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创造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卡通人物:呆伯特。以这个漫画人物为核心创作的一系列关于企业管理和职场生存的漫画风靡一时,深受大众喜爱。
然后,作者出版了一本自传《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那么容易赢得》。
我们再来看看英文的原名,它更能传达书的意思:如何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都失败,却依然大获全胜。
英文原名的直译是:
我几乎一事无成,但还是在重要的事情上取得了成功。
那么,亚当斯是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诠释这个主题的呢?
亚当斯原本不是漫画家,但喜欢漫画,然后开始每天画画。当我每天坚持画一幅漫画的时候,我并没有设定一个目标随时去实现。
经过多年的坚持,终于创作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动漫角色“呆伯特”。
看完这本书,小伙伴彻底迷茫了。他有什么样的问题?
他问的问题是:
“这本书的结论是,目标是属于失败者的,大多数成功的人都不遵循目标。
很多关于成长的经典书籍都教导我们人生要有目标,要有阶段性目标,这样才能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该听谁的?
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简化为:
由“目标”驱动?还是“体制”驱动?
目标驱动是以时间轴为基础的,其特点是在明确的时间点完成明确的目标。目标是随着时间的进展一步步递进的。大目标可以分为阶段目标,阶段目标可以分解为小目标...
系统驱动,这有点像建金字塔,每天捧一把沙子,有一天,把沙子聚成一座塔,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金字塔)。
我应该选择哪一个?
没有统一的答案,适合的人,适合的时代。
就是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是固态液态气态,对不对?总有一个前提,有没有目标都有可能成功。关键在于什么样的环境,执行人是谁?如何调动自己的内驱力?
成人世界没有大多数问题,也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案。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