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经典笑话大全 - 中学安全领域的教案

中学安全领域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你可能需要编制教案,借助教案你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一下教案是怎么写的!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安全领域教案。欢迎大家向他们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安全领域教案1【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陌生人的危害,让孩子知道不能相信陌生人,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能和陌生人走在一起等。

2.能力目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安全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活动,乐于探索、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课件1《兔子乖乖》、课件2《火的帽子》、课件3《丢丢的故事》、课件4《陌生人敲门》(2)情景表演《陌生人来了》由家长扮演。

2.环境准备:

(1)在地面上画有三角形和□形图形的区域。

②准备一面有边框的主题墙。

[活动流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兔子乖乖》,表演师生合唱。

老师:“小朋友听过《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吗?你能唱里面的歌吗?我们一起唱歌吧?”2.师幼讨论——小兔子做的对吗?为什么?

(链接衔接: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像大灰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是怎么哄骗孩子的?我们

让我们看一看。)。

2.逐步观看课件。

(1)观看课件2《火的帽子》,组织一次讨论——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1。看完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b .火帽为什么会晕倒?c .陌生人可以吃吗?为什么?

2.老师和孩子讨论,试着总结:不认识的人叫“陌生人”,陌生人的话不能信,陌生人不能吃。

(2)观看第三个课件《丢丢的故事》,组织一次讨论——不要和陌生人走在一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1,查看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丢丢做的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2.老师和孩子讨论,试图总结:不能相信陌生人。

(3)观看课件4《陌生人敲门》,组织一次讨论——不要和陌生人一起开门。

1.教师观看后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谁在敲门?亮亮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2.操作游戏活动课件。

3.老师和孩子讨论,试着总结:不能相信陌生人,如果大人不在家,要注意自身安全,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能随便开门。

第三,“判断是非”游戏深入。

老师让孩子判断是对是错,比如陌生人可以敲门吗?想开门的站成三角形,不想开门的站成正方形。

主要问题是:

1.陌生人是坏人吗?

2.可以和陌生人一起去吗?

有个我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4.一个不认识的大叔给你东西吃。

下大雨的时候,一个陌生人说开车送你回家。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谁在家?你能告诉他吗?

第四,情境表演的巩固

1.老师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教室。

2.父母扮演陌生人。“陌生人”用各种手段引诱孩子走出教室,比如给糖果,给好玩的玩具。

陌生人和孩子之间预设的对话;

陌生人:小朋友,你的老师呢?(杨:老师不在)

陌生人:老师不在。我带你去玩吧!(年轻:老师说不要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坏人。看,我给你带了糖果。(年轻:老师说不要吃陌生人的糖果)

3.老师出现,陌生人离开。

老师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表现,告诉孩子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好人比坏人多。孩子还小,分不清哪些陌生人是好人,哪些陌生人是坏人,一定要小心陌生人。

教案2安全领域的中班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能听到声音,知道耳朵的重要性。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集体讨论,掌握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3.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耳朵谜语

活动流程:

第一,谜语是舶来品。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看看小朋友是不是聪明。

老师:左边一个,右边一个,等我老了再来看你。

第二,引导孩子创作故事。

老师:你的耳朵在哪里?

2.老师:让孩子摸摸耳朵,然后看着旁边孩子的耳朵说:耳朵是什么样的?

3.老师:谁会说,耳朵有什么用?没有耳朵会怎么样?

第三,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

1,老师:耳朵能听到声音。耳朵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耳朵?

(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交流已有的经验。)

2.老师总结:不要往耳朵里塞东西,不要随意挖耳朵,和别人说话要轻,不要对着耳朵大喊大叫,听到声音大就张大嘴巴或者快速走开,水就会进入耳朵,耳朵不舒服要及时去医院。

游戏:请猜猜我是谁。

1,老师: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你的耳朵是不是好使!

