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我看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今夜会有故人来,教人作一幅完美的梧桐图》,恐怕我只知道“狗咬吕洞宾,不知爱人”,但我由此知道,吕洞宾还有这样优秀的词作。同时也验证了著名哲学家孙正聿先生常说的两句话:名字不是概念;熟悉不一定是真知识。
吕洞宾的词有自己的专家注释,可以在网上找到。先不说了,欣赏一下冯先生的画吧。
坦白说,在冯老师的“古诗词今画”系列作品中,我对这一幅情有独钟,“今宵故人来,教人作梧桐完美图。”那个人站在梧桐树下抬头望月的画面虽然是静止的,但我总觉得它是动态的,无论是月牙儿在动,还是期待故人的心在跳。我好像不太清楚,那个人好像是我自己。
“来了?不来吗?在那个时候来?上千起抢劫案之后你来了吗?还是星星会天天变,不来?”明川先生对画中文字的解读,应该已经穷尽了“来不来”这个问题。
“我不能去,因为我怕一走就来。”明川先生的说法,也是对“教人善用梧桐影”这一寓意的精辟描述。
“‘如果你想留下来!它描绘了整个人生!“我想这种语言是为了明川先生准确揭示这幅画的‘义’。
如果老朋友及时赶到,就不会有吕洞宾的诗,也不会有丰子恺的画。
人生,或许带着期待,是一种诗情画意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