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银都水乡新华白旅游村是按照原生态自然村建设的国家AAAA级景区。新华村,原名石寨子,位于云和古城北7公里处,距丽江机场12公里,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全村1149户5227人,白族占总人口的98.5%。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族寨子。新华村是一个“千年锤打”的古村落。早在南诏时期,先民就以加工手工艺品为生,“合川工匠”的名声就传遍了海外。
达利
大理古城简称俞晔,又称子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诏王戈的罗峰所建的杨卯城(在城西三塔附近)作为它的新都。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在方圆十二里。这堵墙高25英尺,厚20英尺。东西南北各有一门,都有城楼,四角有角楼。解放初期,城墙全部拆除。1982年,南门重修,门口“大理”二字,为郭沫若书法集。从南门进城,直接通往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熙熙攘攘的市场。沿街的商店鳞次栉比,出售大理石和扎染等民族手工艺品,以及珠宝和玉器。街上还能找到一些过去的老房子,院子里有花草树木,鸟儿在歌唱,室外的小溪和水渠里有流水。“一次三口井,一家几盆花”的景象依旧。
古城里东西走向的护国路叫“洋人街”,中西餐厅、咖啡馆、茶馆、工艺品店在这里此起彼伏。招牌和广告大多用外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流连于此,寻找古老的东方韵味,逐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天宝年间,古城的新都是南诏王戈的罗峰所建的杨卯城(在城西三塔附近)。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方圆十里,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中部西部,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接普洱市、临沧,西接保山市、怒江州,北接丽江市。横跨东经98° 52′~ 101° 03′,北纬24° 41′~ 26° 42′。东巡洱海,西达点苍山,辖大理市、祥云、邓氏美蓉、宾川、永平、云龙、洱源、滇。
大理挖色镇
古代叫陆川,挖色。位于洱海东岸,大理中东部,北接双廊镇,南接东镇,东接宾川县鸡足山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临大理古城,东临佛教胜地鸡足山俯瞰金顶。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洱海东岸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是历史悠久的白族外来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曾一度是洱海东岸连接周边地区的水陆交通集散地和集市中心。是经济活跃、文化发达、民俗丰富的地区之一,洱海地区白族外来文化保存较为完整。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背靠美丽的苍山,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苍耳景区和风景秀丽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李珊区的中心。东邻洱海,东距大理古城1.5km,北距大理三月街会场0.5km,距崇圣寺三塔2公理。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是为拍摄影视剧《八龙》而投资建设的大型影视拍摄基地。根据《天龙八部》剧组的设计和构思,工作室按照“大理特色、宋代特色、艺术要求”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占地700多亩。主要建筑有城墙、城门、宫殿、宫殿、大理街、女真部落、西夏城等。二期工程将以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扩建为基础,建设展示大理白族人民古时候生产生活的白族农庄,如信阳市聚贤庄、马夫之家、无量岩窑洞、西夏石窟、大磨坊等配套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整个天龙八部影视城由三大区域组成:第一部分是大理国,包括大理街、大理宫、镇南王宓;第二部分是辽国,包括辽城门和辽街。第三部分是西夏皇宫和女真部落。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是根据大理特色和宋代特色,参照清明上河园影视拍摄与旅游风光相结合的原则,在大理打造的又一大型旅游景点。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与元世祖现有的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滇碑等景点相协调,形成展示大理历史文化的旅游核心区。《天龙八部》制片人张纪中称赞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国内一流,西部第一”。
绿色山脉
