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是分离的,但孩子是独立的却和你亲近。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为孩子做很多决定,带他远离危险。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亲子关系也要重新安排,就像我们的家空间。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新陈代谢。
亲子关系的分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打破:打破孩子绝对不需要的帮助。
放弃对孩子的多余安排。
离开:离开“离不开我”的执着。
换句话说,父母必须从一开始就紧紧跟在孩子身后的距离,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打开彼此的空间,但也可以彼此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这个真的很难做到,尤其是让父母放手。这简直是幻想。所以,我们要通过离别慢慢调整我们的关系。
首先,我们从整理房间开始。我相信父母因为收拾孩子的房间,和孩子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经常听到妈妈的朋友抱怨:“小孩子觉得那些玩具和动漫是宝贝,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堆杂物。帮他整理房间让他不开心。我真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
事实上,这种认知差异是孩子建立独立思考的开始。如果这时候父母帮他收拾房间,会不会树立他的价值观,甚至扼杀他对自己负责的机会?
“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居空间,或许确实会有好的影响,但影响到什么程度呢?的确,有人会抱着这样的疑问。
不要小看收拾房间这件事。通过帮助孩子建立价值观,培养独立人格,是父母实践亲子关系分离的最好机会。
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最大障碍,在于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所以我希望不仅是孩子,家长也要一起练习离别,让孩子的思维能力稳步发展。
把不属于这个家的东西扔掉,家庭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一个真实的家庭案例。
这个家的儿子也想不出确切的原因,反正就是喜欢不上父亲。
后来我探究了背后的原因。原来我妈一直在抱怨我爸。
因为不断听到关于爸爸的坏话,“爸爸真没用”的印象在儿子心中根深蒂固,间接导致儿子无论如何也无法尊重父亲,给亲子关系蒙上阴影。
后来我在给这家人提供家庭教育服务的时候,二楼房间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这个房间堆满了不再使用的旧东西。最神奇的是,这些东西既不属于父母,也不属于孩子。
“这些是谁的东西?”我忍不住要问问题。我妈犹豫了片刻,吞吞吐吐地回答:“这些都是我死去父母的旧物。虽然我知道这些东西可能不会再用了,但我就是舍不得丢……”。」
在分手的基本原则中,虽然只有一件物品的主人才能决定它的去留,但如果主人已经过世,那就要由幸存者来判断了。
扔掉遗物,让父子关系破冰。因缘际会之下,家里请我做家教,然后在我妈的带领下,我终于把爷爷奶奶的旧事收拾干净了。
就这样,放在二楼房间里很久的旧物终于被一扫而空。不久之后,这个家庭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直到现在,一向胆小的父亲开始容光焕发。父子关系也是日臻完善,儿子也是朝气蓬勃,愿意听妈妈的话,开始努力学习。
后来才知道,这个父亲是养子,是他老婆收养的。对于这个父亲来说,他妻子的父亲和母亲才是拥有家庭主导权的人。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对家庭事务的支配权。这个父亲在家庭中不能总是以自己的观点为出发点。他要从妻子的父母那里去思考,去选择,去决定。
“岳父怎么看?”我不希望老公和婆婆对我有不好的印象。总是担心别人的想法,以别人为标准,自然就无法建立自信。
爸爸虽然是一家之主,但多年来一直找不到他在家庭中的归属感,家人对他的不作为感到失望,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裂痕。
家庭的问题,因为爷爷奶奶的去世,终于真正脱离了上一代人的干预,产生了良性的变化,同时家庭问题也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