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不是大家闺秀吗?有什么奇怪的?我赶紧翻了翻字典,“小姐”这个词指的是有钱人家的女儿,以及未婚女子的称谓。
一点贬义都没有!
为什么发展成了酒吧、歌厅陪侍服务女的统称?
我第一次听到“小姐”这个词是在我读大专的时候。寒假的时候,一个很要好的女同学去县城一家舞厅打工。她几次邀请我去那里看世界,我似乎对她工作的地方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如期赴约,坐了100多公里的颠簸大巴,终于到了那个小县城。我对那个县的第一印象是破旧,但舞厅建得很豪华。
晚上同学要上班,我就和她一起去了舞厅。我同学在忙,我碰巧看到唱歌池左侧有一把带扶手的长椅子。我坐在靠近舞台的第一把椅子上。过了一会儿,七八个化着浓妆,闻起来很香的女生从门口进来,依次坐在我右边第二把椅子上。
我正看着舞台上的屏幕,兴致勃勃地听歌,根本不在意他们为什么坐在这里。
这时,我同学冲过来说:
不要坐在这里!把我拖出去。
我问她,我坐在那里怎么了?
她说,那是女士们坐的地方。
人生第一次听到“小姐”的别称,于是问她什么是小姐?
在我的脑海中,我可以看到贵族家庭的典型人物,如崔莺莺和冯程程。
是一个和客人喝酒聊天的女生。以后你就知道了!
这位同学慌忙丢下一句话,忙着招呼客人。
从20世纪90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小姐”这个词就被用来指三陪女郎。为什么这么温柔贤惠的名字现在沦落为三陪这个渣字?
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叫三陪太刺耳太粗鲁了,只好从欲盖弥彰中找个词。结果,这个中性模糊的边界“失手”中了彩票,从具体指称变成了退化的一般指称。
小姐,真的是好字。然而,随着所指社会群体的变化和扩大,人们越来越不认为这是一个好词。
走在街上,你想向一位女士问路。如果你叫她小姐,你被分配去挨一巴掌。最低待遇将是:
你是一个年轻的女士!
或者作为回报:
真是个神经病!
弄糊涂了,毁了三观,自讨苦吃。
可惜这么好的词。
和小姐同样命运的,还有“少爷”“总”之类的词。你看,就算是古代最尊贵的小姐少爷都服务过顾客,但是想想你的消费档次有多高,有多幸福。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老板,我们的身份是多么高贵啊!
代话人多辛苦啊,用小姐和老板的谩骂给顾客磕头抬轿子!
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大意是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掉给人看。滥用好词是否也是一种悲剧和倒退?
椽子和小姐的爱情注定是有福气的,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喊杀。
椽子们沮丧地说,我现在在街上看到的都是年轻的女士。
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小姐
他说,我怎么知道现在的小姐和以前的小姐一点都不一样!
是的,你为什么不找一个像崔莺莺和冯程程那样的年轻女士呢?
我们家有一位年轻的女士。
我突然想起了我奶奶,眼前一亮。
我说,是我奶奶!椽子立刻又倒下了。
我奶奶真的是真正的淑女,地主家的女儿。
就是旧社会那种坐在吱嘎作响的轿子里用算盘去市场买块破布的地主夫人。
至今奶奶还经常给我看她那双被旧社会折磨成三寸金莲的小脚,像是留恋又像是炫耀:
这是古代仕女最官方最正宗的标准。
我对奶奶的破三寸金莲和小姐身份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一个世纪以来奶奶是如何健康地坐在我身边,像一个可移动的化石,整天在父母家讲她年轻时的老风光。
《新华字典》对“小姐”一词的解释是否应该扩大,毕竟小姐曾经作为一个时代不光彩的词汇而存在。或者在未来,这个词会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逐渐消失!无论是楼主小姐还是三陪,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但是看电视上扫黄打非的新闻报道,夜场卡拉ok生意,男女互绿的行为,似乎希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