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侯祠的对联说到神童
今年出差成都,利用会议休息时间,去了一趟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诸葛亮名胜中最负盛名的一处。关于武侯祠,我记忆最深的是赵蕃的一幅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语上款题“光绪二十八(1902)年冬十一月上旬之吉”,下款署“权四川盐茶使者剑川赵藩敬撰”。在祠里找到后认真地看了很久,赵蕃此联,不仅书法佳、文采好,关键是见地极深,我在N年前于书上见到此联,就深为叹服,2004年我还以它为内容写过一幅作品发表在《美术报》上。此联语真乃治蜀真言也,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想,只要深得此联三味,治蜀易,治天下也不难!《道德经》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想齐家冶国平天下和儿童教育恐怕也是同理,攻心联对于我们如何做家长,应该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一、神童陷阱
记得2005年的《南方周末》刊出了一篇文章——《从神童出家看首批少年班神童命运》,文章说:“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据当时的报道,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几乎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本科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不过,这已经是他能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了。1982年他第一次报考研究生,但报名之后就放弃了考试。第二次,他前进了一步,完成了体检,然后放弃了。第?3次,他又进一步,已经领取了准考证,但是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又退缩了。”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找了回去。和尚没有做成。第二年,他终于成功了。无独有偶,他当年的同班同学干政后来也得了精神疾病,时好时坏。“最终他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同居住的房间里。”
神童陷阱,一个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人类社会对神童向来有着一种狂热的制造、发现和传播欲。神童本没有错,神童故事在八十年代符合了中华民族渴望人才的普遍心态,在现在则迎合了广大家长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在起跑线上的宏伟梦想。然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所谓的神童成为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呢?更为严重的是,神童们过早地介入成人世界、过多地承载了知识传达的任务,突视了人的全面生态建设,发展的后劲不足,往往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离开少年班16年后的宁铂曾私下回忆说:“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大文豪王安石在《王文公文集》中说,金溪民方仲永生五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然而十几年后,神童成为神话,仲永“泯然众人矣。”从仲永到宁铂,历史总是毫不留情地惩罚了“不审势”的人们。究其原因,宁铂的要害在于缺少游戏对生命的愉悦,方仲永的遗憾在于正常教育的无法延续。
二、消逝的童年
神童陷阱之所以出现,根子在于童年的消逝,进一步讲,就是一面是童年生态和文化的消逝,另一面是另一种陌生的生态和文化突然间左右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得他们无所适从。
王喜海先生在其博士论文[2]中说儿童同时是生活着的生活者、游戏着的游戏者和学习着的学习者。他认为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不同,是独立的;儿童通过游戏获得自身发展;同时,儿童生而具有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可以十分有效地进行学习。我们知道入学前的儿童主要通过生活获得经验,然而在进入学校后却要通过书本上的字符和图片以比较抽象的形式获得经验。在人类天性和强制教育的互相搏击中,儿童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布约克沃尔德教授在《本能的缪斯》里指出,在充满缪斯天性的儿童文化和毫无缪斯情趣的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他在书中列出了一份文化冲突对比表(如下表),很有意思。
文化冲突对比表
在这种文化冲突中,儿童本能的生活体验和自主学生模式被强制改变,真实状态下的生存发展活动被异化、被人为地规划化,这种异化和规划化是对儿童自然本能的粗暴干涉,这种干涉的有利的一面是,儿童必须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否则知识和经验的取得过程就会变得缓慢和缺少效率,儿童的自然的经验获取方式的确是合理的,但是人类对知识的了解决不能停留在儿童阶段,我们需要抽象思维和抽象知识健全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以及学会如何在人类自己制造的混乱的经济社会中游泳,按所有家长的想法,他们的孩子还不只是游泳那么简单,而是要搏击巨浪、傲立潮头。从刘三化身而来的高祖皇帝所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唤醒多少人对自己孩子的“成龙”期望啊!我们把学校文化有利的一面抬得过高,而把它对儿童自然学习本能的摧残却熟视无睹。一些学者为此洋洋得意地制订出一套又一套令孩子们马上“自觉自愿”投身其中的“学习”计划和制度,使得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送达。而且我们发现,就是这样单纯的知识送达还不够,我们把小学语文和数学变成主课,把音乐、劳动、体育、美术变成副课,后来在主课上又加了英语,到初中又加了一门科学。虽然我们一直提倡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就连孩子都知道那是难以实现的梦想。我有一天对儿子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讲四美三热爱都很重要的。”?儿子说:“我知道,书上有的。”我很高兴,说:“想不到现在还这么讲!”?儿子漫不经心地回了两个字:“套话!”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无论是课时的安排,还是升学考试的课目,都是有主次之别的。成人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的言行分离文化习惯过早地反映到了孩子的身上,我们绝对无法认为这是一种进步!
