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时期,就设定了四个节气,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邓萍撰写的《太初历》正式在历中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零度沿黄河经度运行15度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每年360度运行,* * *经历24个节气,每月2次。其中,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长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2个节气;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是“中气”,即有雨、春分、谷雨、小满、夏至日、大暑、酷暑、秋分、初霜、小雪、冬至日、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持续15天。迄今为止,人们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2]
公元前104年,邓萍撰写的《太初历》正式在历中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整理了24首节气歌曲: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震春明谷天,夏日满山暑。
秋露,秋寒霜,冬雪小,冬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完成一圈需要一年时间。
一年分为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
按照公历,这两种气体每个月都不会发生变化。
上半年是6月21日,下半年是每年的8月23日。
这些都是节日,相差也就一两天。
二十四节诗先后,以下公式记在心里:
一月的一场小寒接着是一场严寒,二月的开春就下雨了;
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在四月;
五月的长夏和小满,六月的盛夏至日;
七月酷暑微热,八月立秋立夏;
九月,千年逢秋分,初霜寒露尽在十月;
立冬的11月有一场小雪,冬天的至日有一场大雪来迎接新年。
把握季节忙生产,及时播种收获,确保丰收。
随着中国历法的传播,二十四节气已经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有了南方的至日和北方的至日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日月在月初和月中的运行位置、天气、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将一年分为24等份。并给每个相等的部分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末期,节气有八个名称:立春、春分、长夏、夏季至日、立秋、春分、立冬和冬季至日。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这八个节气标志着季节的变化,明确划分了一年的四季。后来《淮南子》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现代的一模一样。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于农历,但其实是根据阳历来定义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为24等份。也就是说,黄道被分成24等份,每个等份占黄道的15。因为太阳通过每个等分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所以每年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和21左右,下半年在8日和23日左右。有两个公式:
今年上半年,
下半年来8月23号。
古代节气叫“气”,每个月有两个气:前者叫“节气”,后者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月份分布如下表所示,这与农历闰月的安排密切相关。在农历中,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根据窦岗所指的地方和当时的自然气候、景观而命名的。所谓斗罡,就是北斗七星的魁星、恒星、宇星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动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它们所指的位置就是它们所代表的月份。比如正月为阴,勺黄昏指阴,半夜指阴,白天指阴;二月为基数,黄昏的北斗指基数,子夜的天平指基数,长官指白天的基数,其余月份依次类推。
立春:站着就是立春,立春就是立春。
雨:雨开始下,逐渐增大。
蛰:蛰的意思是躲起来。蛰是指春雷的突然移动,唤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春分的意思是平分。春分意味着昼夜平分。
清明:阳光明媚,郁郁葱葱。
谷雨:雨造百谷。有了充足及时的降雨,谷类作物可以茁壮成长。
长夏:夏天的开始。
小满:小麦等夏季作物种子饱满。
芒属物种:芒作物如小麦是成熟的。
夏天至日:炎热的夏天来了。
暑:暑就是热的意思。小暑是指气候开始变热的时候。
大机构: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天的开始。
暑热:place的意思是停下来藏起来。夏天是炎热夏日的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水凝结成白色。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是冷的,会结冰。
初霜:天气越来越冷,霜冻。
立冬:冬天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了。
大雪:降雪量加大,地面可能有积雪。
冬天的至日:寒冷的冬天来了。
小寒:气候开始变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先民智慧的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二十四节气很好,但是只适合中国,或者更准确的说,只适合黄河流域的华北。它不再适用了。真的是这样吗?我来通过分析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把24个节气的名称按顺序分成四组,每组又分成两半:
立春、下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长夏、小满、芒中、夏至日、小舒、大舒;
立秋,楚舒,白露,秋分,寒露,初霜;
立冬,小雪,大雪。冬天的至日,小寒,严寒。
这个一放出来,马上就能看到,前四个字搭好之后,后半部分就开始了,然后是“春夏秋冬”四个字打头。这是什么意思?春夏秋冬四季不言而喻,从四站起来,站起来就是开始。《春夏秋冬》的后半部分,有两个“分”字和两个“知”字。你说的积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一分为二”就是“一分为二”,说明这里季节一分为二。另外两个字“知”呢?很容易误解“结束”的意思,但什么是结束呢?不要以为是季末,太阳已经北上或南下,正在往回走。如果确切考察“志”字的本义,“志”就是极端的意思。比如我们说的“至少”,也就是说不能少,极小。夏季至日意味着太阳已经向北走到了极点,并将返回,但夏季并没有结束,而只是在中点。冬天的至日也差不多。太阳刚刚到达最南端,开始转向北方。冬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这八个节气通常被称为四季八节。其实是四始八中。它们定义了四季。但是四季是什么意思呢?夏天不热吗?冬天不冷吗?为什么夏末才热,冬末才冷?这个夏冬不是歪的吗?
