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摆渡人的一名一线员工,这题我会。
从事殡葬行业是种怎样的体验?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我的答案是——平平无奇。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殡葬人来说,做这行的感受能用八个字简单概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句话基本可以完美套用在任何一个场景。
我入行前和大家一样,对殡葬行业最大的印象就是“工资很高”,毕竟小道消息满天飞,今天这家一条龙一单赚了3w8,明天那个殡仪馆值夜班一天1600......我身边也有“慕名而来”的面试者,结果光速被现实教育。为什么这么说?我给大家浅算一笔账:
殡仪馆人员的平均工资是6-8k,殡葬服务公司的一线员工在1.5w左右,乍一听不算低?但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性质是24小时待命的全年无休,遇上过亡高峰在医院和殡仪馆连轴转是常态,期间还要和各种突发状况“斗智斗勇”。
死亡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事,他们不可能挑时间走,我们不能因任何理由去挑客,死者为大,这是殡葬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就这样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双重劳动,放在上海这个人力最贵的城市,我们挣的是辛苦费。我不管老一条龙的“高薪”,但大部分殡葬人的实际付出远高于收到的这份工资;
图为摆渡人白事管家李辰彤参与《三悦有了新工作》宣传拍摄
第二点就是工作情况吧,如今殡葬行业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入行,为啥?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做殡葬不用和活人打交道,是社恐福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殡葬行业本质上是为“逝者”提供服务,但是亲朋好友和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就消失,如何做一场既能体面圆满送走逝者、又能对亲朋好友起到精神抚慰的好葬礼就尤为重要。
在整个3-5天的治丧流程中,一线殡葬人必须时刻保持和丧家的沟通,只有详细了解逝者的生平、丧家对葬礼规格的诉求、乃至这个家庭需要的帮助,才能真正做好一场逝者和生者都满意的殡葬服务,哪怕是专业技能岗的遗体整容师,同样需要与家属沟通,按照需求为逝者修复遗容。所以殡葬不是只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和活人打交道恰恰也是殡葬服务的重中之重;
也会有听到人说:“和家属沟通算什么难事,不就了解下需求嘛”,的确,走马观花似的沟通当然不难,真正沟通的成本和难度在于“千人千面”,每一位逝者的背后都有完全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环境,今天张家五个子女对父亲的葬礼各有见解该听谁的?明天李家孤老过亡又该和哪个亲戚沟通?要做到让家家户户满意,不是靠程式化的你问我答就能做到的。
再把这样的沟通强度乘以365天、覆盖全上海16个区,想必大家应该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殡葬是体力+脑力双重劳动了。
在这里分享一位我司的“传奇”生命策划师小曹,96年生的他已经在殡葬行业摸爬滚打5年了。他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到现在,只有和他对象订婚那天请了半天的假,并且仪式一结束又立马回归工作。他要么是在和家属沟通,要么就是在去和家属沟通的路上,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打电话给他,永远都在5秒内接通,30分钟内到目的地。
这样的工作强度却是我司一线殡葬人的日常,身体力行的辟谣了网上说殡葬行业非常清闲的言论,工作太累的时候大家也会相互调侃退休养老吧,前一秒捧着茶杯说着,后一秒就穿上代表专业殡葬人的黑色制服风风火火的走了,因为此时正有家属手足无措地等待着我们的帮助,第一时间赶赴家属和逝者的身边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你如果不信,我们非常欢迎你来跟着我们策划老师跑一天~
在殡葬行业的这些年里,我最意外的一点是身边殡葬人对死亡的态度,大家一没有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二没有面对死亡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就是看过了太多不一样的遗体、经历了各种死亡场景,才更容易体会到一个人的死对亲朋好友的影响有多大,说这是一场情感上的“地震”也不为过。死亡无法感同身受,但家属的悲伤我们看在眼里,那我们就尽己所能地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和慰藉。
其实工作外我们也只是一群有笑有泪的普通人,这份普通但不平凡的职业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体会。累吗?真的很累;难吗?怎么不难,但我们以生者不愿面对的死亡为开始,通过用心的殡葬服务让人生最后的告别变得体面,让更多家属由衷的感叹一句“亲人走得很圆满”,的确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
殡葬真的是常人不想来,但值得更多人投身的行业。
愿更多人懂得死亡的郑重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