三、完人教育和做中学
面对问题,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只有勇敢直面和设法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树立完人教育和做中学的理念。
完人教育就是完整人教育(the whole man),它是人类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旨在培养学生追求人的本质的情感,追求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其目的是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人格健全,有理想、有追求,有热情、有情感,乐观、和谐、向上、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完整人教育是教育最本质的属性。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法原则,这是一种新的活动型、实验型课程观以及一种解决问题、科学探究性的思维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学、在实践中学。学习应当是一种带有主观能动性的、快乐的、科学探究式的和体验式的学习。杜威认为:“教育的问题就是要抓住他的活动并给予活动以指导的问题。通过指导,通过有组织的运用,它们就会朝着有价值的结果前进而不致成为散乱的,或听任其流于仅仅是冲动的表现。”
为了说得更加清楚一些,我们来看个例子,许锡良先生在《教育的本质是回归人》里说:“美国当年由爱迪生发明了录音机后,……一些教授走在时代的前头,学会了偷懒的办法,就是事先录制好自己的讲课内容,到上课时间了,让自己的助教把自己的录音放在教室里,学生因此在下面听,听了一段时间后,学生感觉特别乏味无聊。因此,也想了一个办法,如法炮制,也去买了一个录音机,去收录教授的讲课内容。后来,一间教室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讲台上一台录音机在放音,下面每个座位上也放着一台录音机来接收讲台上的录音机的播音。教室里竟然空无一人。这是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几年前在南京东南大学演讲时讲到过的一个例子。”我自己在做一个课程虚拟社区建设研究课题时也同时思考了这个问题。在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传承是口耳相传,教育的形式是零距离的、整体性的生态传播;在印刷文明时代,文字和纸张承载了文明的沿续和传播,教育形式从书院式又转变为班级授课式,但还是近距离的人际传播;在人类进入IT时代之时,人们显得非常兴奋,在教育界,最时髦的做法就是忙着想办法把课堂从现实中搬到网上,过一把赛博空间的瘾,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或者说是教育传播的两个传播强主体成为无法近距离接触的虚拟个体。就同我们在利用QQ交流时早已发现的那样,我们无法搞清楚常常和我们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上面那个关于录音机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全面交流,只是简单地传送知识和技巧,教育就会走进一个死胡同。完人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过程。因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将人的情感、喜好、个性特征等同时进行相互传播,相互传达的是更为本质的东西。在塑造有理想、有追求,有热情、有情感,乐观、和谐、向上、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教育活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做中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录音机里传出来的教授的声音实在无法使学生产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欲望,因为他们的面对的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没有老师的启发、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体味不到学习的快乐所在,于是兴味索然,自发自主快乐的体验式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学生们实在是比教授们更有创意,他们的黑色幽默深刻表达了他们对异化的教育形式的不满。
四、每个孩子都是神童
赵蕃的联语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对教育来说,“攻心”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如果都用强制方法,则谈不上什么“攻心”。那么如何“攻心”呢?这就需要教育者很好地“审势”了,因为“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所以我们可以不厌其烦地说,教育的宽和严不是症结所在,我们工作的关键是要“审势”,就是要科学地分析教育的另一个主体——学生的真实的生态和这种生态所处的现存环境,做出科学的判断来。
