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于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所创造的故事,更是不用说,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诠释了一代人的神话。片尾甚至直接贴出了40-50岁男性成长为当今社会精英的年龄对比图。随着《时间的故事》的催人泪下的音乐,虚构的故事突然有了一些时代意义和现实点,但个人认为,却成了整部电影唯一的槽点。这个PPT真的做的不好,比《厨子的花花公子》结尾的老照片还要差。
在这样的情节背景下,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这部作品。三个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男,一个屌丝,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并不生硬,却为影片前半段加分不少。80年代初燕京大学的场景,画外音里三个人轮流领唱,观众自然带着或大或小的负担被带入那个年代。
在这里,难免要拿最近的主题车祸《致青春》来比较。赵薇真的可以跟陈可辛老师上一堂生动的导演课。《致青春》胃口很大,似乎想把赵感受过的校园时光全部灌输到观众脑海里,颇有几分羞涩,这也决定了影片后半段草率敷衍的用词。《中国合伙人》前三分之一配合剧情发展顺利使用了当年的流行歌曲(这简直是对《甜蜜蜜》的致敬或延续——首映结束后,陈可辛还透露本片中黄晓明与女神的感情也是甜蜜蜜传承下来的),快速活泼的片段来回穿搭,整齐地衬托出一幅80年代的大学生生活画面,全片65438+。
优秀的剧前半部分足够花哨,足够出彩,但剧情的进展却丝毫不受怀旧情绪的影响。三个主角分别开始了自己悲惨的生活,又聚在一起创造了新的梦想,然后关系出现了裂痕,直到婚礼上和事佬大卫说“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邓超愤然决定去沈阳找人教英语。黄晓明被单独留下后,剧情终于达到高潮。渐进的情节、交叉的叙事结构和传统的背景被陈可辛描述为一个有基础和创新的好故事。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本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杜可风的实力绝对不是盖的。一向对光有着宗教般着迷的杜老师,这次也没有卖弄技巧,往往只是用一个蕴含深意的镜头来叙述影片。比如玻璃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模糊的玻璃倒影既没有对镜子的直接暴力,也有巧妙的构图和隐喻。邓超在和黄师傅争论股份制的时候,和大卫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总是玻璃,右边总是大卫。快速精致的过渡和幽默风趣的对话,让两人渐渐开始产生分歧,而最后一个特写镜头直接拍到了大卫的脸。主人转过脸,两个人的头合二为一,暗示大卫以后会站在领袖一边。后来邓超和黄师傅提到公司上市的时候,一向屌丝的师傅终于对朋友说不。这时,镜头微微偏移,一束细细浅浅的白光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宽,把他们分割在两边,暗示着他们之间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单从镜头来看,《中国合伙人》已经足够精致了。
最后顺便夸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飞跃。这可能真的是黄晓明迄今为止最好的演技了。放下耍酷耍帅的偶像团体,他完全塑造了一个农村屌丝,到最后一点都不僵硬,颇有农民企业家的气质。这部电影大概可以算是黄师傅演技的一个里程碑。邓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出国前在机场的告别场面,让一个大男人的感情异常细腻,热泪盈眶。
有笑话,有眼泪,有回忆,有新意。偶尔有尿点,瑕不掩瑜。看完,嚼完,发现这个故事其实有些中国版阿甘的影子:也是过去的大时代,比如因为中国申奥失败而从天而降的电视机,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也是每个时代的神曲,比如《海阔天空》、《时间的故事》、《齐秦》;同样是一个屌丝的崛起。黄晓明大学门前和大学里的“过时”行为,简直就是一个农村傻逼的拥有。给这种傻逼装个叫梦的东西真的很合适。同样,爱与恨无所不包,每个人都挣扎在友情与爱情的漩涡中。
借用影片最后一句话结尾:也许有一天皱纹会刻在我的额头上,但不会刻在我的心上。梦想属于青春。年轻的话就住永光。文/THU悦婷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