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忠、礼、智。
什么是忠、孝、仁?什么是信、礼、智、勇?现在你只能通过看台北的路牌才能看到它们。“君、臣、父、子、子”之道是维系的轶事序列不再回来,这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联系
“信、礼、智、勇”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生存哲学,是所有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观,在儒家话语的外壳下,内涵不再。
道德
古人曾经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现在的教育还是讲道德。正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孟漫所说,“我们可以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学到太多东西,比如审美情趣、传统智慧,但我个人认为最值得借鉴的还是道德。
四书五经
曾几何时,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要在15岁之前把四书五经背熟,但我们今天对经典的理解还剩下多少呢?1912 65438+10月19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下令废除小学堂时,是解放思想的壮举;结果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四书五经是什么。
现在的孩子对中国古代的支柱思想体系知之甚少,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
齐
什么是任侠?它是“道之所在,虽成千上万人已去;义举行了,女儿也不会后悔;在爱情的心里,世俗礼仪如粪土;兴在何处,与君饮三百杯”;正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之外。”说完后,拂去衣服,不露一点声音,深藏不露。三杯吐槽,五岳皆轻。即使你死了,你也不会为这个世界感到羞耻。”是荆轲,是聂政,是颛顼,是李白,是被一餐饭祝福的浮母,是救了伍子胥的渔夫。
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灯笼跳秧歌,端午节拿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原驱鞭炮...随着大城市全面禁止燃放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利益被逐渐淡化。
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有多少孩子还知道泰格?9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庆祝生日。他们不认识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生锁,没去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平淡苍白的。
摄影师甘加索·兰巴布
对家庭、对人民、对国家和民族、对社会负责...这是古人给我们最好的教育。《大学》开篇说的“古之欲明显优于天下”在今天成了海市蜃楼,顾的“匹夫有责,国家兴亡”更像是和平时期的一句空话。
所以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双胞胎,玩蛹或者Hello Kitty,穿阔腿裤,口袋里满满的标语,“我喜欢,为什么不”......................................................................................................................
诗歌、音乐与赋
如果90年代的孩子从周杰伦的《直答》开始接触古典诗词的美,是不是有点晚了?
唐代诗42863首,宋代诗19990首,李白诗900多首,陆游诗6000多首,只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零头。然而,直到我们中学毕业,我们所承载的也不过是“萧何刚露尖角”“二月春风如剪刀”这样的小情怀。怎样才能热爱我们浩瀚的诗海?
并不是说古典诗词就应该被广泛使用,而是大跨度地从我们的视野中退却、消失,这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被“涉水采芙蓉”、“流连庭院”、“酒后看剑”这样的浪漫情怀滋养过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不会那么麻木和冷漠。
音乐
现在,有为青年的形象就是年轻有钱,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他懂得赚钱,懂得花钱,不再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好公子。成年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被复制甚至强化。
学钢琴(指钢琴而不是古筝)一定要分等级。除非你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字画是少年宫的常规项目,为了升学时加分。原本的优雅在父母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被扭曲了,再也无法保持美好的外形。
孔融放弃了最大的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因为大梨不好。”老气横秋的孔融如果现在听到孩子们的回答,一定会气得跳棺材。是的,传统道德范式正在丧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育不工作的人吃不上饭。他们几乎从懂事起就在竞争,他们是天生的达尔文主义者。
初三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练琴3个小时。六年级的孩子做作业到半夜12。二年级的孩子课后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和学生会选举。他怎么能说:同学,我不要第一名,让你有?
没有人会感谢孔融。然而,当整个社会开始认同“谦虚使人落后”等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时,中国古人曾经温婉的人格魅力也就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