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那些妈见打的事情我们应该都没少干。并且画面感十足,仿佛看到一个皮孩子后面那个气急败坏的老母亲,正张牙舞爪地扑过来。
一、小时候挨打多数原因都是因为嘴馋,就比如经典的“馒头皮儿”事件。邻居阿姨刚蒸好的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馒头,我趁着她扭身儿回厨房做饭的功夫,蹲在她家桌儿旁,一口一口的把馒头皮儿都撕着吃了。
二、还有“柿子”事件,那时,我带着一群小孩儿,用喝北冰洋的油纸吸管,趁着北屋奶奶睡觉的时候,把放在窗台上的柿子下面扎了孔,喝完又把柿子吹起来,就像它们没被迫害过一样。因为这事儿,差点儿被妈妈打成“柿饼儿”。
三、小时候特爱吃黄桃和荔枝罐头,但那时候物资匮乏,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得着吃,所以就特盼着生病。我的小伙伴告诉我,吃牙膏能生病,好家伙,我吃了一整管儿的牙膏,结果不但没生病,还浪费了一管儿牙膏。
四、熊孩子和老母亲对着干。
妈妈叫吃饭,不吃,妈妈叫睡觉,不睡,很多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精力旺盛,妈妈都困的不行了,孩子却还在跑跑跳跳的。并且这个时候的孩子刚开始有了自我主宰的意识和思维。妈妈叫他们往东,他偏要往西,妈妈叫他吃饭他偏不吃,等到肚子饿了又来和妈妈哭。
五、人类幼崽的破坏力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妈有时候忙了一天回到家,家里的桌子腿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有一些孩子更是把家里重要的电器也给拆了。孩子在五六岁或者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的行动能力,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探索性,而家里的家具们就很容易成为孩子的探索对象,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手感触。有时候孩子把家具拆了还装不回去,家里只能当又赔了一笔赖账。
以上几种奇葩的妈见打行为仅仅是冰山一角,而我们的此类行为更是不胜枚举。当我们在“妈见打”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的假期余额已不到一半。
总之,“妈见打”是“如果妈妈见到的话绝对会打死你”的缩写,常见于对各类熊孩子行为的评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