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经典笑话大全 - “唯成绩论”是孩子厌学的根源。父母应该怎么做?

“唯成绩论”是孩子厌学的根源。父母应该怎么做?

生活中,很多家长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第一甚至唯一标准,却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成绩差、厌学的根源。

我们无意识的“唯成绩论”和“唯成绩论”是指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如果孩子成绩好,各方面都很优秀,做错了事才“粗心大意”。但如果成绩不好,做什么都像“故意的”,各方面都不优秀,没有希望。

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似乎孩子的前途和出路只能看成绩,所以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的问孩子成绩有多高,成绩有多好,才会给孩子一个微笑。

“你很棒,你考得很好!多给爸爸面子啊!”

“我考了全班第一名,妈妈爱你!”

一旦孩子考试不及格:

“怎么了?你的成绩下降了这么多。你最近是不是学习不努力?”

"如果你在这么简单的一张纸上得了这么少的分,你将来怎么能有所成就呢?"

这种“唯成就论”的观念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言语,也严重影响着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当“成就”成为连接和拉近亲子关系的唯一条件时,那么这样的关系就摇摇欲坠,孩子在感受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爱和关怀。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只会容易滋生逆反心理,而不会遵从父母的想法。

其实我们小时候就被这种“唯成绩论”毒害了:成绩好的看不起成绩差的,成绩差的只能坐后面。成绩差的学生提出的想法和观点总是被认为是搞笑的话,但没有人认真研究...

不仅成绩差的同学会受此影响,成绩优秀的同学也会感到压力。他们长期被贴上“尖子生”、“学神”、“好学生”的标签。还有一些人更看重成绩和智力,却忽略了心理健康或其他能力。

|“唯成就论”的错误观念是孩子厌学的根源。孩子之所以厌学,是因为家长把成绩作为第一考核标准,让孩子在沉重的压力下产生逆反心理。

“唯成绩论”一直在打压和贬低成绩差的孩子。孩子本来就有学习上的困难,再加上家长老师的批评,只会学得更痛苦,甚至开始讨厌与人交往。

“唯成就论”的错误观念真的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1)限制了孩子对自己的了解。

孩子在童年时期的自我意识,其实来自于周围其他人,尤其是父母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孩子只能从里面找到自己。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给孩子贴上各种错误的标签,孩子就很容易往那个方向发展。

比如孩子成绩差,当你总说“你成绩这么差,肯定没前途!”“都是一个班的,别人怎么可能考的这么好?”孩子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因为“唯成绩论”只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不关注孩子的其他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夏天热播电视剧《小欢喜》里的一个孩子方逸凡。虽然成绩不好,小心思多,但性格善良端正。就像他说的“我不是坏孩子!我就是成绩不好。”

这句话表达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当我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就把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消失了。

(2)破坏孩子的优势,限制孩子的潜力。

前面提到了方逸凡。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在美术方面有一技之长,最终通过了美术考试,考上了重点大学。

想想看,如果当初母亲不允许孩子参加艺考,那么方逸凡也不会考上重点大学。

能说结果不好吗?

当我们第一次不断强调“成绩”的时候,那些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特殊潜力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卑和胆怯。

有一本书上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方式不同。”

即使是天生有大脑缺陷的孩子,我也在超脑的舞台上看到了他们异于常人的惊人算术能力,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所以,我们还是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关注孩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看到孩子不同的闪光点,拒绝“唯成绩论”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厌学不是与生俱来的。大部分是环境造成的,让孩子产生恐惧、懦弱、逃避等心理。因为孩子遇到了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理解。

所以,当我们看到或听到孩子不想学、不爱学的表现时,不要大发雷霆,责骂他们,这样只会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

这时候家长要静下心来,想想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孩子沟通一下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孩子厌学的原因可能也是多方面的。

其次,让孩子相信你是支持和信任他的。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理解和信任。

厌学的孩子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游戏、小说、漫画等上面。,因为沉迷其中能让他们有安全感和成就感。

我们要让孩子相信,他们想要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也是可以从你身上获得的。当我们急于否定和放弃孩子的时候,也破坏了他们心中建立的稳定。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其他方面找到自信,比如带他们去尝试其他的事情:打球、骑自行车、下棋、画画、弹钢琴。

家长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时刻记住自己的优点。

最后,帮助孩子积极客观地认识自己。家长要用“成长”的思维,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

所谓“成长”思维,是相对于“固定”思维而言的。前者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性格是可以不断培养和发展的,后者认为不会改变,不愿意努力。

比如孩子在学跳舞,但是动作做不到位。这时候孩子很容易放弃,觉得自己没有学跳舞的天赋。

这时,你可以对孩子说:“不是每个孩子一出生就会跳舞。通过后天的努力,他们是如此的强大。也许你现在舞跳得不好,但只要你努力练习,我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

总之,家长一定要放下执念,不要以“唯成绩论”为标准。这种错误观念如果不及时消除,很容易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

“唯成绩论”掩盖了孩子身上的很多闪光点,以至于很多有天赋的孩子最后只能“从大家身边消失”。只有我们认同和相信孩子,才能让孩子开发出更多我们看不到的潜能,孩子才能对自己的成长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