这个问题真的很有道理。古人是不是把四季设置错了?只有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
原来冷热取决于太阳,但人感到冷热的原因很复杂,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例如,一所大房子的两端有两扇门。冬天,一盆火从左边的门进入,慢慢向右边的门移动,最后从右边的门出去。你认为当火移到中心时,房子里的温度是最高的吗?你肯定说不是,但是火移到右门的时候温度最高。原因是火散发热量到空气中需要时间,当火移动到中间时,热量还没有散去。太阳曝晒差不多,影响温度的因素就复杂多了。所以季节的概念,刚出现的时候,很简单,基于人的直接感受。当人们想要定义四季的准确概念,想要将四季的概念纳入历法时,人们才意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义四季。同时,各地气温不一,不同年份同一时段气温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标准来确定四季。我们聪明的祖先发现了这个标准,也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数字。虽然太阳的南北位置不仅能决定一个地方的温度,一般还能有规律地影响一年的温度变化。因此,根据太阳的南北位置来确定四季是有实用价值的。当然,这样确定的四季肯定和温度直接确定的四季不一样。通常,直接季节被称为气象季节。气象季节不能作为日历季节。刚才提到的天文季节可以作为历法季节。气象季节通常滞后于天文季节,我国黄河流域滞后三期左右。二十四节气中上述八个所设定的四个季节,分别是天文季节和历法季节。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热大冷不在夏冬中间。
四季八节是二十四节气和历法的骨架。其他16个节气是骨架上的树枝或肉。使用树枝或肉是天文季节和气象季节之间的桥梁。
我们看到“雨”和“恐惧”被插入立春和春分之间的等分线。这两个名字描述了前半个春天的气象或生物特征。天要下雨了,躲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到太阳的呼唤就会开始醒来。春分和长夏之间是“清明”和“谷雨”。从“雨季”,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的气候。从字面上,我们可以从谷雨中得知,这是农作物需要雨水来促进生长的季节。在长夏和夏季至日之间插入“小满”和“忙中”。小满麦时,芒籽正是麦收秋种的忙季。在夏季至日和初秋之间,有“小暑”和“大暑”,是最热的月份。立秋到秋分之间,插入“暑热”和“白露”两个词,这是暑热的结束,也是早晚开始出现露水的初秋时节。在秋分和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初霜”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立冬和冬季至日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在冬季至日和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严寒”的气象意义更加明确,无需解释。总之,这十六个节气插在八节气之间,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可以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点,模仿并给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字,就像世界时间和时区的关系一样。所以:二十四节气其实全世界都适用。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就设定了四个节气,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邓萍撰写的《太初历》正式在历中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零度沿黄河经度运行15度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每年360度运行,* * *经历24个节气,每月2次。其中,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长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2个节气;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是“中气”,即有雨、春分、谷雨、小满、夏至日、大暑、酷暑、秋分、初霜、小雪、冬至日、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持续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一年的视运动,所以节气的日期在现行公历中基本是固定的,上半年为6日和21,下半年为8日和23日,相差1 ~ 2天。