2.介绍一下游戏玩法:请一个孩子弯腰趴在老师腿上,蒙上眼睛,然后请一个孩子走到他身后轻轻拍拍他,说:“请猜猜我是谁?”之后马上回到自己的位置,然后让躺在腿上的孩子站起来猜。拍他的人是谁?孩子猜完后,孩子会继续玩猜谜游戏。

游戏玩好之后,可以让说话者改变语气,加深游戏难度。)

教案3安全领域中班活动目标:

1.对不同环境和运动前后皮肤变化的感知。

2、初步了解皮肤的功能,学会如何保护皮肤。

活动准备:

1,童书:护体

2.木偶表演《皮皮历险记》,准备木偶“皮皮”,体温计,冷毛巾等。

活动流程:

1.老师引导孩子感知不同环境下和运动前后皮肤的变化。

(1),启发孩子说说户外操场锻炼后皮肤的变化。

老师:运动后皮肤有什么变化(比如变红出汗)?)(2)、老师把孩子领到有空调的空调房,引导孩子说说空调房里皮肤的变化,比如感觉冷,头发都竖起来了。也可以先去冷的房间,然后运动,预防感冒。

(3)教师总结不同环境和运动前后皮肤的变化,引导幼儿了解其特点。

2.启发孩子感知皮肤是人体的“外衣”,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皮肤。

(1),引导孩子讨论皮肤的作用。

老师:我们全身都有皮肤。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2)老师和孩子一起读童书:身体的小卫士。通过观看烫伤和割伤皮肤的图片,可以启发孩子谈论皮肤受伤的感受,明白皮肤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就像人体的健康外衣。

(3)引导孩子谈论日常生活中保护皮肤的方法。

3.比较身体疾病和身体健康时皮肤的不同变化,让孩子学习简单的治疗方法。

(1)组织孩子讨论生病时皮肤的变化。

老师:当我们发烧时,我们的皮肤会发生什么变化(例如,我们的皮肤很红,我们的身体很热,等等。)(2)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一场木偶戏:《皮皮历险记》。

老师:当孩子发烧时,你有什么感觉?当孩子健康时,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总结:皮肤可以调节体温,发烧的时候和健康的时候皮肤会不一样。

(4)引导孩子讨论保护皮肤的简单方法:当发现皮肤有变化时,可以及时算作成人;在成人的帮助下使用体温计了解体温;发烧的时候用湿毛巾冷敷,尽量去医院。

教案4安全领域中班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孩子在发生地震时不要惊慌,要去安全的地方逃生,并懂得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孩子互相关心的感情,增强安全意识。

4.初步培养孩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和特点。

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蛤蟆男孩防震减灾科普漫画,地震生存手册漫画图片6张。

2.一些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流程:

第一,引入对话,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老师:“小朋友们,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一件可怕又悲惨的事情。我们去看看有什么事这么严重。”

2.播放一段“5.12”汶川地震的视频,用震撼的地震场景引入话题。

第三,围绕视频与孩子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告诉孩子这是地震。)

2.老师总结:地震时,地面剧烈晃动,房屋倒塌,地面开裂。路被扭,车被砸,房子倒了以后,房子里的东西都被压碎了,有时候我们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第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卡通版),教育孩子在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及时躲避。

老师:“小朋友,虽然地震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要慌。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晃动后,有短暂的时间逃生。如果你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躲在安全的地方,你就不会受到伤害。”

引导孩子们逐一观察课件,并向他们解释如何应对地震。

1.摇晃时立即关火,发生火灾时立即灭火。

不要惊慌失措地跑到户外。

3.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4.在户外情况下,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的地方。

5.听从百货公司和剧院工作人员的指示。

6.汽车停在路边,管制区域内禁止行驶。

7.一定要注意山体滑坡,落石或者海啸。

8.避难的时候要走路,随身物品尽量少。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孩子观看地震动画《小蛤蟆男孩》,通过动画让孩子了解地震,巩固防震减震的方法。

第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的扩展:

学习儿歌《地震前动物有预兆》,用简单明了的动物形象让孩子知道一些地震前的预兆。

教案5安全领域中班活动目标:

1,了解消防车和消防员,体会消防员工作的危险和艰辛。

2、了解火灾造成的危害,掌握最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构成初步的消防意识。

活动准备:消防车图片,邀请消防员带常用消防器材入园。

活动流程:

1,邀请小课的小哥哥小姐姐参加活动。

2.认识消防员叔叔。

(1)观察消防员的服装,看看他们是干什么的。

(2)请消防员叔叔讲一个小孩玩火引发火灾的例子,以及一些灭火过程。

(3)请消防员叔叔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请消防员叔叔谈谈自己的日常训练和工作,体会消防员叔叔工作的危险性和艰巨性。

3.消防车真的很强大

(1)借助图片说说消防车和其他车有什么不同?

