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故事主要是说发生在辛亥革命期间,一个普通农民阿Q的故事。
阿 Q 是辛亥时期未庄雇农 ,有着农民的质朴、愚蠢、狡猾。阿 Q 的思想有封建传统观念,也有革命的一面,但他对革命的认识模糊。假想的革命目的有封建色彩,如:“等他做了革命党,第一个就要杀掉赵太爷和小D”。也显现了千百年来农民“改朝换代”的旧式革命愿望。
他身上最典型的就是精神胜利法,即自欺欺人,挨了揍说是儿子打父亲;还有盲目的自尊,就如他和王胡比谁身上虱子多,没比过还很气愤;欺软怕硬,骂钱太爷儿子是假洋鬼子被打,气没处撒,便欺负更弱小的小尼姑;不敢正视现实,居然天真地勾引吴妈,还以为小D抢了他的生意便和小 D 打架;在没有了解清楚什么是革命的情况下,就盲目玩革命,最终却被“革了命”。以上这些表现出了鲁迅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悲愤思想,刻画出的国人麻木愚钝的魂灵, 暴露国民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
阿Q对“革命”的向往,也表现了贫苦农民要求改变被压迫现状的愿望。结局中糊里糊涂地被枪毙,表现了贫苦农民在所谓“革命”中成为牺牲品的命运 。也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批判。即仅推翻了封建王朝,没有改变底层人的命运,没有唤醒人民为改变命运而斗争。
文章采用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文中塑造的 未庄是中国农村的缩影,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是国民劣根性的集中体现。文章运用了漫画式人物描写,将人物的性格放大、特写,形象显明。运用边议边叙的叙述方式,将生活片段衔接,既描写命运,又突显人物的主要性格。情节悲喜交融。 阿 Q 看似可笑的行为,带来的却悲剧性的结局。通篇强烈的讽刺性, 用夸张、怪诞的手法描写社会现象,并通过阿 Q 这个形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让人们在失笑的过程当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了解国人的本性,了解自身性格的缺失。这也是鲁迅先生写此篇文章的目的。也显出了鲁迅先生心怀家国人民,忧心天下的情怀。
鲁迅先生本来是学医的,他是打算用医疗拯救救国人。但是他在日本学医的过程中发现,医疗只能救人的身体,却救不了人灵魂。而中国人真正需要治疗的是麻木不仁、奴颜婢膝、腐朽顽固的思想。因此弃医从文,用文字来拯救国人、拯救中国。所以才有了这篇亦悲亦喜、连讽带刺的传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