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原始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业活动,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自2000年以来,中国主要的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是在该地区气候和物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二十四节气对很多地区来说只是一个参考。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春夏秋冬的不同位置,又进一步分为24个不同的位置,称为节气。先民将整个热带年从冬季至日到次年冬季至日分为12等份,每等份称为“中气”,再将中气的长短分为两部分,其点称为“节气”。这十二气和十二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在西历中,只有春分、夏季至日、秋分和冬季至日四个节气,分别对应太阳两次穿越赤道和黄道上最北、最南部分为四季中心的四个时刻。而在中国农历中,节气划分得很细,设定了24个节气,相邻的两个节气对应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度。节气名称多反映物候、农时或季节的起点和中点,明显是基于农时的方便,可以说反映了太阳的位置和冷暖气候。这个概念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地球围绕椭圆轨道运行,在近日点附近(冬季至日)运行速度较快,在远日点附近(夏季至日)运行速度较慢。所以从地球的角度来看,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也是冬天快,夏天慢,运行到15度所需的时间自然不同,所以两个节气之间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冬季节气密集,夏季节气稀疏。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完全是根据回归年的长短来划分的。
为了调和回归年(阳历)和太阴月(阴历)的差异,农历将二十四节气中的偶数称为“中气”,奇数称为“中气”,并规定每个中气都以一个太阴月为刻度,例如,雨水必须在正月,春分必须在二月,谷雨必须在三月,等等。此外,月份的名称也必须与对应的气体一致。
一般来说,农历正月比太阳在黄道上运行30度的时间要短。所以几个月后,按农历正月安排的月份中有一个月得不到任何气,这个月就被定为农历的“闰月”。因为它没有月份名称,所以仍然使用上一个月的月份名称,它被称为闰月,并且在1998农历五月之后的一个月内(。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物候如下:
立春:立即始,春即愚,意味着万物开始有了生机。这个春天开始了。
雨:当开始下雨时,会有更多的雨。
刺痛:春雷会惊扰地下蛰伏、冬眠的生物,它们开始出土。
春分:这是春天90天的分点,昼夜相等,所以古代称为春分、秋分。
清明:晴空万里,气候温暖,草木开始繁茂发芽。
谷雨:雨生百谷。降雨量增加,适时降雨对粮食生长非常有利。
漫长的夏天:从夏天开始,一切都会随着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饱满是指籽粒饱满,小麦等夏热作物此时开始播种灌浆,即将饱满。
芒属物种;有芒的作物
立春(1ST Solar $ TERM)2月3日、4日或5日
雨水(第二个太阳$ TERM)二月18,19或20
插入物的觉醒(第三个太阳$ TERM)发生在3月5日、6日或7日。
春分(第四个太阳$ TERM)3月20日,21或22。
清明清明(第五个太阳$ TERM)4月4日,5日或6日
谷雨谷雨(第六个太阳$ TERM)四月19,20或21
漫长的夏季夏季的开始(第七个太阳$ TERM)5月5日,6日或7日
小满小满(第八个太阳$ TERM)5月20,21或22
6月5日,6日或7日(第九个太阳$ TERM)
夏季至日(第10个太阳$ TERM)6月21or22。
7月6日、7日或8日,热度较低(11太阳$ TERM)
大热(12太阳$ TERM)7月22、23或24日
立秋(13太阳$ TERM)8月7日、8日或9日
8月22日、23日或24日,热的终结(14太阳$ TERM)
白露(15太阳$ TERM)9月7、8或9日
秋分(16太阳时)9月22、23或24日
寒露(17太阳$ TERM)10月8日或9日
10月23日或24日第一次霜冻降临(18太阳$ TERM)。
立冬(19太阳$ TERM)11月7日或8日
小雪(第20个太阳$ TERM)11月22日或23日
大雪(21太阳时$ TERM)12月6日、7日或8日
冬季至日(第22个太阳$ TERM)12月21,22或23
1月5、6或7日轻微寒冷(第23个太阳$ TERM)
1月20日或2日大寒(第24个太阳$ TERM)
(1)
春雨惊春明谷天,夏满山夏暑相连。
秋有露珠,寒有霜降,冬有雪小,冬有寒。
一个月两个节日不变,最多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621,下半年是823。
(2)
西园梅花先放立春,云镇被光雨遮。
惊悸初起,鲤鱼跃河,蝴蝶春分梦花开。
清明放风筝不错,谷雨西厢养蚕也合适。
牡丹长夏花散,玉簪小布庭前。
小溪对岸,芒果生长着渔夫的音乐,农田耕耘着夏日的至日。
夏天,白衬衫穿上,小河看风,夏天睡觉。
向日葵在初秋开放,蝉在夏季的西翼倾听。
翠园沾白露,秋分折月桂树。
旱山上寒露惊鸿雁,鲁花红蓼滩初霜。
立冬饮麒麟阁,小雪绣诗。