(2)请消防员叔叔谈谈为什么消防车要涂成红色,还要装报警器。

(3)车辆配备了那些消防器具,这些器具的作用是什么。

4、请大课。孩子告诉身边的小哥哥小姐姐如何注意防火,如何避免玩火。

5.感谢消防员叔叔来参加活动,并请小朋友为消防员叔叔表演。

教案6安全领域中班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对话,了解和陌生人打电话应该注意的事情。

2.通过对话开发语言表达的潜力。

要准备的活动

狼布偶,小动物布偶,玩具电话。

活动过程

1.让狼和小动物木偶进行电话对话,让孩子们决定小动物做得对不对。

2.老师表演下面两个对话:

对话1:

3.狼:小朋友,你父母在家吗?

小动物:都不在家。

狼:家里有大人吗?

小动物:我家里有个爷爷。

狼:我是你爷爷的朋友。我想见你,但我忘了地址。

你能告诉我你的家庭地址吗?

小动物:好的,我家住在12动物村。

对话2:

狼:小朋友,你父母在家吗?

动物:你在找谁?

狼:家里有大人吗?

小动物:请等等,我让爷爷跟你说。

4.请幼儿分析刚才的两段对话。谁做得对,为什么?

5.引导孩子明白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如果有陌生人来电,应立即交给家里的大人接听。

6.提醒孩子不要随便在电话里透露个人和家庭信息。

教案7安全领域中班活动目标

1.在紧急情况下,孩子们可以及时迅速地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2、儿童熟悉安全疏散路径,提高自我保护潜能,增强安全意识。

要准备的活动

1、孩子、家长、老师* * *收集报纸、杂志、电视报道中关于紧急疏散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疏散图。

活动过程

1,组织孩子观看视频或图片,让孩子感受到突发事件(煤气泄漏;火等。).

提问:“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引导孩子谈谈自己的知识和感受。明白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有序疏散可以避免伤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疏散图,带孩子观察并找出紧急情况下班级疏散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孩子讨论;疏散时为什么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让孩子明白图中标注的疏散路径是离室外安全区最近的通道。

3.带孩子观察疏散路线的情况(几级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孩子讨论:如何尽快到达安全地带,启发孩子说出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能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井然有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示等。

4.熟悉报警录音,组织孩子“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如果孩子拥挤,疏散时间过长,老师会带着孩子找出原因,重新练习,让孩子掌握正确快速的疏散方法。

活动扩展

1,疏散孩子的正确方法,此刻墙上贴着照片或画着画。

2.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现状和目的,请家长让孩子熟悉小区的生活环境,找到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安全位置。

3、教师或家长带领孩子了解居住环境(幼儿园、公共场所)有安全通道和出口,知道紧急出口标志。

教案8安全领域中班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及危害。

2.能够安全使用文具,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了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对话活动

老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孩子,想想你经常用什么文具。你知道不恰当地使用文具是很危险的吗?让我们看看书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

2.活动:看童书,教学挂图。

(1)老师:请打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每张图片。图片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他们用的是什么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式正确吗?

(2)根据老师的提问,让幼儿自由阅读并说出图片的信息,由老师引导参观。

(3)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对图片材料进行讲述和讨论。

老师:这里的大图和你书上的小图一样。我们来看看这张图说的是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的相关信息。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有什么危害?(铅笔不能咬,会引起铅中毒,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进肚子里,还会把孩子的牙齿咬歪。)③讨论其他信息。

老师总结:这些孩子文具使用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3.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安全使用文具。

(1)老师引导小朋友观察,讲最后一个小图: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张图的小朋友是不是对的。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之后要洗手,使用文具还要注意什么?

