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经典笑话大全 - 三毛在《三毛流浪记》中,这个人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三毛在《三毛流浪记》中,这个人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是一个虚拟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

三毛,一个伤心,饥饿,屈辱,只剩三毛的中国孩子,出生于1935,中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

三毛的流浪故事写于1947,当年在《大公报》连载。他没有亲人,孤独,总是被别人欺负。他挣的钱还不够吃一顿饱饭,但他总是那么负责任,毫无怨念。

作者用一支笔,几幅画,把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凌、被羞辱、被伤残的悲惨经历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揭露了这个世界的冷酷、残忍、丑陋、欺诈和不公,更重要的是强烈地激发和触动了每一个善良的人的同情心!

扩展数据:

故事讲述了苏北孤儿三毛的辛酸经历。在解放前的上海,故事讲述了一个叫三毛的流浪儿童,从苏北农村来到上海谋生的故事。他没有亲戚,没有家,没有食物和衣服。吃广告贴,睡垃圾车,冬天身上套破麻袋御寒。

为了生存,他卖过报纸,捡过烟头,帮别人推过人力车,也总是被欺负。他挣的钱还不够吃一顿饱饭,但他总是那么负责,没有生出怨恨。只有同样命运的流浪儿童关心他,给他温暖。

张乐平,漫画家,出生于浙江海盐。他一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长达60年。他塑造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享誉海外,深受大众推崇,尤其是儿童非常喜欢他的“三毛”系列作品,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之父张乐平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

张乐平完全靠自学学习美术。他的母亲擅长刺绣和剪纸,是他最早的美术老师。1923年,他在一位小学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人生第一部漫画──《一命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受贿,在当时轰动一时。

65438年至0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开始出现在上海报刊上,但一系列的“三毛形象”在当时并未形成。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手握画笔,积极参加抗日宣传。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来到上海,从此开始创作一系列“三毛形象”。1946末,上海申报连载了张乐平的漫画《三毛参军》,对读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百度百科-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