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经典笑话大全 - 基础学院可能是每个技术人的“伊甸园”。

基础学院可能是每个技术人的“伊甸园”。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蚂蚁金服的技术团队里有很多大佬。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无论什么样的老板,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磨炼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刚从学校毕业加入蚂蚁的科技新人,想要进化成大老板需要几个步骤?

答案很简单:总有一步——上基础大学。

基础学院是蚂蚁金服内部一所神秘的“大学”。蚂蚁金服副CTO胡刚刚在QCon北京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透露,这所“大学”的设立,是为了让技术生走出校园后,能够继续学习、探索、拓展、成长。包括蚂蚁金服CTO李成在内,蚂蚁技术团队的管理层一直亲自负责基础学院的运营。

蚂蚁金服副CTO胡

这所“大学”之所以取名BASIC,一方面是因为它对应的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云计算五大领域,另一方面,代表蚂蚁的技术人员始终专注于金融科技的本质——计算机基础技术能力的提升。

在公司内部开设“大学”,如今已经成为技术驱动型巨头的“标配”。苹果有史蒂夫·乔布斯亲自创办的苹果大学,谷歌有CEO拉里·佩奇领导的GoogleEDU,通用电气每年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上花费6543.8+0亿美元...

不是巨头们有太多的钱可以花,而是越是依靠尖端技术的公司越明白一个道理:在科技行业,保质期很短。不进则退。今天不学习,明天就是弟弟了。

虽然谜底最近才揭开,但基础学院早在2008年就开学了,与苹果大学同年,比GoogleEDU早两年。最初的培训项目名为“蚂蚁少年卫士”,是专门为学校招聘的技术类新人设置的,目的是帮助这些刚出校门的新人快速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能熬过学校千军万马、独木桥加入蚁族的学生,本身无疑是优秀的,但要想从校园尖子生变成职场尖子,还得磨炼。

每个新人进蚂蚁的第一件事就是奉茶为师...不,拜那位“师兄”。

其实蚂蚁的“哥哥”也曾经叫“主人”,后来又改称“哥哥”。其中一个原因是公司里的前辈甚至是大名鼎鼎的老板其实都挺年轻的,而且比新人大不了几岁,让师傅觉得自己平白变老了,还是比较亲切的。第二个原因是,一个“师兄”既要有“老师”的责任,又要有“师兄”的责任,不仅要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像师兄一样陪伴、保护新人,与他们一起成长、进步。

“师兄”无一例外都是技术过硬、善于沟通、乐于助人、有阿里味道的前辈。他们的主要职责有三:一是在新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时,帮助新人定位;第二,当新人在专业技能、方法、意识上遇到障碍时,帮助他们跨越;第三,实践,言传身教,告诉新人如何更好的成为阿里人。

学徒仪式

在师兄们的关照下,“蚂蚁少年卫队”的全链路训练一般会持续1年,但“师兄”的任期可以超过一年,一天当师兄,一辈子当师兄。新人“出道”后,与学长学弟的互助成长关系还会继续。

在过去的11年里,蚂蚁金服已经培养了超过1500名应届毕业生,青年卫士已经成为蚂蚁金服招募的新技术人才的代名词。目前蚂蚁技术人员占比超过63%。而每5个蚂蚁技师,就有1个守卫。

经过10年的沉淀,“师兄”制度也成为蚂蚁金服特有的文化。蚂蚁金服现任副CTO胡的哥哥是CTO。胡作为师兄带出来的小弟们也遍布蚂蚁金服的关键技术岗位。

就这样,蚂蚁的技术和文化代代相传。

基础学院作为“大学”,自然有课。

课程分两种:线下,在公司园区听世界级大咖面对面;在线上,学习蚂蚁技术团队在内网积累沉淀的上千门课程。课后还有蚂蚁科技牛人组成的“资深”群定期答疑。

受邀授课的有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麻省理工、加州大学、清华、北大等世界名校的学术巨擘,也有来自Google、微软等行业的资深技术专家。他们每个人不仅有闪亮的头衔,而且干货多多。

