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资料引爆思维革命
在最近二十多年网际网路的发展中,与资讯有关的产业生态环境和产业链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我们回顾资讯化的历程时,最清晰、最直观的是产品,从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手机、电脑?到网际网路、资讯等。随后,在递进的另外一个层面,是资讯交换、传输、处理、分类、分析。然而,当我们谈论巨量资料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突然进入一个抽象的广袤空间,这是一个无法具体描述的数字世界,无穷无尽的巨量资料世界,一个原来无序、混沌的世界,在资料处理技术面前变得合乎规律、井然有序。
1. 浅阅读下的图文并茂纪伊国屋书店,坐落在东京闹市区新宿,是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之一。令人惊讶的是在它的畅销书橱窗里,文库版畅销书前10 位中,竟有3 本是漫画书!以书店店员的说法,就是以年轻读者为主要族群,他们更喜欢使用漫画的语言、采用漫画风格的插画、写作手法随意、阅读起来轻松的「轻小说」。几乎在所有书店的轻小说专区,都可以看到许多学生模样的读者在挑选书籍。这是当前风行一时的娱乐性文学作品。
日本年轻一代已经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只有上年纪的人、上班族才会看报,年轻人主要翻看杂志,还有「轻小说」,看书的时间很少。这是一个「读图时代」。
2. 「跟着感觉走」与「不求甚解」「跟着感觉走」,一度被认为是新生一代不成熟和令人担忧的原因,然而,考察实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当巨量资料扑面而来,人们已经难以通过「慢阅读」接受快资讯,唯有一目十行而且一览无余的「快阅读」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Big Data 时代的「浅阅读」和「读图族」应运而生。
在传统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通常是读书,从文字获取知识。进入资讯时代,阅读已经出现变化,那就是多媒体的资讯传播和阅读。这自然引出一个结论,如果阅读还是为了吸收知识的话,那么最便利于吸收的方式就是最好的「阅读」方式。而实例证明,声图文字并茂的电子阅读,能够激发人们多种感官的同时活动,能够同时从不同方面吸收知识,化深为浅,一看就懂,比枯燥的单纯文字阅读要有效得多。既然如此,Big Data 时代的阅读革命是不可阻拦。
在上述现象的描述中,表现一个深刻的事实:Big Data 时代不仅仅带来资讯吸收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是颠覆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它使人类思维有更为方便、灵巧的载体,使思维得到持续发展。再进一步,我们将会看到,一旦出现可以保存思维运用或是动态思维的电脑,那么,人类就进入一个自我设计、改造生命并使之永恒的时代,思维的资料化不过是它的前奏而已。
因此,巨量资料对于思维是一种警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类,唯有不断发展、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新自己的思维成果,才能与持续的生命保持一致。
因此,终生学习,将是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方式。
3.通俗文化的反思据统计,日本的图书销量在1996 年至1997 年达到顶峰后,长期处于下降趋势。图书销量的减少伴随国民读书量的减少。20 世纪90 年代后半期起,一个月内一本书也没有看的人数比例达到50%。日本学生的读书量显著减少,不读书的比例从1985 年的10% 增加到2005 年的40% 左右,每月读4 本以上书的学生减少了20%。同样的现象在中国也司空见惯。
然而,与此相反,「短小轻薄」的读物却很受欢迎。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图文并茂的「轻小说」流行,提升年轻人对文字的兴趣,读书量有所增加。影视作品的原著以及根据影视作品创作的小说最近大受欢迎,影视作品「小说化」成为近来畅销书的一个特点。
远离文字,使很多人担心语言理解力、情感表现力、资讯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力随之大大降低,但事实上,与此相反的情况也在发生。全新的第三代行动网际网路以期刊、报纸、图书、音乐、视讯、动漫、软体下载等数位化内容为核心,形成多媒体、娱乐与加值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行动新媒体平台。读者在享受便捷的阅读方式和多样的阅读内容时,各种视听感官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在资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新阅读工具顺应都市人忙碌的生活节奏,弥补浅阅读的局限,同时为读者提供形式丰富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新媒体并不排斥旧经典,只是需要新的表现形式,从而在「浅阅读」方式中产生「深思考」也许将是一种趋势。
4. 利用媒体报导预言未来事件据报导,微软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个软体,利用历史资料进行预测。2006 年安哥拉发生干旱,该系统据此预测安哥拉很可能发生霍乱。该系统根据对2007 年初非洲大型飓风的报导,再次对安哥拉发生霍乱做出预警。而在不到一周之后,安哥拉确实发生霍乱。
该系统在其他测试,例如对疾病、暴力事件及伤亡人数的预测中,准确率达到70% 至90%。Horvitz 表示,该系统还会改进,可以投入实用,帮助 *** 救援机构更早准备救援活动。这项研究还可以扩大,如果将资讯来源扩大到更多报纸,甚至是电子书的话,其应用范围和准确率还会提高。
这一类预测工具的市场正在形成。除微软以外,一家名为Recorded Future 的创业公司也在采用相似的方法来预测未来事件。该公司CEO Christopher Ahlberg表示,利用「硬资料」来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该公司的客户包括 *** 情报部门。
?
本文摘自上奇出版/ 李德伟, 顾煜, 王海平, 徐立《BIG DATA淘金术:掌握大数据,就是掌握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