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的人性化。
(1)心理学:研究人性的科学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人性是不同心理学流派争论的焦点之一。不同的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不同的解释。可以说,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是心理学不同流派形成的理论基础,而人性假设或观点是构成其心理学理论和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心理学应该关注和研究人性。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蔚先生指出:“心理学是研究人本身的一门主要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从人开始,到人。所以要从人出发,研究之前要对人是什么有一个大体正确的看法,以此作为研究工作的指南。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科学地阐明人是什么,以便全面而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因此,人的本质对于心理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里说的“人的本质问题”,就是人性的问题。
㈡关于人性观点的辩论;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对人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人性论。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本性无善无恶,以忏悔为代表,本性无善无恶;(2)性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以师说等人为代表,认为性可以使性善良,也可以使性不善良;(3)性善性恶论认为有的人性本善,有的人性本恶;(4)以孟子、董仲舒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自然有一定的“善”,可以发展为善;(5)性恶论,以荀子为代表,认为人性本恶;(6)以杨雄为代表的善恶混合论,认为人性中既有善也有恶,是善与恶的混合体。
(三)分歧:基于人性假设的教育理念
虽然各种人性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是,环境和教育对人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本性只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量事实表明,对人性持有不同看法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会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于假设不同,对人性的理解不同,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任务有着根本的不同,教育原则和方法的选择也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论是教育的基础。更具体地说,性善论主张通过教育发展人性;性恶论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人性;性无善恶论主张通过教育塑造人性。具体来说,这里所说的“发展”、“转化”、“塑造”,会对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诉求与探究:心理教育的人性意蕴
与其他教育相比,心理教育是应人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应促进人性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就心理教育本身的意义而言,心理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人性教育,应该像基本的伦理教育或健康教育一样,是人类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应该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成为真正充满人性、建构人性的人性化教育。
在心理教育中,单纯地认定人性的善与恶,理论价值或现实意义都不大。这就要求我们实现人性研究视野的新转换。有学者提出了人性的正向性和负向性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人性的积极取向和消极取向并不分别等同于性善论和性恶论,它们只是看待人类世界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方式。教育者在看待受教育者的人性取向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面对同一个受教育者,对人性有积极取向的教育者,应该首先或主要关注受教育者潜在的或现实的好的倾向;对人性有消极取向的教育者,总是习惯于首先或主要关注受教育者潜在的或实际的恶的倾向。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考,我们对人性的基本认识是:人性是“生成的”而不是“赋予的”,“多样的”而不是“同一的”,“异质的”而不是“同质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变化的”。因此,在人性及其建构的问题上,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多样、开放、灵活的认知方式,持动态、相对、辩证的态度,不断用创新的、更全面的眼光去思考和理解人性,从而培养和提升人性。这是一种相对合理、理性的现代人性观,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人性,更好地建构心理教育理论,可能更有启发意义。
反思与呼唤:心理教育的人性化趋势
遗憾的是,现代教育迄今为止并没有把人性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第一目标,而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从技术功能效率的层面把人变成了物,人的主体性的存在价值几乎被抹杀了。在这种物化的教育中,教育者只看到知识,分数,升学率,竞赛,荣誉,奖金。在他们眼里,学生几乎就是口袋、鸭子、书柜、容器、工具的代名词。
不人性化的教育导致人性的缺失,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今世界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严重失衡。重物质、轻精神、轻经济、轻文化,似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通病”。因此,将现代人的精神和灵魂从物质、技术和功利的权力统治中拯救出来,成为当今时代人们对心理教育的期待和呼声。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潮流,“学校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人性化”等理念正在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特征。一旦把人性的假设和建构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具体教育和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之所以主张把人性的发展和成长作为教育的优先目标,就是基于这一点:没有培养健全的人,终究不会有健全的社会和经济。
重塑现代人性:心理教育的历史使命
如何通过心理教育塑造现代人完美的人性,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衡量心理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标准应该是它的现代人性水平及其在传播和促进现代人性成长方面的贡献。忽视现代人性的心理教育终将被现代人所忽视。改变我们的心理教育观念,最重要的是回归现代人性建构的根基。