幽雪暖红灶,琵琶懒弹冬至日。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于空中得寒。
(3)
初春的梅花格外鲜艳,雨后的杏花格外清新;
鹿林惊雷,春分花间蝶舞。
清明风筝断,谷雨嫩茶玉伴,
长夏桑果似樱桃,小满养蚕耕田。
芒果苗入宫前,夏日的至日稻花香似白练;
夏日微风催早熟豆,炎炎夏日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道如何使人入睡,向日葵在夏天微笑;
白露归雁,秋分桂花香。
寒露菜苗绿野,初霜芦花满天飘;
立冬报喜,报三赏,小雪鹅毛片片飞。
雪很冷,梅花在风中疯狂,冬天的至日到处都是雪。
小寒游子想家,寒年岁末庆团圆。
(四)24节气气候农歌
立春:从春天开始,打六九个头,春播,早备耕。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会又高又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能阻止土壤水分流动,多积肥多脱粒,精选优良品种,赢得丰收。
惊吓:天气暖和,空气开放,冬眠的昆虫醒来,抑制冬小麦保墒,耕地耙种春小麦。
春分:春分多风少雨,土地解冻春潮开始,稻田早早平整翻耕,冬小麦返青浇水。
清明:清明春草绿,正是种瓜种豆、种树种甜菜、育秧的好时节。
谷雨:谷雨中雪霜未破,不要耽误播杂粮。家燕回来就滴水,苗圃的树枝连着果园。
长夏:长夏时,小麦苗长得越来越高,水稻苗要种在平地上,中耕除草保护土壤墒情,做好大棚防风。
小满:小满温和如春,防蚜虫、麦秆、苍蝇,稻田施肥促恶,抓羊毛剪羊毛防寒风。
芒草种:芒草种少雨高温,玉米苗套种固定,黍谷荞麦种子抢水分,水田除草。
夏季至日:夏季至日和初夏冰雹凶猛,通过除杂、消雹、增雨的方式选种,利用干热风防止玉米发粘。
酷暑:酷暑进入三伏天,龙口抢食抢时,玉米培土,不易防雨防火。
大暑:大暑暴雨增多,秋菜复种防汛紧张,稻瘟病预测频繁,深水保苗防低温。
立秋:立秋开始下秋雨,及早预防玉米螟。深耕把土壤变成了金子,苗圃里用芽接法采摘树心。
暑假:秋高气爽的暑假,翡翠甜菜要浇水,后期要勤管粮菜,冬小麦要准备种肥。
白露:白露晚上冷,白天热。正是播种冬小麦、灌溉水稻、旱田收葵花的好季节,早熟的苹果正忙着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渐凉,稻子黄果,秋收忙,打谷交公粮,山区防霜听天气。
寒露:寒露草枯萎大雁南飞,土豆甜菜忙着恢复,萝卜白菜管理好,秸秆还田秋施肥。
初霜:初霜是冰冻结霜,秋天要翻土墒情,防冻日要浇冬水,脱粒晒粮,修粮仓。
立冬:立冬时,白天冻土消失,牛羊圈定,耕田修渠,农田建设进入高潮。
小雪:小小的雪原下起了第一场雪,小树和葡萄很快被埋了。利用冬闲积肥,庄稼不肥。
大雪:大雪和蜡雪预示着一个好年景,多样化的管理可以创造高产,及时耙平和保护土壤水分,积累更多的肥料找到肥源。
冬季至日:冬季至日持续九天。羊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校技校,靠科研增产丰收。
小寒:小寒入三九,发财过年,冬天上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然让农民高兴,但是富民政策不能赞,联产承包继续干,明年我们也高兴。
(5)节气百首
说你是小孩子,正月初一扮狮子。
二月蚕卵惊抱,三月清明坟飘。
四月,长夏插秧,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买扇热,七月立秋烧夫子。
八月节满烧饼,九月重阳捉烂籽。
十月天冷穿外套,冬天晒笼子。
腊月里,我四处躲避主人。
(六)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完成一圈需要一年时间。
一年分为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
按照公历,这两种气体每个月都不会发生变化。
上半年是6月21日,下半年是每年的8月23日。
这些都是节日,相差也就一两天。
二十四节诗先后,以下公式记在心里:
一月的一场小寒接着是一场严寒,二月的开春就下雨了;
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在四月;
五月的长夏和小满,六月的盛夏至日;
七月酷暑微热,八月立秋立夏;
九月,千年逢秋分,初霜寒露尽在十月;
立冬的11月有一场小雪,冬天的至日有一场大雪来迎接新年。
把握季节忙生产,及时播种收获,确保丰收。
(7)东北农民中流行的节气顺口溜。
立春太阳转,河边雨,乌鸦叫,春分地枯,清明麦忙,谷雨种田;
长夏鹅毛活,百鸟饱,芒籽铲,夏至日不棉,暑不热,暑三日;
立秋忙着打点点,夏天动刀子镰刀,千年烟上架。秋分不是田,寒露不冷。第一次霜冻改变了它的日子;
十月初冬,小雪封冻,大雪残茬,冬季至日无舟,小寒临近腊月,严寒整整一年。
(八)二十四节气歌
春日气短,雨沿江。
惊鸦啼,春分地枯
清明忙着种小麦,谷雨种田地。
长夏鹅毛活,小鸟来全。
芒籽被铲去,夏天的至日不收棉花。
夏天不热,三伏天就热。
立秋忙着打湖,夏天他动了刀和镰刀。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未寒,先霜已变。
立冬十月,小雪河严。
多雪的河流是封闭的,冬天的至日是不允许的。
小寒和大寒再来一年。
(9)
芒果种子燃烧天空,夏天的至日一次又一次的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