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威海一带,广泛流传着一位道长杀鬼子的故事。几十年来,他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他就是抗日英雄小老道—— 毕云 。
天后宫附近(老照片)
小老道毕云,出生于1915年,乳名乙卯,道号志修,威海神道口村人。毕云从小父母双亡,7岁时被卖到七夼庙,后又转威海天后宫当道士。因为他在宫中年纪最小,所以人们都叫他小老道。
当时天后宫的大师傅早年是义和团的拳师,义和团失败后才出家当了道士,从此不问世事。大师傅武功高强,为人急公好义,小老道来到天后宫后深得大师傅的喜欢,于是大师傅从小就教他读书习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民国时期的孩子
20岁时,小老道已经长成了一个小伙子。据见过小老道的刘德煜老人说,小老道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精瘦,但是双手非常有力。他经常在后院里劈砖,一掌能将10多块硬砖劈碎。
他还擅长疾走和跳跃,威海的城墙是他练功的地方,他能在城墙上如履平地,两三步就窜了上去,人们都说他会飞檐走壁。
天后宫的道士
1938年初,小老道已经成为了天后宫的掌门人。不久之后,日寇大举进占了威海卫。一天上午,一伙日本兵闯进了天后宫,硬说一位抗日战士逃进了观里。但鬼子翻遍了整个天后宫也没有任何结果,于是恼羞成怒的鬼子将他吊在一棵柏树上拷打。
鬼子伍长将一根柏树枝砍下,狠狠地抽打在小老道的身上。小老道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始终不说一句话。事实上,小老道的确将一名八路军交通员藏在了天后宫的地窖里,为了救这名受伤的交通员,他必须忍住毒打。
日军侵入
最终,鬼子没能抓到这位八路军。小老道将八路军伤兵化装成一个道士,帮他混出城去。送走了八路军后,小老道开始寻机报仇雪恨,让鬼子血债血偿。他将一把菜刀劈断打磨成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匕首藏在袖子之中,随时寻机杀敌。
一天晚上,在威海南面的大石硼(现海运学院附近)处,小老道跟踪了2个出来找花姑娘的日本兵。当鬼子走到一处人烟较少的地方时,小老道冲上前去一拳打翻了一个日本兵,这一拳打断了鬼子的肋骨,趁这名鬼子倒地的瞬间,他迅速拔出匕首捅倒了另外一名鬼子。
小老道杀鬼子的西城门
小老道杀了这两个鬼子后,将鬼子的三八大盖断为两截(他凭着自己的武功高强,不用枪),随后又将鬼子的脑袋割下丢到了城门外的荒地上。入夜之后,野狼野狗将鬼子的脑袋叼走,日军去找寻鬼子的尸体时,都不敢进入野狼窝里去找。
除掉这两个日本兵后,小老道又来到了日军在威海卫城门附近的一个据点。这个据点里的鬼子就是当初毒打他的鬼子。小老道每天都来据点附近溜达观察日军动向,终于让他抓住了机会。
杀敌抗日的匕首
一天下午,日军伍长带着两个日本兵去城外的伪军一处据点视察。鬼子当时认为威海卫已经是他们的天下,于是想趁返回时到附近村子去祸害一番。小老道得到鬼子出动的消息后,埋伏在鬼子途经的路上,一个个诱杀了鬼子。
在解决鬼子伍长时,这名狡猾的鬼子察觉到了危险,于是准备拔刀冲过来。小老道迅速冲到鬼子身边,一脚将他踢倒,再一拳打在他的胸口。鬼子吃了一拳,嘴里吐出鲜血来。但鬼子拼命挣扎,双方开始缠斗起来。最后,小老道将鬼子狠狠压在身下,伸手捏紧鬼子的喉咙将鬼子的喉管生生扯断,解决了这名鬼子头。
八路军区大队
小老道连杀了5名鬼子后,天后宫再也不能回去了,因为鬼子已经怀疑了他。据《威海市志》记载:小老道离开天后宫以后,先是投到了国军郑维屏部,后来在当初他救的那个八路军交通员的帮助下又加入了八路军威海区大队,被编入了特工队。
1941年,小老道因为杀敌勇猛升任大队长。194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组织,从一名道士成为了一名抗日志士。1942年冬,日军“拉网扫荡”,他率区中队撤至文荣威边区一带反“扫荡”,先后在沟于家、邓南庄冲出敌人两道封锁线,转移到西夏埠村时,却不料遭到了大量敌人的包围。
激烈紧张的战斗
战斗打响后,小老道带领20余名战士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掩护其它战友突围。 在战斗中,他与战士刘安身中数弹,不幸牺牲。“小老道”毕云牺牲时只有28岁,他的遗体先被战友们安葬在沟于家村大庙后面,解放后被移至文登天福山陵园。
几十年过去了,小老道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人们不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模样。人们都想看看这位英雄的英姿,但一直没能如愿。直到他牺牲70年后,一位名叫刘玉明的老人从家里找到了小老道唯一的一张照片。
毕云唯一的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小老道在天后宫时所摄,当时他刚刚为徒弟们教完功夫,一位徒弟的家人雇来摄影师为他们拍下了这张合影。在这张小老道唯一的照片中,小老道站在徒弟中间神采奕奕、如同仙人,不怒自威的脸上流露出一代宗师的风采。
小老道毕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他的名字值得后人铭记。
参考文献: 《小老道毕云的抗日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