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经典笑话大全 - “奇克尼效应”不是为了筹钱!看到并关心孩子需求的父母是富有的。

“奇克尼效应”不是为了筹钱!看到并关心孩子需求的父母是富有的。

弗洛伊德曾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著名教育学者陆琴讲过一个故事:一对“神童”父母来看她,他们的表情充满了焦虑、悲伤和不解。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儿子智商极好:4岁上小学,19岁博士毕业。

但是毕业后,孩子不找工作,不社交,天天在家吃爆米花和膨化食品。我担心我的父母。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陆琴叫醒父母:“你儿子该吃爆米花和膨化食品的时候,你没有让他吃,而是让他学;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让他做,而是让他学。现在他有了学位,但是童年的缺失让他想吃想玩什么都不想做。」

为什么会这样?

400多年前,法国思想家卢梭就给出了答案:“自然希望孩子在成年之前看起来像孩子。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顺应自然,顺应儿童天性。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爱吃爱玩,自制力差。如果你被剥夺了一个孩子童年应有的体验和满足,你会在心里留下一个洞,用一生去弥补。这种现象可以用“奇克尼效应”来解释。

1.什么是“奇克尼效应”?

西科尼是心理学家。他发现,与已经完成的事情相比,人们总是痴迷于那些未完成的事情,总是试图完成它们。

让我们来看两个实验:

实验一:

白纸上画了三个圆,你没有冲动:忍不住想用笔把前两个圆的线段连起来?实验中的孩子很自然的拿起笔,完成了圆。

实验二:

受试者被分配了22项小任务,比如抄写一首诗、数珠子等等。完成每项任务的难度和时间大致相同。这些小任务,一半是允许完成的,另一半是半途而废的。之后,让受试者回忆他们做了什么。

调查结果如下:

68%未完成的任务被记住;已完成任务43%。人们生来就对完美着迷。我们很容易放下已经做过的事,而没有做过的事却放在心里。我们总想抓住机会完成它。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在一起的初恋总是难以忘怀。

类似于“奇克尼效应”,格式塔心理学中有一种“未完成情结”,即那些未完成的事件、未解决的情绪、被卡住的能量无法流动,它们像一团血一样被阻隔在潜意识中。虽然当时被压抑,隐藏在以后的生活中,但它确实存在,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满足它,弥补它。

推荐阅读:比尔·盖茨:“再有钱也养不出富家子弟。如果你直接花了很多钱,他们最终会一事无成。”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主角威利?旺卡的父亲是牙医。为了保持牙齿健康,他的父亲从来不让他吃糖和巧克力,还用头罩捂住他的嘴,防止他偷吃。长大后,威利可以想吃多少巧克力就吃多少,但这种对巧克力的渴望和占有即使到了成年也不会消失。

他建了一个工厂,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巧克力制成的。工厂里有巧克力瀑布,红糖河,口香糖草,奶糖山。

这是我小时候想要的东西的实现。过了这么多年,威利想起童年时仍然很难过。他连“父母”这个词都说不流畅。

有些小时候缺失的东西,在潜意识里徘徊了太久,被放大了,甚至畸形了。看了一个网友的故事。小时候镇上流行一种新的公主裙,华丽的粉蓝色,夸张的泡泡袖,大裙子,长过脚踝。看起来像是公主本人。

身边的女生都有一个,她特别想买。但是我妈不给她买。我妈觉得这样的裙子不实用,太浮夸。小女孩穿着简单的过膝裙,好看又有活力。又不是妈妈没钱给她买。妈妈眼都不眨就给她报了一个很贵的补习班。于是她穿了一条及膝的裙子,站在公主们中间,假装一点也不难过。但是她很羡慕。

工作后,拿到第一份工资,她咬紧牙关拿着1/3的月薪去商场买了一条略显稚气的蓬松裙,像宝贝一样抱在怀里。但是那条裙子太庄重了,平时不适合穿。她把它放在衣柜里,搬了很多次家,从来没有丢过。每次逛街看到类似的公主裙,她都走不动,都想买回来。

她知道那些裙子,一次也不会穿,但就是忍不住要。当她看着这些裙子时,她不禁感到悲伤。好像小时候看到过那双渴望的眼睛。这条裙子是我应得的。

你没吃的巧克力,你不想要的公主裙,真的只是当时对那个东西的一种向往吗?如果就这么简单,欲望满足了就不应该有遗憾。

那些“不满足”的背后,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孩子是通过满足来确认父母是否爱他们吗?

小孩子认为他们的需求是合理的。如果当时父母满足了自己,孩子潜意识里就会收到一个积极的信念:父母爱我,我值得拥有。如果经常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忽视的体验:父母不重视我,我做得不好也不配得到父母的爱。所以长大后,无论我得到多少裙子,吃多少巧克力,都无法修复心中缺失的爱。

二、“未完成情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1.一生的遗憾。

有些当时错过的事情,再也做不了了。再做的时候就已经变质了,就像一件过了年龄和潮流的公主裙。这就生出了深深的遗憾,很可能伴随一生。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忘记了,翻过了一页。但这就像一个没有完全愈合的伤疤。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撕裂了,流血了。在一个不眠之夜,当我看到什么东西时,我突然感到疼痛,无法呼吸。这会让人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无法全心全意拥抱现在。