苍山,又名点苍山,古书中又称点苍山、雄苍山、大理山。苍山由南北向山脊相连的19座山峰组成,最高海拔4122米(马龙峰),最低海拔1360米(漾濞河与西洱河交汇处)。有七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苍山东坡的两座山峰被一条小溪夹在中间,形成了19峰18溪的梳状地貌,景色优美。是很多人向往的栖息地。苍山溪属于澜沧江水系,是一条多山的源头河流。具有河短、谷深、河床窄、坡度大、下切侵蚀强烈、丰枯季节流量变化大等特点。西坡鸡镇有温泉出露,水温36℃左右。苍山东坡洱海盆地及坝区年平均气温为15℃,西坡漾濞河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6.1℃,年降雨量约为1050毫米..苍山是中国第四纪古冰川的重要遗址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学者克雷德纳。w首先参观了苍山的地质和地貌。1937年,奥地利学者H.V.Wissmann根据苍山典型的冰川遗迹,将这个冰期命名为“大理冰期”。大理冰期作为第四纪古冰川的最后一个冰期,已被学术界广泛采用。
建栓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位于剑川县南部。石钟山古称钟山,因其红色丹霞石形似巨钟而被称为石钟山。石窟分为石钟寺、狮子关、沙登青三个区域,共有洞窟16个,造像139尊。它是中国最南端的洞穴群,被誉为“南方瑰宝”。石钟山石窟在内容上可分为南诏皇家造像、外国人造像和原始崇拜造像,这些造像明显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表现了白族人民信仰的佛教神灵。第二是把王芳的雕像刻进佛教石窟。第三,原始崇拜和同时崇拜神佛。第四是外国人的雕像。
由于石钟山石窟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于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成为大理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佛图塔
大理市下关镇羊皮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塔高30.7米。它是一座13层的砖塔,檐密,塔基础是一个两层平台的方形底座。下平台边长19.7米,高1.2米。它是用碎石和板条压制而成的。内壁是圆柱形结构,直通十二级。塔体外壁整体呈抛物线形,第一级长4.5米,笔直。
经过1981年的维护和测量,蛇骨塔被命名为“佛图寺塔”,位于塔的西面。它有一个大厅,南北翼和一个大厅,是一个清代的建筑。6月,1983,1,佛图寺佛塔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世祖平滇纪念碑
位于大理市大理镇西门村委会大纸坊村东北,点苍山中和峰脚下的三月街,距大理古城西门一公里,位于南诏、大理古都遗址西南角。
该碑由碑座、碑身、碑额和碑护边组成。青石的头部受损。碑体由两块青石组成,上切碑长1.3m(高),下切碑长1.55m(高)。上下石的宽度为1.55米。碑文直书楷书。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洲白族民居古建筑群
喜洲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7平方米,喜洲是大理坝子较大的白族自然村。
喜洲白族居民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发展到近代,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遗产。20065438年6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和城遗址
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与大理之间的苍山大佛峰脚下,南距下关6公里,北距大理古城7公里。
太和城在成为南诏都城之前,是一座颇具规模的“河蛮”城。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17年),在唐朝的支持下,蒙舍圣旨大师皮洛格开启了统一六大圣旨、“夺大和城”的大业。次年,被唐朝册封为云南始王的皮洛格,对大和城进行了增建、修缮和扩建。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皮罗学士率众离开孟舍,做了大和都城,大和城成为南诏都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十月,南诏太子罗凤在大河城西的核桃山顶建内城。“因唐朝赐金刚经,故名金刚城。”唐朝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一谋勋决定“更像一座城”,太和城结束了作为都城的历史。
南诏德化碑是唐代南诏政权遗留下来的“云南第一碑”。是研究南诏的社会制度、官制、南诏与唐朝及吐蕃的关系、南诏与云南各民族的关系的极其重要的碑刻文献。
崇圣寺的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1.5公里处,由一大两小三小组成。这座大塔也被当地人称为千寻塔,塔高69.13米,塔底9.9米。是大理典型的方砖密檐塔。塔顶有一个铜盖碗,上面有一个塔刹,塔顶角有一只金翅鸟,在1925大理地震时随刹而落。南、北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空心砖塔,檐密。三塔脚立,千寻塔居中,两座小塔南北拱卫,气势磅礴,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的旧成就:1961。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