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树凉霜清,月中明月明。
孩子争绿荷叶,千朵银花散火城。
清代诗人庞龙写过《长安杂竹枝》,描写的是中秋之夜孩子们玩荷叶灯笼的情景。
按照佛教盆景的礼仪,河灯只是小程序之一,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重要。在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放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都是在底座上放上灯或者蜡烛,中秋节的时候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浮。河灯的作用是把鬼和其他鬼淹死在普渡水中。现代女作家萧泓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话,就是这个习俗最好的注脚:“七月十五是鬼节;死鬼养不活,在地狱里徘徊很苦。他们想养活自己,却找不到方向。在这一天,如果一个死了的傻瓜拿着河灯,他就得拿着生命。”大概这条从阴间到死亡的路很暗,没有灯看不到路。所以开灯是一件好事。可见活着的先生们并没有忘记死去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