我们曾经说过,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神童只是学习生态异化的结果,这是一个在大众希冀的目光中结出的无法下咽的苦果。如果我们留出一点点时间让这些神童体会一下YOYO球的乐趣,那怕少上一次强迫的课外兴趣班;让他们自主地找小朋友们大闹一场,那怕把家具打烂几个;对于这些智力超群的神童来说,缺少的是在游戏中积累的生命的快乐体验,因为这比学习知识有意义多了。如上所言,宁铂的要害在于缺少游戏对生命的愉悦,方仲永的遗憾在于正常教育的无法延续。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对于智力不佳的、课堂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从而鼓励之是个极好的办法,也许这些孩子们兴趣点不那么高尚、不那么符合大人们的胃口,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他们把失落了的兴趣重新找回来。如果还有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对玩是有兴趣的,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那我们可以更肯定地说:恭喜你,你的孩子还很优秀,我们要做的无非是把孩子的兴趣转移一些到学习上就可以了。在这中间,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第一是“审势”。即观察我们的孩子缺少的是什么,多余的又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我们的要求还可以再严格一些,在哪些地方又还可以为孩子再松一下绑。如果有家长会用SWOT方法来分析那就更好了,虽然这个方法平常是用在企业战略管理之中的经典方法。宁铂在三次放弃考研后对别人解释说,他是想证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样才是真正的神童。不过班主任汪惠迪以及身边的很多人却认为,他只是过分地恐惧失败。可惜当时没有一位可以为宁铂所信任的人给他指出来,否则宁铂也许就能避开神童陷阱,成为和78级少年班同学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一样的成功人物。第二是“变态”。这是借用某位变态的所谓“国学大师”的噱头语言,所谓“变态”,就是改变心态。我们正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的孩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才会出现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偏差。我们只有改变心态,摒弃陈旧观念,放眼长远,以欣赏的目光平视我们的孩子,我们才有可能进入他们的世界。第三是“攻心”。?《孙子兵法》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改变心态就是攻心的****。这时候,我们只要有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轻轻一句话就可以和孩子实行很好地沟通的,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引导我们的孩子。你放心,他都会听你的。当然,这样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即你一定是位不断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技巧和艺术的好家长。有一次儿子曾很自豪地告诉我他在学校的一连串的“职务”,我认认真真地记了下来,它们分别是:学习委员、学校合唱队大组长、四年级科学大组长、四年级科学大组405班小组长、学校航模组405班小组长、405班科学课小组长、405班英语课小组长。再小的工作,只要认真,它就是极重要的事情,我表示欣赏之后又和儿子一起分享了他的快乐和自豪。又一天晚上我和他谈到曹植,我引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说:“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分一斗。’”儿子说,他也想要一斗,我同意了,但告诉他,这一斗要你自己付出努力去争取的,儿子便在满足中睡着了。我相信这就是很好的“攻心”,儿子会为这一斗才华而努力的,虽然我们知道他永远也是得不到的,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的家长看见过孩子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自学了诸多漂亮的YOYO球花式吗?你看见了,你赞美了吗?我们的家长看见过孩子在几小时内独自学会了骑自行车吗?你看见了,你为之自豪了吗?我们的家长看见过孩子在认真地看一本漫画书吗?你看见了,你鼓励你的孩子继续读一些更有趣的书了吗?如果我们运用改变后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你会看到你的孩子的作文里时常会出现令你感动、激动的句子,你会看到你的孩子画出一幅优秀或瑰丽的图画,你会看到你的孩子写出了几个非常漂亮的钢笔字;你会发现他(她)歌唱得很好、舞跳得很棒、与人交往很有礼貌,甚至长得越来越可爱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是我们根本无法企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