2.陷入病态的代偿情结

小时候没有得到的,长大了有条件了会疯狂弥补自己。但这种补偿往往伴随着报复和发泄,非常激烈。像文章开头的天才医生,不合时宜的吃了爆米花;对巧克力上瘾的威利?旺卡等人。

有时候他们知道这是错的,但他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赵是《人民的名义》里的大贪官,用赃款贴满了一整面墙。他知道贪污是不对的,迟早要出事,但他一直贪,因为他从小就怕穷。

缺失的可以弥补,但是爱的缺失,缺失带来的对自己的否定,缺乏安全感带来的创伤,与父母关系的破裂,都是很难恢复的。小时候,我买不到喜欢的衣服。成年后,衣柜里全是衣服,但总觉得不满意。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在我成年的时候,女生总是喜欢同一类的男人,比自己大的,有着父亲某些特质的男人。

童年的缺失让孩子一辈子带着伤往前走,沉入过去。虽然他们已经成年了,但是他们还是很懦弱,做着一些幼稚的事情。

第三,如何防止孩子产生剥夺感,减少未完成情结

童年形成的剥夺感,成年后很难弥补,即使是感知能力很强的人,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那么如何不让孩子产生缺失感,减少未完成情结呢?让孩子成为孩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并不难。父母要尽可能看到孩子的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满足感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还有爱和陪伴。

做好童年该做的事,不要管太多。

孩子该玩就让他玩,不要整天逼着他学习,假期补习班;吃太多的糖和巧克力是不健康的,但还是要允许他吃一些,一点垃圾食品会给他带来一天的快乐。你觉得这件衣服不好看,但是孩子真的很喜欢,那就给她买,花一点钱给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

很多人担心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不是溺爱的事情吗?

如何正确满足孩子?

1.看到孩子的需求,给他他想要的,而不是你认为好的,值得的,有用的。

孩子明明想买一本漫画书,你却觉得没用。还不如买本作文书。孩子想买贴纸,你怕他家具衣服上到处都是。你给她买了一辆你小时候一直想要的遥控车。孩子想买漫威英雄的模型,你说太贵了,够买几天的菜了。很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满足了。有时候不是孩子贪心,而是你给的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那么,这样的努力和牺牲是没有用的。

一位网友分享了他的故事:小时候物质匮乏,2毛钱的冰糕很奢侈;我爸妈在地里割稻子的时候都是汗流浃背,却不舍得买。但是有一天,父亲绕了很远的路,给了他一个吃。这是他这么多年来吃过的最好吃的冰淇淋。他为此高兴了很久,写进了小学初中的作文。后来去了外地工作,吃到好吃的,总想有机会带爸妈去尝尝。

2.及时回复,愉快见面,不拖延见面,不附加任何条件。

很多人误读了“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更成功。所以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等。“妈妈,这件衣服很好看。你能帮我买吗?」; "过完生日再买吧”;考的好就买;过年的时候再买..."

延迟满足确实能锻炼孩子的自制力。但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真正延迟满足的是孩子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家长的强迫。如果不建议在孩子愿意的基础上拖延,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甚至会破坏那件事的快乐。孩子甚至认为:父母就是看不到我开心。

显然是可以马上满足的。为什么不坦诚一点,给孩子一个满意幸福的生活呢?如果孩子总是习惯性的不停等待,也会学会这种等待和拖延,以后做什么都是这样。

3.勇敢一点,假装。如果不能满足,就老老实实回应。

父母不需要很有钱才能满足孩子。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家长要注意的是,你可以不满足孩子,但请你肯定他的需求。恰恰是这一点,我们的父母很难做到。为了避免羞耻,我们给自己很多台阶,不去满足孩子,反而去批判和否定孩子的需求,说明你在这个要求上走得太远了。比如“家里已经有10的玩具车了”;“买了玩不到两天。这是父母不诚信的表现。

相反,如果家长说:“妈妈知道你很想要这辆玩具车,可惜妈妈舍不得买,我还要买其他的。这种家长比较老实。你想要这个玩具没有错,也是你应得的,只是你妈妈满足不了你。只要看到了孩子的需求,即使最后没有得到满足,他此刻也会觉得有点遗憾,不会形成心理创伤。

父母更需要诚实,而不是完美。坦诚的表达自己的难处,孩子一般都能理解父母,不会讨厌父母。

第四,孩子的需求会很难满足吗?这孩子整天吃垃圾食品玩pad吗?

为了不让孩子的童年有失落感,所以童年尽量满足孩子。但是父母会担心孩子会陷入另一个极端,永远不知道满足了怎么办。这孩子整天吃垃圾食品玩pad吗?

除非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正常的孩子一般都能找到平衡。糖吃多了自然会身体不舒服,也没有孩子不舒服就吵着要吃的。当需求得到满足,他就彻底体验到了那种感觉,也就释然了。相反,父母越限制他,他就越沉迷。如果能随时吃糖,孩子一般不会痴迷于吃糖;如果家长防范,孩子一有机会就会吃,因为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吃。未被满足的欲望是最强大的。

推荐阅读:马云:“我这样的人进不了阿里”,呼吁学校不要像养猪场一样。

当时马云和妻子忙着创业,儿子沉迷网络游戏。他是怎么帮儿子疗伤的?给了儿子200块钱在网吧玩了3天3夜。等我回来,我只需要告诉他玩游戏的好处是什么。儿子回来了,吃了顿大餐,睡了一天。我跟父亲说我又累又困,浑身上下都疼。没指望有什么好处,就戒了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