(2)老师给每组孩子一大张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选择一个潜力很强的孩子,让他把大家讨论的信息以图片或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3)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5)分享各组的讨论材料。

4.活动总结:安全使用文具的规则。

教师引导孩子复习群众制定的具体行为规则,并做总结。

5.活动延伸:张贴文具安全使用规则。

文具安全使用规则的参考示例:

(1),使用文具时,一定要坐直,正确用笔。

(2)、不玩文具,不吃不咬文具。

(3)不要把笔指向自己和他人。

(4)不要用油画棒或水彩笔在皮肤或衣服上乱涂乱画。

(5)用后清理文具。

(6)写字或画画后洗手。

(7)注意剪刀的使用。不要用带利箭的剪刀。用它们来专注于你的身体。开玩笑的时候不能用剪刀。不要向别人挥舞剪刀,用后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教学计划9在安全领域中的中间课堂目的:

1.制作并粘贴安全标志,引导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的健康。

2、初步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事情,不做危险的动作。

活动准备:安全标志、蜡笔和纸。

活动流程:

(一)谈论:

给我看看安全标志

小朋友,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安全标志。有了这个标志,我们可以提醒大家在这个地方要小心。

C.这是一个警告信号。有了这个标志,就意味着这里有电。小心点!不要碰它。

D.上个月,孙艳的孩子在厕所摔倒了。如果这个安全标志贴在厕所里,她肯定会小心翼翼地走上台阶,不会摔倒。

E.现在我们把这个标志贴在厕所门上,提醒大家小心,好吗?(让一个孩子贴)

F.我们教室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醒。让我们开动脑筋,自己做一个安全标志。

(2)做:

1,儿童设计与制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提醒下面的园点。

2.鼓励孩子制作不同于老师的安全标志。

3.帮助个人完成作品。

(3)粘贴:

1.贴在你觉得不安全的地方。

2.请孩子们谈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标记。为什么贴在这里?

3.我们幼儿园还有很多需要提醒的地方。以后,我们会做更多的安全标志来提醒其他孩子,好吗?

10安全领域教学计划中班活动目标:

1,了解“说唱”的表演形式,感受轻快的节奏和活泼的音乐,逐渐喜欢上说唱表演。

2.尽量通过说唱来表达相关的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宋录音《Xi耍》(自备),公路场景图片。

活动重点:了解说唱的表演形式。

活动难度:通过rap表达相关交通规则。

活动流程:

1,让孩子做音乐节奏:

要求孩子“转变”:

——“现在让我们扮演汽车的角色,准备出发。走之前别忘了洗车。”

播放歌曲《Xi刷》的录音,让孩子模仿洗车,做音乐节奏。

(中间停顿一次,引导孩子有力量、有精神、有节奏的洗车。)

2.让孩子看图:

(1)请看图片,说说红绿灯:

——“路上除了车来车往,还有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让孩子说出图片中的主要场景:

——“红灯亮的时候你发现了所有车的什么情况?”

“绿灯亮了车怎么办?”

“黄灯亮的时候车怎么办?”

(3)老师总结:红灯亮,车停,绿灯亮,车开,黄灯亮,请做好准备。安全是最重要的。

(4)引导孩子有节奏地练习说唱:

——《谁再告诉我,路上有什么》(用儿歌的节奏提问。)

(5)老师总结:斑马线,白色,过马路走斑马线。(打时间。)

——“路上有斑马线和红绿灯,还有什么?”

(提示:汽车也要听他的,行人也要听他的。)

——“路上有交警,交警真骄傲!交警长什么样?”

(6)教师可以提示“穿”“骑”“路中间指挥交通”,鼓励孩子自由发挥。

——“交警怎么指挥交通?”你刚才看到了吗?"

老师总结:请伸直手臂通过,请手掌向上停下,请挥动手臂靠边停车。

3.让孩子享受说唱:

——“警察叔叔很有技巧。我们一起当小警察吧。”(表示稍息,立正,敬礼。)

要求孩子学会读童谣:交警真的很嚣张。请靠边停车,头顶波浪。安全第一。我明白。

4.让孩子学说唱:

——“此刻,我们还会告诉你我们刚刚编好的红绿灯规则。”(伴着音乐。)

(1)老师示范说唱:路上有红绿灯。红灯,停车,绿灯,汽车行驶,黄灯,请做好准备。安全第一。我明白。

(2)向儿童介绍说唱音乐:

——“这一天,我们的表演真的很精彩,就像读儿歌唱歌一样,还伴着好听的音乐。这叫什么表演?”

(3)要求孩子完全学会说唱:

——“此时此刻,我们一起听,一起学,表演说唱《安全第一,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