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这句话很多人都清楚,现在孩子还是处于停课状态,而父母有的已经复工了,所以之前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变成了早九晚六的见面,之前抱怨说一直看孩子的家长总算有了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样子。
其实孩子们也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每天都活在家长的“目光”下,压力也是很大的,不过也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上网课就和没上课一样,父母都这样用心照顾他们了,可孩子还是不听话,听课效率低,作业拖拉,整天就知道在家里玩电脑玩游戏,家长越着急孩子就越想着法子的拖拉。
作为家长总会在一个阶段体会到什么叫“力不从心”和“皇帝不急急死太监”似乎孩子上了学之后,家长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为了孩子如何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作业而考虑。
以前觉得自己的家长很唠叨,但真的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那样着急,有的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烦,但话还是要说出来,生怕孩子一个地方没有提醒到就落后别人一截。
家长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一个监工,每天都要监督孩子的学习甚至要监督他们的一举一动。那么为什么父母如此费心的做着一切为孩子好的举动,孩子却越来越拖拉了呢?
其实仔细想一想,家长很多的催促行为并非是对孩子的教育上心,而是对自己担心的未来充满了恐惧,心理学家认为片面错误的认知方式和非理性的观念,往往会让个体产生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孩子往往看到的只是当下,而家长可能一下子想到了他们结婚生子。在家长的认知中,学习成绩好就代表着一个辉煌的未来,而学习成绩不好就可能没有明天了。
所以一旦看到孩子在学习上犯错或者有所懈怠,家长就似乎看到了他们未来居无定所,找不到稳定工作的样子,然后产生恐惧异常焦虑。
但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并非家长认为的就一定会发生,很多有成就的人走得都不是寻常路,比如说漫画家朱德庸,小的时候经常逃课,成绩也不理想,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就焦虑,而是温和的告诉孩子“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你如果是一头大象,就变不成猴子。”
他虽然不鼓励孩子逃课,但是也没有强迫孩子每天要学习,在孩子撒谎不去学校或者成绩一塌糊涂的时候,还能保持这样平和的心情,这样的家长看起来很不靠谱,但是最后却证明了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能够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做自己的漫画家,强大的正是对待孩子教育的平稳心态。
讲这个例子并不是让家长对孩子现在玩手机玩电脑的事情不闻不问,而是想说没有必要太过被自己想象的孩子的未来所担忧和焦虑。很多父母不愿意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对未来毫不关心,对生活也失去了好奇心。
在《园丁与木匠》中曾经这样说过“身为父母并不是为了创造某种特定的孩子,而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
自由的威力比父母的说教管用得多,如果父母能够多给孩子一些充分的自由成长的环境,他们成长的速度可能比父母管教要快得多。当父母事无巨细的为孩子操心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把孩子放在了一个鱼缸里,尽管鱼缸水质更好,环境更安全,食物也很充足,但是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环境探索的能力。
但是想要让孩子更有竞争力,就要把他们放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让孩子能够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的生长,他们才能更有韧劲更有活力。
放手但不放纵,家长能更省心,孩子反而更自律,孩子需要家长的管教和指导,但并非事无巨细的全部都要听家长的话,如果他们时刻处在家长的管教之下,是不太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孩子需要自由,但也需要父母的引导,也要给孩子在可行的范围之内适当的选择权,教育孩子就像放牛,不能凭着自己的性子拽着牛走,而是要在拐弯的地方抖动一下缰绳,让孩子朝着应该走的大方向前进,至于路上那里停下来吃草,哪里快走哪里慢走就由他们自己决定了。
孩子表示自己喜欢什么,家长提供支持就可以了,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的探索和成长,很多时候孩子做事只考虑当下的行为,而不会过多的想到后果,所以作业不想写就不写,不会想到不写作业会怎么样。
所以家长要在平时的教育中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当孩子将一件事情搞砸的时候,家长不要马上批评,而是要让他们努力去想如何解决,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事要自己解决,当孩子明白责任的重要性的时候,自然就会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考虑一下,而不是只图眼前的一时之快。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是需要循序渐进,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都要***同学习***同进步,人无完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只要端正态度积极改进,就会有更好的明天,当家长学会适当放手的时候,孩子压力小了,家长也不会生活的那么累了。放手不代表把身为父母的责任放下,而是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只要相信孩子,他们总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