,唯美主义的潮流,都为日本工艺美术一炮而红奠定了基础。当时欧洲人青睐的浮世绘,北宅漫画中对异国都市生活的描写,女性题材的作品,都很合欧洲人的口味。

日本参加这次博览会后不久,明治维新爆发,从此开始积极学习西方文明,积极参加历届世博会。这种对自己文化的宣传也为日语热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可以说,这是亚洲第一次主动推销自己并取得成功。此时的大清国对世博会的态度一直是看“大型庙会”,参展的都是洋人代理。直到1904,慈禧太后才意识到世博会的重要性。然而,时过境迁。此时,大清国的形象已经一落千丈。鸦片和暴徒已经成为中国形象不可或缺的元素,被贴上了野蛮的标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文化不可能对欧洲产生影响。

文化的推广或提升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参与。18世纪以来,收藏界的出现使艺术品转化为商品,这给了资本制造“日本热”的机会。巴黎世博会1867结束后不久,画商塞缪尔·宾(Samuel Bing)在巴黎开了一家艺术店(据说梵高在他的店里看到了浮世绘的画)。他多次去日本寻找日本工艺品,成为欧洲各大美术馆最早的日本艺术藏品供应商。

塞缪尔·宾(左一)1838-1905他的真名叫齐格弗里德·宾。

在他的努力下,日本艺术被出售并介绍到欧洲各地。1883年,由他主编的发型杂志《Le Japon artistique》(简称《日本艺术》)将日本热潮推向高潮。这本杂志全面介绍了日本艺术的方方面面,不仅有浮世绘和传统手工艺品,还有日本绘画、染织、表演等等。1895年,他开了一家名画廊,展示他的日本艺术收藏和符合他想法的欧洲工艺美术。这个画廊就是著名的“新艺术之家”,新艺术以它命名。不难看出日本味道和新艺术运动的联系。

《日本艺术》封面

不仅仅是欧洲资本,文明的日本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宣传自己。明治维新后,许多日本人来到欧洲学习,见证了当时日本工艺美术在欧洲大受追捧的盛况,一位日本人也走上了向欧洲人推销日本艺术的道路。

1884年,林中正和朋友成立了“若京-林商会”,开始为各大美术馆提供日本艺术作品的鉴定和销售服务。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日本艺术书籍的编撰和出版工作,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法国著名作家爱德蒙·德·龚古尔(Goncourt)分别于1891和1896年出版了《葛诺》和《北斋》两本书。喜多川歌麿和科赫的《北翟》的作品闻名于欧洲。

林中正(1853-1906)被民族主义者斥为国贼,可谓“日本的鲁”了。

在林和塞缪尔·宾的不断努力下,浮世绘的价格被炒到了惊人的地步,眼光独到的林中正带来的国宝一进入欧洲市场就被抢购一空,林也因此一举成为富翁。在此之前,欧洲人大多对日本的手工艺品感兴趣,对浮世绘的热爱只停留在印象派画家的小圈子里。在商业资本的参与下,日本艺术在欧洲受到了全面的关注,这股热潮甚至回到了日本,重新评估了浮世绘的价值。日本人的艺术观念也和欧洲人一起被“改造”,但正因为如此,林忠被扣上了造成国宝流失的“国贼”的帽子。但是,如果没有他的努力,这些宝藏很可能会消失在历史中,它们的价值永远不会被重视。所以,其实有一句老话是应该改的,不是“只有民族才是世界”,而是“只有世界才是民族。”

那么,19年底的日本热潮只是商业炒作吗?当然不是,商业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它总会把自己注入到最有生命力的种子里。这一热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欧洲艺术向现代性转型的过程中,日本艺术发现了现代性。

日本热的流行并没有停留在异国情调的想象中。随着日本文化的传播,欧洲人不再简单地复制和重复日本的艺术品和题材,而是真正开始吸收日本艺术手法、观点和技法的更深层次的精华。因此,欧洲对日本艺术的认识,从“趣味”的层面退了出来,在撕掉了民族性的标签之后,转而探索现代审美的规律。“日本味”最终演变成了“Japonisme”。