大咖们的专业涵盖各个领域,课程内容既有前沿技术研究,也有实际应用。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世界前沿的技术、观点和理念,与行业标杆进行对话和碰撞。除了在基础学院,其他地方这样的机会很少。

截至2019年4月,“科技咖啡馆”已经成功举办了91期,包括机器学习领域的开创者之一迈克尔一世.乔丹教授在内的顶级专家学者都站上了“科技咖啡馆”的讲台。

美国第三科学院院士迈克尔一世·乔丹教授分享。

网络课程更加海量和灵活,工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和兴趣报名“选修课”。现在流行的技术,比如数据算法,金融核心,区块链等。,是最受欢迎的。十几年来,历代兄弟的路、坑、绩,都在这里凝聚成了精华,保存了下来。

除了硬核技术,工程师们还可以在基础学院的网络课堂上学到别的东西:支付宝小程序、智能营销,甚至“蚂蚁金服技术史”——蚂蚁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决策。

和真正的大学一样,学习只是基础学院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交流、开阔视野、思想碰撞以及最重要的创新实践。蚂蚁对工程师的期望一直是——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我们不仅要时刻充实自己的综合技术素质,还要学以致用,真正推动和促进技术变革的诞生。

基础学院作为“大学”,自然有考试。但是,这里的考试不是试卷,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

在日常的小测验中,各个业务部门的工程师作为红军,要时刻应对蓝军的突然袭击。每年5月和65438+2月的第三周,红蓝双方还会展开全栈式的大型攻防对抗,相当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对抗中,蓝军的职责就是“测试题”——随时抓住体系的弱点,攻击体系的薄弱点,看红军如何应对。红军的职责是尽可能快而稳地消除蓝军行动的影响,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真枪真刀”的技术检验

这支神秘的蓝军来自蚂蚁金服的SRE部门。SRE的全称是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字面意思是站点可靠性工程师,但它在蚂蚁内部有一个特殊的称呼:技术风险工程师,是软件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的结合。目前全球只有少数顶级互联网公司拥有真正的SRE团队,蚂蚁金服就是其中之一。

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基础学院考试的目的是锤炼系统的可靠性和风险应对能力,增强工程师的风险意识,增强团队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系统防护水平。蓝军发动的攻击都是真实场景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红军事先有过演练,真正遇到突发情况会更加得心应手。有句话说,是磨炼出来的,遇到考试不慌张。

这个红蓝对抗考试机制是从2016开始建立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师们展示才华、互相磨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正常的活动,更是蚂蚁工程师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力?话是空穴来风,战场上见!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都发现了,基础学院的课程和活动都是针对蚂蚁员工的。那么,还没有进入蚂蚁的技术人员如果想参与,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和科技交朋友”一直是蚂蚁金服的传统。胡还表示,基础学院下一步将逐步对外开放。在连接各界精英、学者、专家的同时,也将“走出去”,分享其对金融科技的思考和当下的创新实践。

今年4月启动的“代码实验室科技创新营”是基础学院“走出去”的实践之一。该活动针对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将蚂蚁的技术和平台开放到校园。

“代码实验室科技创新营”合影

参加Code Lab的学生要和近百名学生一起过三天封闭的生活。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新的技术知识,还可以在蚂蚁的技术支持下成为开发者,利用蚂蚁的产品平台,如mPaaS、小程序等,制作自己的作品。

短短一个月,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的400多名学生成为了Code Lab的会员。每个学生都学习了各种开发功能,并成功制作了超过65,438+000个小程序演示。

在这些年轻人中,未来肯定会有新的技术人进入蚂蚁金服,上基础学院,成为“青年近卫军”。假以时日,他们也将有机会成长为技术巨头。对技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定的第一步。

作者: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