心理教育重构人性范畴的实质是寻找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完整人性,实现对现代人和现代人性丰富内涵的全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一种新的心理教育理念。现代人性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中的概念,很难全面揭示其内涵。但* * *的一些特点是:现代人积极主动,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有自觉的创新精神,有文明的生活方式,适应社会变化能力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主体性、发展性、社会性、实践性、创造性与真善美的和谐是现代人性的重要内容或基本内涵。
现代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人性的现代化,或者说历史使命是促进现代人性的发展。主体性和发展性是现代心理教育的本质规定,也是现代人性的本质和基础。主体性和发展是不可分的。主体性代表人性发展的主体,发展代表人性的发展。现代心理教育提升现代人性,凸显现代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因为心理教育“不仅是为经济社会提供人才;它不把人当作经济工具,而是当作发展的目的。“其核心旨趣是促进现代人的人性提升、精神解放和个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心理教育是一种“主体发展”的心理教育。
基于建构现代人性的基本要求,现代心理教育应真正树立整体性、全方位、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教育观,树立适应与发展和谐统一的心理教育观。也就是说,在教育理念上要有新的转变,即注重实施适应性心理教育,引导现代人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性心理教育的实施,引导现代人性的积极发展;注重实施主体性心理教育,引导现代人性的自主发展;注重实施全人性的心理教育,引导现代人性的全面发展。
提升和完善现代人性是现代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国心理教育发展可以努力追求的崇高境界。基于建构现代人性的内在要求,现代心理教育应实现从“物化教育”到“人性化教育”的根本转变,以一种属于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关怀人、引导人、发展人。具有人的特性和功能的心理教育,必须从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出发,真正尊重人,尊重人的人格,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承担起促进人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外向孤独”不是你生病了委屈了就哭。
目前精神病学还没有这种东西。至于外向自闭症和自闭症本身,不是一回事。通常我们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人缘好、善于交际,在别人面前总是带着主动、乐观、幽默等正能量,但独处时却异常安静,喜欢独处,甚至有些忧郁气质的人称为外向自闭症患者,这是一种城市病的表现。虽然大多数外向自闭症患者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但外向自闭症与医学上的自闭症或精神疾病有着本质的区别。
问问度娘,你会发现外向自闭症其实是网络上一个杜撰的名词,也就是我们每天说的网络用语,和医学上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在城市生活中,外向自闭症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在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不需要刻意去担心。如果这种情况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围,或者影响到了周围的人,也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可能会建议去看心理医生。这时候就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外向自闭症”患者的真实内心
外向的自闭症患者虽然善于沟通,但内心孤独,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这种心理状态与他们所处的城市化社会密切相关。物欲横流的当下,很多人都经历过亲人、朋友、同事的背叛或背叛,这让现代都市人的内心非常脆弱,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人际交往模式。除了父母和孩子,他们不相信任何人。一秒钟前,一个朋友因为利益而反目成仇。但在竞争激烈、人际交往复杂的现代社会,在工作过程中不宜过多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反而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得不到同事和客户的认可。人际关系是财富的脉搏。在一个人缘为未来铺路的社会,人们必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在弱肉强食的竞争状态中获得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现在的职场人工作压力大,生活和感情压力也与日俱增。案子打死,加班是常态,被领导批评教育,甚至快递也会打死你。回家后,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不让情绪传递下去,只好闭门独自舔舐伤口。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回到家还要面对来自父母的“轰炸胁迫”。“你什么时候把对象带回来?”“这个月效益怎么样?老板发奖金了吗?”面对这种连环轰炸,与其再抱怨再被骂,不如在电脑前看看别人的悲喜。有时候,陌生人会变成最亲近的人。你可以向一个陌生人倾诉,把内心的不满和苦闷像垃圾一样发泄出来,然后突然消失在彼此的时间里,无所事事。
虽然路就在脚下,但每一条都不容易走。在城市病的生活中,我们成了“外向自闭”患者。没有了手机和知心朋友,开心的玩耍背后隐藏着一颗孤独的心,表面的平静只是一种保护色,就像陈奕迅的歌:“不知道为什么,我像一个孤独的病人,拉扯着自己。”
“笑声、欢呼声、嘈杂的气氛,但我的心很冷;聚光灯是一种恩惠,但我不能喊着等。”陈奕迅的《孤独的病人》也唱出了你的心声吗?人疯了,搞笑大王,领袖气质...摘下“外向”的面具,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孤独藏在心里。孤独不是病,但它渗入人心,释放内心,寻找鸡汤抚慰孤独。
“外向自闭症”的治愈方法
漫画家们留在网上推出治愈漫画,为“外向自闭症患者”开出药方,让被枪伤在弹孔里的网友们再次用鲜血复活。
呆呆的说:如果手机不离身,那就把智能手机换成手机,这样你就只会打电话,不会总想着玩;
平淡的说: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只要大家停止迎合别人,勇于做自己,生气;
平淡的说:对于有时候很紧张,有时候很冷静的疾病,紧张的时候给自己一拳,马上就冷静了;
平淡的说:你会因为别人的话而难过,却不会被发现。这个病的药方也很简单,就是不要把悲伤压抑成心病,委屈了就哭出来。
这些平淡的治愈药方可能充满了嘲讽,但也包含了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理由。“我决定捂住伤口,按照治愈的版本给自己做解药。”网友阿梅说。
“心痛需心药”,城市病是大城市上班族的通病,但最好的治疗方案还是要靠个人自我调节。如果你觉得枯燥的漫画只是为了娱乐,试试我教你的几招。
1.回到家人身边,和家人沟通。你可以不相信任何感情,但不能不相信亲情。父母亲人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多和父母沟通,既可以表达感受和不满,也可以让年迈的父母了解城市职场生活的最新信息,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不会太落后。
2.独自旅行。都说旅游是最好的减压方式,江河湖海能让人神清气爽。你是谁?你想要什么?只有站在深处,风才会猎猎,一切才会明朗。
3.孤独不需要伪装,没事就多去健身房。好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就像美丽需要保持一样。健身房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发泄情绪。心烦的时候,拿沙袋当对手打,打到软为止;在跑步机上跑了一百八十圈,累得像条狗,还有力气抱怨孤独,酿造孤独吗?也许,在你感觉舒服的时候,你的肌肉在悄悄滋养。是的,外向自闭症不是病。委屈了就哭!
