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命令汉军故意撤退。汉军前有赵,后有河。没有退路,所以他必须战斗到死。末路英雄韩信,背阵,故称末路。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朝大将韩信率军攻打赵,经过井陉口,命令士兵背水一战,与敌军交战。韩信曾经面对敌人,没有退路,坚定了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赵大败。
扩展数据:
韩信出生在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将军。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给刘邦定下了一个计划,先攻占关中,再渡黄河东进,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归顺项羽的魏,然后东进攻打赵王谢。韩信的部队要经过一个很窄的山口,叫井井口。
赵王谋士李左车主张堵住井陉口,同时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没有后援,韩信的远征军肯定会失败。然而,将军陈郁不听,他依靠自己的军事优势,坚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得知后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扎营,到了半夜,让战士们吃点点心,叫他们打胜仗再吃。后来,他派2000名轻骑从小路偷偷前进,让他们在赵离开营地后迅速冲进赵的营地,挂上汉旗。又遣一万兵,故意背对江面,以诱赵。
拂晓,韩信率军出击,双方激战。不久,汉军假意败回水阵地,赵军全部离营,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出击,没有退路的士兵掉头扑向敌人。
赵不能取胜,正要回营。忽然,大营中插上了汉军的旗帜,他四处逃窜。汉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庆祝胜利时,将领们问韩信:“按兵法,本阵可以背山,正面可以临水。现在你让我们背水一战排阵,还说要打赵军一顿饱饭。我们当时不相信,但我们真的赢了。这是什么样的策略?”
韩信笑着说,“这是兵法中的东西,只是你没有注意到而已。孙子兵法不是说‘困死而后生,留之而后存’吗?若有退路,兵士已逃,怎能不顾一切!”
这个故事由成语“最后一战”演变而来,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比喻具有“决战”性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