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经典笑话大全 - 《包法利夫人》为什么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优秀作品?(3)

《包法利夫人》为什么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优秀作品?(3)

艾玛和安娜

我们不妨把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和爱玛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安娜为爱情抛弃的一切,正是艾玛一生追求的梦想:高贵的地位,奢华的生活,奢华的物质享受,迎接上流社会的客人。其实艾玛的理想就是安娜的现实,真正追求理想爱情的安娜卡列宁。这种激情和纯真使她远离现实,从而进入一种超凡的境界。而艾玛却总是在热情浪漫中透露出一种实用的意味,担心自己是否有优雅的格调,让艾玛失去了超凡脱俗的可能。艾玛最终被债务逼得服毒,安娜则被内心的狂热驱使,最终死在火车车轮下。因此,爱玛的悲剧是真正的生活悲剧,而安娜·卡列宁则是真正的诗意牺牲。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娜是高贵的,而爱玛是世俗的。

这其实涉及到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和立场。福楼拜对人生、历史、世界的整体态度比托尔斯泰清醒得多。托尔斯泰对现实不满,但他对整个人类并不失望。在诅咒贵族的同时,他在鞋匠的窝棚里找到了生命之光。正是这种理想之光,燃烧了他的人文热情。然而福楼拜并没有如此光明的人生信念。他灵魂深处的精神失重,毁了他的心境,就像站在一个不如意的位置往外看,一切都会变得歪歪扭扭,以至于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反面。当他看到孩子时,他的脑海中立即出现了那个老人。看到摇篮,就想到墓地;面对妻子,我不禁想起她的骨子里;看到快乐导致悲伤;看到难过的事,觉得无关紧要。他让艾玛的浪漫一步步走向死胡同,让人无心做梦。同时他告诉我们,人生和世界都不值得去爱,盲目的爱,结果只有幻灭。正是这种深刻的厌世情绪让作者承认:爱玛——这就是我!

正是这种怀疑的人生态度,让福楼拜抛弃了人文主义的天真与自信,变得从容淡定。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扁平单一的漫画肖像,故事不以情节取胜。我们只是把精心挑选的偶然事件放在小说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就像一个缓慢的生命流动,清晰,明了,干净,没有起伏。难怪在写艾玛的身体的时候,我们还是用一种悠闲的叙事节奏,仿佛那是一面石头做的镜子,那么冷漠无情,不值得。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标志着西方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新阶段。一个半世纪以来,包法利夫人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经久不衰的艺术个性不断地让不同时代的人们了解她的丰富内涵。在某种价值层面上,包法利夫人的生命力,她的青春激情,她对生活的无尽追求,以及实现理想的方式,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普遍的,也可以说是属于全人类的。1875 12、福楼拜在给乔治·桑德的信中说:“我总是强迫自己深入事物的灵魂,止步于最广泛的普遍性;并刻意让自己避免偶然性和戏剧性。”是人类在《爱玛》身上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所以不仅是作者,甚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