精神疾病的音乐治疗是心理治疗中的常用手法,那么用什么音乐可以治疗精神疾病呢?
现在中国对精神疾病的音乐治疗,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医的情志理论。当然还有其他的理论基础,比如基于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深度音乐,马斯洛的人本主义音乐。
但我觉得我们在中国长大,更适合中国的文化土壤,应该遵循中国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医理论认为,喜、怒、思、惧、忧是人的五种基本情绪。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五种情绪是和谐的,制约和促进是平衡的。其中,担忧滋生恐惧,恐惧滋生愤怒,愤怒滋生喜悦,快乐滋生思考。忧胜于怒,怒胜于思,思胜于惧,惧胜于喜,喜胜于忧,这是约束;掌握了这些理论,就能掌握音乐治疗的灵魂,只要根据音乐各自的特点把握音乐的情感基调,选择不同的音乐治疗不同的心理疾病。
有哪些治疗心理疾病的音乐?以下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音乐分享给大家:
一款香薰灵魂音乐-莲花系列10
两首香薰灵魂音乐-薰衣草系列11
三种潜意识音乐疗法——7种原始能量修复系列
班得瑞音乐系列时间轴结合家庭排疗
NLP时间线疗法强调通过记忆闪回找到情绪事件的根本原因,通过重播和学习消除此类事件对当事人的影响。家族制度的安排,就是重新整合家族制度中紊乱的爱情秩序,解除其中的纠葛,使未解决的恩怨达成和解,从而使制度中的爱情重新流动。时间线治疗是一对一的,而家庭系统安排需要教室里20人左右才能治疗。如果能把家庭制度安排的处理和时间线处理结合起来,就能让家庭安排更加灵活。
在最近的一次个案治疗中,当事人回到三四岁的时候,看到事件中的自己,非常难过。一开始她说不开心是因为那天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她做鱼汤。所以我切入了这个病因的治疗。但是,聊了几次之后,我发现,感情上的干扰其实来自于妈妈的不开心。她说:“妈妈和奶奶吵架后,妈妈不高兴了。她躺在床上,没有起床吃饭。我觉得很难过,很难过。”
在引导当事人重新解读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很难学习和改变根源事件的盒子。被困在情绪里,走不出来。
这时候灵光一闪:这种情况和家庭制度里一样,子女要为父母承担痛苦。用家排的处理来指导解决应该更快更简单。
于是,我让她看着妈妈的背影,对妈妈说:“妈妈,我很难过!因为我很爱你,你难过,我也难过。我很想帮你,但我只是个孩子,没有足够的力量。请允许我把你的责任还给你。请允许我只有一个孩子。我只需要再次成为一个孩子。”
跟我重复完这些话,当事人重重的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脸终于缓和下来,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了。经过正常效果测试,确认这个根事件对她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
所以让她整理成长过程中类似的事件。她悄悄整理了一大堆事件,大概用了二十分钟。每次她整理完一个事件,都会轻轻吐出一口气,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当她收拾完所有的东西,我把她带回了现在。她睁开眼睛,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说:“太谢谢你了!太神奇了!这真的可以做到!我没想到会有用……”
第二天见到她,我眼睛一亮,不禁感叹她的美丽。前一天,她穿着黑色的衣服和裤子,长发垂下来遮住半张脸。今天,她穿着一件紧身t恤裙,搭配一条鲜红色格子披肩。她的长发在脑后整齐地扎成一个高高的发髻,脸上带着淡淡的阳光,妩媚动人。
笑着看着她,我对自己说:“心理治疗师做的不多,但能带给人很多。”未来,我们一定要努力,付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被覆盖的美丽重见阳光。"
太神奇了!学习一些艺术可以治愈心理问题。
让艺术治疗你的心理问题。艺术即治疗意味着艺术创作本身具有疗效。但由于治疗师的训练和服务对象的心理成熟度不同,“艺术即治疗”所造成的氛围和意义也不同。“艺术是治疗”包括四个层次,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深入心灵。从'长生'到'长生',从'有为法'到'无为法',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深处和更深的深处。
艺术疗法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传统——通过艺术创作来投射和阐释自我。
疗愈型——通过艺术创作‘恢复和还原’自我。
养生型-通过艺术创作体验和享受自我。
精神型--通过艺术创作来消解和超越自我。
化合物──(1)个人发展任务的化合物。(2)单位之间整体目标的结合。
除了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传统艺术疗法之外,治愈型、养生型和精神型属于“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取向“艺术即疗法”的范畴。复合型包括以上两种。
艺术作为治疗是一种“向内”的旅行和探索。通过艺术创作,人进入了自我的本性。从接触自我,自我恢复,自我体验,再到超越自我。艺术治疗到此结束,艺术就是治疗,艺术就是自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