这是日本而不是中国影响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的根本原因。至于为什么?留给下一次吧。

3.从“日本味”到“Japonisme”。

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好奇到认真,从简单模仿到掌握规律,从兴趣到主义的变化,都反映了19世纪欧洲人对日本艺术认识的演变。事实上,世界各地的当代欧洲艺术风格都是随着帝国主义的扩张和博物学的普及而进入欧洲的。但是,最好奇的是,为什么是日本,而不是其他文明,一步步把欧洲人吸引到更深的层次。这要看当时欧洲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日本文化中又有什么固有的东西。

1.日本人的口味取向

关键词:女性,城市主题,自然

所谓日本趣味的出现,与浮世绘的热潮有直接关系。通过日本版画华丽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把欧洲人带入了一个脱离现实的世界。但是,浮世绘所描绘的一切,都有着与当时欧洲生活相似的特点。通过浮世绘这个窗口,欧洲对日本的兴趣逐渐扩展到艺术和工艺的各个方面,进而成为一种潮流。

在这场日本风潮中,引起欧洲人好奇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女性、城市生活、自然、日本风景等方面。这些题材和习俗都迎合了变革时期欧洲社会的新变化,然后被一个个拔了出来,在时代的* * *声中成为欧洲创作者的灵感和素材。

女性

对于19世纪受到祝福的欧洲上流社会女性来说,浮世绘中描绘的歌舞伎及其华丽的服饰无疑成为了她们的最爱。日式服饰华丽的色彩和自然主义的清新风格,对渴望奢华却又不愿装模作样的资产阶级新女性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所以浮世绘的热潮也促进了和服的销售,这些日本元素自然进入了欧洲画家的视野。

车牌:莫奈日本(1876)

阿尔弗雷德·史蒂文斯巴黎日本1872

此外,日本浮世绘中对女性的描写可能也对欧洲画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世纪是女性地位相对提高的历史时期,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关注和描写成为新的创作角度。当时的女性题材有强调女性自省的倾向,流行以读书或忧郁的形式描写女性的“颓废美”。浮世绘中对女性美的描写,欧洲画家或许可以借鉴。

阿尔弗雷德·史蒂文斯冥想1872

菊川映山《河边石山八景》1809-13?

-城市主题-

同时,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生活的巨大变化,普通人的娱乐方式大量出现。新的公共设施的建立打破了过去欧洲城市封闭的社会空间。剧院、动物园、咖啡馆等的出现就是这种变化的结果。因此,在从日本引进的版画中,描写公共场所的作品也在欧洲人中间产生了嗡嗡声。

歌曲

传国珍劝进相扑的地图1841传国珍劝进相扑的地图1841

葛川国民政府的《英孝大进军东京》1872

-自然地-

“自然”一直是欧洲远东艺术的一大印象。从中国的陶瓷到日本的手工艺品,不断为欧洲提供素材和灵感。19世纪中后期,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来,欧洲的自然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自然逐渐从人类对抗和征服的对象变成了人类起源的母亲,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重新定义。同时,随着唯美主义的发展,植物的纯粹造型美成为新造型和图案创作的源泉,日本艺术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色彩的追求也成为欧洲工艺美术学习的对象。

18世纪

Plateelbakkerij Rozenburg,充电器1897

Gisbert combaz四元素印花图案1898

其中最著名的艺术作品无疑是莫奈的睡莲系列。受日本味道影响的莫奈和印象派这个话题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就不赘述了。然而,这幅作品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它的“装饰”风格,打破了欧洲传统艺术的构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池近乎平坦的荷花。这种摆脱现实主义的倾向无疑与装饰艺术的繁荣有着相同的内在逻辑,即艺术功能性的下降和唯美主义的出现。

睡莲1905

随着这股潮流席卷欧洲,为欧洲人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日本艺术奠定了基础。日本艺术中构图的不对称、平面化和符号化成为欧洲装饰艺术风格发展的重要参照物,以至于在现代设计诞生后,仍对后世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